锐评 | 管管“网瘾爸妈”,还真不光是子女的事儿

锐评 | 管管“网瘾爸妈”,还真不光是子女的事儿
2024年06月17日 20:43 长安观察

山寨化妆品、三无保健品、劣质日用品……说起爸妈网购的离谱货,许多网友都是一肚子苦水,劝又劝不住、管又不敢管,怎么才能让爸妈少玩手机少买买买?

这也不是“银发低头族”第一次上热搜了。所谓“网瘾中老年”,症状就包括直播间疯狂购物、熬夜追更小说、频繁刷短视频、重金打赏网络主播、热衷线上交友等等。本来老年人空闲时间就多,借助随时可及的网络应用打发闲暇时间、图个乐呵倒也无妨,但沉迷到不分昼夜、不知疲惫,不仅搭上了精力与金钱,还影响到身体健康与正常生活,就不可等闲视之了。

不知何时起,从前总劝诫年轻人减少网购、别乱花钱、放下手机的大人,却成了自家孩子反复劝说求戒网瘾的对象,真有几分“角色互换”的味道。

对“银发低头族”现象该怎么看?当然不能一棒子打死。毕竟勇于触网、乐于尝新,也是老人对陌生事物保持好奇、勇于探索的表现。数据显示,近年来60岁及以上网民占网民整体比例快速上升,截至2022年12月,老年网民规模达1.53亿。这本身也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体现。只是,不少老年人前脚刚越过“数字鸿沟”,后脚便陷入“数字沉迷”,尤其是陷入劣质信息的茧房中,也直接放大了网络双刃剑的另一面。作为人体“外挂器官”而存在的智能手机,连自小冲浪“身经百战”的年轻人都很难摆脱其“磁力”,更何况刚刚起步的老人呢?

在信息化的今天,当网络沉迷成为带有某种普遍性的存在,就需要高度警惕了。一方面,有些话术骗局、套路陷阱,年轻人一眼识破,老年人却深陷其中,很大程度上还是网络媒介素养不足的体现。曾有调查显示,老年人学习互联网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自我探索或向子女学习。对此,各家子女应当积极行动,给老人普及网络常识,让数字时代的“后来者”知晓,那些他们频繁打开的应用是怎么回事,在使用时自己是何种角色,应当以怎样的姿态应对。另一方面,网络空间泥沙俱下是客观现实,却绝非理所应当,针对老年人精心设计的骗局大行其道,相关部门理当倍加重视、重拳治理。

人口结构越来越“老”,数字技术越来越“新”,“老龄化”如何应对“数字化”,是事关万千家庭,也是面向整个社会的考题。除了围绕“网上”积极作为,“网下”也需配套行动。为老人创造晚年生活的更多打开方式,帮助引导他们以更加健康的方式休闲娱乐,既尊重父母在网络世界的自由探索,又给予更多的悉心陪伴与细致关爱,也许这样更可能避免家中老人被“网”所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