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你的人,伤你却最深!“大数据杀熟”你遇到过吗?

最懂你的人,伤你却最深!“大数据杀熟”你遇到过吗?
2020年09月23日 18:14 晓说通信

中秋国庆长假在即,很多人计划出行,在网上订酒店、买机票,但同一家酒店、同一趟航班,不同人买到的价格却可能不同,价差甚至超过200元。有人指出,这种现象的背后,又是电商平台的“大数据杀熟”在捣鬼。

人工智能时代是一个算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数据产生使得算法逐渐从过去单一的数学分析工具转变为能够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力量。然而,算法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便利,比如智能投顾或智能医疗,但另一方面,却绝非完美无缺。由于算法依赖于大数据,而大数据并非中立,这使得算法不仅可能出错,甚至还可能存在“恶意”。

为此,文化和旅游部最新公布了《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规定明确了,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律师:“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果对客户实施了价格欺诈,客户可以主张3倍赔偿,最少也是500元的赔偿 。”据悉,该规定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事实上除了旅游平台,消费者被杀熟的经历简直太多了。去年某市消协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人群中近九成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普遍存在,56.92%的被调查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其中网购、在线旅游、酒店住宿、网约车、外卖、影视等消费场景最容易被大数据杀熟,而以在线旅游出现问题最多。

文旅部推出的对于在线旅游的管理规定,被公众寄予厚望,不仅是希望它能够有的放矢地解决对老客户价格歧视的问题,更期待它能够蹚出一条路,给其他行业带个好头。

从计算到算计

简单来说,就是算法在海量数据的加持下,根据“用户画像”透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预期价格,量身定制差异化、动态化定价机制,实现“一人一价”。

近年来“杀熟”事件频发。2019年3月,有网友爆料称自己在携程购买机票时,由于没有选报销凭证,于是退出重新填写(退出前机票的显示价格为17548元)。不料退回重选时,被提示无票,随后重新搜索机票时,价格已涨至18987元。值得一提的是,同等机票在海航官网只需要16890元。前后仅仅几分钟,先是显示无票,后又突然涨价,这令当事人感觉自己被“大数据杀熟”了。对此,携程官方致歉并回应称,平台绝不存在任何“大数据杀熟”行为,只是发现新版本中在机票预订程序中存在BUG。目前已做了紧急修复。

滴滴打车也被多人曝光称定价因人而异,老用户比新用户的价格更高,使用苹果手机的用户所看到的价格也比安卓手机的用户更高。

2018年,有网友爆料称被“飞猪”APP杀熟,利马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机票,同一航班,别人卖2500,飞猪却卖自己3211元。另外也有人爆料自己搜索到的机票价格是2300+,实际下单后却变成了2900+。

还有人爆料,天猫超市也会“杀熟”,自己经常用某账户买牛奶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账户登录后看到的牛奶价格比家人账户下看到的贵了约6块钱,而有些别的账户甚至通过链接都找不到该款牛奶。同样商品对不同人也有不同价格。

……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到“杀熟”的手法却万变不离其宗。

根据不同设备进行差别定价,比如针对苹果用户与安卓用户制定的价格不同;根据用户消费时所处的不同场所,比如对距离商场远的用户制定的价格更高;根据用户的消费频率的差异,一般来说,消费频率越高的用户对价格承受能力也越强。

大数据杀熟来源于技术支持下精准营销的实现。在实体店中,面对明码标价的商品,不同消费者看到的是统一的价格。对于线下商家而言,因缺乏消费者之前的消费数据或计算能力,商家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及消费能力的把握十分模糊,因而无法使价格根据消费者的个别情况而浮动。

互联网时代下,消费者们一般单独面对电脑或手机屏幕,这也使消费数据和个人喜好一定层面上“无所遁形”。当这些信息能够被商家通过网络手段截获时,商家就能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分析出消费者画像,从而全面、细致地掌握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偏好,并根据这些特点,推送不同的产品卖点。

整改进行时

虽然“大数据杀熟”愈加普遍,部分消费者也能够清楚知道是否成为了被杀熟的对象,但却仅有少部分消费者会选择维权。

调查显示,仅有26.72% 的被调查者选择向消协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约19.84% 的被调查者选择与商家理论或寻求媒体曝光,而其余的53.44% 则是选择不作为。

这背后的最大的原因在于,“大数据杀熟”的行径在法律层面难以进行界定,正如许多平台方所言,造成价格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优惠活动所致,而非利用数据刻意为之。

“大数据杀熟”,处在法律的灰色地带。不过,值得高兴的是,随着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在“在线旅游平台”这一区域,画上了第一道“红线”。这也是首个对“大数据杀熟”行为作出规范的条款。

尽管电商、打车平台等还未有专门的行业规定出台,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0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仍有规制空间待提升

虽然“在线旅游”走出了第一步,但是想要扭转“大数据杀熟”困境,还需要从法律秩序和商业伦理以及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等多维度进行规制。

从法律秩序来看

需要充分发掘现有法律制度调控空间,提升立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数据杀熟”这一类价格欺诈行为,往往表现出涉及面广、隐蔽性强、种类繁多的特点,不利于在实践中认定游走在侵权边缘的不法经营者。因此,首先应当做的是精准界定其内涵和外延,包括制定罚款机制,增加违法成本,规定网络平台应当公示其平台服务协议及支付规则等。

从商业伦理角度看

要做到“有理可依”,形成“行业公约”,把对消费者隐私的保护作为互联网商业伦理公约的核心内容,有序推进行业自律是商业伦理时下已经到来的问题。比如,在出行领域,出租车行业有着较为成熟的行业自律条款,这些内容同样适用于“网约车”等互联网出行方式。所不同的是,原有的规范需加入保护消费者隐私的相关细则。

从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角度看

解决“大数据杀熟”问题,人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反思意识与批判能力,审慎地看待大数据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除此以外,还要调节线上与线下、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间的融合与平衡。

总之,如何利用大数据了解用户需求,进行服务优化,对大数据的使用有的放矢,如何辅之技术以温度,都是大数据时代下悬而未决的重要议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