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ffee OS 3是长城汽车的全新一代座舱系统,以“AI 智慧空间”为产品理念,赋能重新定义智能座舱。
文|车事小说 无花果
6月12日,长城汽车通过线上直播形式正式发布了全新一代座舱系统——Coffee OS 3。该系统满足车内全体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同时,还对外开放系统生态,旨在为用户提供更丰富、全面、包容的生态服务,进而打造出全球首个基于多桌面、多屏互动的AI智慧空间。
通过长城汽车在直播中介绍了解到,长城汽车Coffee OS 3的主要亮点集中在:精致新视觉、体验更流畅、个性化、全场景声技术,以及语音交互更自然五个方面。
首先在新视觉效果方面,通过直播画面可以看到,在一些诸如主题背景、壁纸等方面,重新进行了优化提升。由于每个独立个体的审美标准不一,这部分就不展开过多赘述。新视觉方面的最大看点在于,新增加了定制中文字体——长城黑体。这也是行业中首个专门针对车机系统进行定制的字体。
据介绍,长城黑体可兼容多元化风格。这套字体目前已通过“MIT AGELBA”标准(麻省理工车机文字易读性报告)的验证,并且通过眼动分析,新字体相比老字体界面文本阅读时长下降了30%左右。
除了增加新字体之外,图标也进行了优化。据长城汽车在直播中介绍,通过对超过8000个消费类电子图标对标,重塑全新图标1821个。并对图标加入了全新“引力”动效,通过图标微动效提升车机跟手感,也更直观展示功能示意和状态。
此外,为了配合视觉效果提升,还配置了超薄护眼大屏。据长城汽车在直播中介绍,前排配置的是行业中量产最薄LCD,2.5K分辨率;后排则是在行业翻转屏中最窄最薄,3K分辨率。所谓护眼屏,主要是通过减少频闪、减少有害蓝光进而引起的视觉上疲劳。
其次再来说说体验流畅度。事实上,流畅度一直以来都是个人评定一款车机系统是不是好用的重要参考维度之一。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用车的舒适度甚至驾驶时的安全性。
在长城汽车直播镜头里,可以看到车机屏幕触控反应表现出明显丝滑感,不管是左右滑动页面或还是打开退出应用,可以说是秒响应。
据介绍,这主要得益于系统的算力提升。参数方面,这套系统的CPU算力提升了2.1倍, GPU算力提升了2.8倍,NPU算力提升了6.7倍,内存提升1了倍。带来的效果就是爽滑流畅的交互表现。
据介绍,长城汽车甚至还去做了一个认证,并且拿到了泰尔认证中心颁发的“智能座舱流畅性能认证证书”。
在交互体验展示中,也可以看到桌面生态丰富程度以及一些新亮点。比如,3D实时场景,可以联动车控、能量管理、天气等功能,实现停车、行车、补能、洗车、维修等不同场景的车模桌面,为用户提供不同场景的一键触达车控开关。
个性化方面,主要体现在多模态交互体验层面,基于 IR 空间感知传感器的车空间微动手势交互技术Coffee Air Touch功能。可以实现“看着说”、“指着说”来控车。
例如,在非行车状态下,无需唤醒语音,看着HUD等设备,进行语音控制,即可进行角度、亮度调整,所见即所得。或者指着要控制的车窗、天窗、遮阳帘等设备,直接说“打开这个/那个”,发出语音指令即可控制。
此外,对后排乘客还配置了娱乐屏微动手势交互 Coffee Air Touch。后排和副驾用户可以用手势模拟用户在电子消费品(手机、PAD等)上的交互习惯,控制后排娱乐屏与副驾屏幕。当后排娱乐屏处于关闭状态时,还可以通过下挥手掌手势开启后排娱乐屏。
在全场景声技术方面,主要体现在听音效果层面。用长城汽车的话来说,可以带来“身临其境般的听音体验”。
这套全球首个立体声动态转全景声技术,可以通过智能拆分立体声信号中的环境声音,重新分配到汽车四周的扬声器中,进而做到“声场宽宏,但是不影响主声像定位”,带给用户宽宏、干净、环绕的听觉体验。
此外,通过长城端到端自研的7.1.4全景声音响系统,结合声学算法,Coffee AI Sound支持基于声音对象的杜比全景声的呈现。不仅可以听到前后左右的环绕声,还可以听到来自头顶的高度方向的“天空音”。
对于智慧座舱体验最直观的语音交互方面,Coffee OS 3支持全音区唤醒、分音区控制、多音区隔离等功能。在全车6音区,每位乘客都可以独立控制;还可以根据音区来源,自动控制相关位置的设置,唤醒之后,其他位置的声音不会影响语音识别。
此外,还支持从“交互”变“交流”。可以做到一句话边说边执行,减少用户等待时间,提升交互效率与用户体验。即便在隧道等无网或弱网环境下,也可以满足用户的语音使用需求。
整体而言,Coffee OS 3也可被视作为长城汽车的第三代智慧空间系统。以上述几大看点来说,该系统基于“好看、好用、好玩、好听、好聪明”满足了当前用户在用车时的真实需求。让用车体验更加的舒适便捷。
据长城汽车介绍,全新一代座舱系统Coffee OS 3将会首搭在魏牌蓝山智驾版,新车将今年第三季度上市。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