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万的宝马还未卖一个月,宝马就收回了降价促销,退出了价格战,宝马i3又回到了20万以上。
只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大幅降价又提价,宝马显得有些进退失据,进而经销商的动作也有些变形。
近日,多位消费者告诉华尔街见闻,自己在6月或者7月初订购的宝马i3,到了约定的提车时间,却没有办法如期提车,4S店拒不交付。
针对以上拒不交付的情形,宝马在7月22日回应华尔街见闻,涉及的案例均是个案,正在与相关经销商沟通,敦促经销商遵守《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消费者获得满意的服务体验。
对宝马等车企来说,主动退出价格战不是易事,它们将面临与经销商、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再平衡。
此前宝马退出价格战之时,就格外提到要与经销商共度难关。华晨宝马CEO戴鹤轩表示,宝马会与合作伙伴讨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以确保各方都能赚到足够的钱,能够活到未来。
如今它又因为经销商拒不交车,遭遇消费者诟病。
对于不能提车的情况,多位准车主反馈的情况有所不同。
重庆的一位准车主表示,“自己就是要被加价3万元才能提车的大冤种”。当时她17.4万元买到的宝马i3,到了提车时间,销售临时说要加3万元才能提。在退了定金后,该车主转身去买了特斯拉。
河南郑州的一位准车主的所订车型同样是宝马i3,6月底谈好的价格,全款为20万元,贷款为18万元。到了七月下旬,销售表示,如果贷款购买,就可以如期提车,但是如果全款购买,暂时无法提车,或者选择别的更贵的车型就有现车。
更多的准车主遇到的情形则是,4S店直接表示没有车,最好的情形是可以退掉定金,还需要拉扯很久。对于这些订车的准车主而言,“时间也耽误了,价格也没有以前划算了,很气不过。”
有宝马销售人员表示,该4S店确实是库存已经清完了,没有现车。在6月上旬宝马i3到达17万元的底价之后,就开始反弹,6月底订车就已经拿不到这个价了。
到了7月中旬,宝马正式官宣退出价格战之时,宝马i3价格已经较最低点高出了5万元以上,其他车型价格也均有所上浮。多位宝马销售表示,经销商下半年能拿到的车源会比上半年少,预计接下来宝马全系车型还会进一步涨价。
宝马经销商们没有了销量和库存的压力后,意图拿回主动权,让自己从价格战中抽身。
过去一年半,经销商们深陷车市价格战中,多家主销宝马、保时捷和雷克萨斯等传统豪车品牌的经销商,都遭遇“越卖越亏”的境地。
此前几天踉跄退市的广汇汽车,是宝马的经销商之一,拒不交付的4S店中,就有一些是广汇汽车旗下的。这些准车主在担心不被交车之余,还要担心已经交出的定金会不会被卷走、后续的权益能不能被保障。
根据最新的业绩预告,广汇汽车预计2024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83亿元-6.99亿元。
宝马的另一家代表性的经销商为美东集团,和众多经销商一样,收入虽然保住了,但是利润暴跌。
根据美东汽车发布的2023年财报,其收入为人民币285.55亿元,同比2022年下降0.3%;但净利润为1.56亿元,同比下降了72%,新车销售毛利率更是直接为负,来到了-0.6%。
这也使得,当宝马希望结束价格战,聚焦发展质量而非规模优先后,经销商们也迫不及待想要走出漩涡。
最近不少车企也密集退出价格战,或者权益退坡。但宝马近期遭遇表明,简单地退出不是结束,而是新问题的开始。如何平衡好各方利益,是从中安全而退的关键。
并且,不同车企有不同的情况。宝马等豪华品牌可以回归豪华定位,按照奢侈品的逻辑去销售。但是对于大众品牌而言,并不具备这样的优势。不卷价格之后,显然需要新的支点去买车。如果没有,就需要维持优惠幅度,吸引消费者。日前,广汽本田相关人士对媒体回应,并没有退出价格战。
更何况,如今市场话语权有了新的掌控者。随着比亚迪、华为问界等以新能源之姿搅动市场,曾经由合资品牌,尤其是BBA掌控话语权,并定下产品价格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被这些后来者所掌握。市场接下来的走势,更多取决比亚迪、问界等的下一步动作。
跨过7、8月的销量淡季,宝马的价格如果能够就此长期稳住,并且销量不大幅滑坡,它才算得上是它从价格战中抽身而出。
如今的宝马还需要面对价格回调带来的一系列考验,找到消费者继续为其买单的理由。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