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典回顾丨共创气候友好新时代

盛典回顾丨共创气候友好新时代
2022年01月04日 15:27 社企论坛CSEIF

“绿色复苏,共创共享”,以此为主题,2021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创享盛典第三日持续讨论“向善之术”。盛典第三天单日各线上直播平台累积播放量超230万人次。

两组嘉宾的主旨演讲和案例分享拉开了第三日盛典的序幕。领教商学堂联合创始人暨CEO;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联合发起人、首任秘书长朱小斌这些年一直是社会创新、商业向善、美好企业领域的资深研究者,他认为在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达成的历史背景下,关注如何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私营机构如何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巨大意义。为此,他引出了爱照护创始人、CEO丁勇和中集集团高级顾问、原副总裁;中集集团可持续发展报告领导小组主任吴发沛的案例分享。

朱小斌 | 领教商学堂联合创始人暨CEO,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联合发起人、首任秘书长

爱照护创立于2007年,源自丁勇对于自己父亲患帕金森的思考。他提出,当今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面临的不仅是老龄化的严峻问题,更面临着随之而来的老年人看护人员的缺口。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爱照护的愿景在于,基于科技赋能,一是提高服务效率,二是赋能老年人,让其从被动等待服务转为回归家庭和社会,实现居家机构化,提高看护的精准程度。爱照护希望依靠先进技术,从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减轻家庭负担和延缓失能程度四个维度,更好地解决养老看护问题。

丁   勇爱照护创始人、CEO

吴发沛则通过分享中集在湖南开展的用竹子替代硬木、定点扶贫的项目案例,说明集团致力于保护热带雨林、带动脱贫致富的初心。他认为,企业的发展战略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结合,围绕着这样的目标,企业要要动员所有的力量去做成,包括突破技术瓶颈等,归根到底,企业做事应当坚持的底线就是心目中的价值观,也就是把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企业自身商业发展的逻辑紧密结合。

吴发沛丨中集集团高级顾问、原副总裁,中集集团可持续发展报告领导小组主任

第二组案例分享的嘉宾由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社会创新与品牌研究中心主任、EMBA项目&EE项目学术主任朱睿教授介绍。她认为,所谓“商业向善”指的是企业聚焦核心业务中的公益价值,并将其呈现在战略、业务发展以及资源配置中。由此,她提出了达成商业向善的三部曲:建立共益价值观、寻找核心业务和社会痛点的结合点、提供全方位的制度保障。

朱   睿 | 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社会创新与品牌研究中心主任、EMBA项目

第二组的第一位分享嘉宾是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集团首席运营官陈科,他同时也是长江商学院社会创新与商业向善实践课程的导师之一。他以安踏近些年的发展为例,提出企业需要在照顾好自己企业员工、搭建与合作伙伴共赢体系的前提下,服务好自己的目标消费者。他以安踏近些年在服务更多更广消费者、提供更多消费者能负担的商品,从环境角度降低生产碳排放、推动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智慧密集型转型,提升经营效率、对供应链上下游提出绿色低碳要求为例,提倡企业在ESG方面作出表率。

陈   科 | 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集团首席运营官

阿甘锅盔创始人张玉则主要阐述了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所推行的举措。“以顾客为中心,以绽放伙伴为使命”,阿甘锅盔近年致力于在原材料、操作工艺、服务水平、等各个环节为顾客提供更加物廉价美、便捷可近的小吃。同时,阿甘锅盔在提供企业强大稳定的平台、提供好的学习机会以让伙伴通过双手改变命运等方面积极开拓,通过成立商业向善专题项目等方式,鼓励更多人能够在平台上绽放自我。

张   玉 | 阿甘锅盔创始人

圆桌讨论:如何通过改变商业和资本让世界更美好?

在圆桌讨论环节,嘉宾们则围绕“如何通过改变商业和资本让世界更美好”的主题展开了激烈的头脑风暴。在气候问题和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结合跨界的力量更好地用商业的模式解决社会问题?来自学术界、投资界、公益界、第三方服务平台等跨界背景的嘉宾们深入探讨了如何将向善之举落到实处。

本场圆桌讨论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风险治理创新项目实验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强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分别是先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钦若,福特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项目官员谷青,世纪长河集团董事长、美年大健康联席董事长郭美玲,《中国新闻周刊》社长、《中国慈善家》社长、中新凯悦传媒集团董事长吕振亚,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董事长刘文奎,禹闳资本创始合伙人唐荣汉,FORWEEKLY创始合伙人兼CEO张予豪。

张   强 |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风险治理创新项目实验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陈钦若认为,在后疫情时代,更应该加关注的是疫情给全球经济体系和生活结构带来的系统性变化,并在这不可逆的系统性变化当中看到机遇和挑战,以资本能量促使被投企业更有效率地意识到潜在风险。其次,要将影响力投资原则和标准应用于投资的全流程,实现绿色价值的创造。她高兴地看到,在疫情后,随着早期实践ESG理念的企业在经济、社会双效益方面的提升,作为投资人,在跟企业沟通ESG议题方面变得越来越顺畅。

陈钦若 | 先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唐荣汉指出,双碳战略给投资人带来的首先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大到能源、交通、工业等各产业领域小到我们的生活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其次说明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协同增效的新时期,需要投资人今后更多的深入思考。在很多双碳相关的技术、商业应用早期财务回报缺乏的背景下,应该更大地发挥影响力投资的催化作用,从更长期的维度弥补社会的痛点。

唐荣汉 | 禹闳资本创始合伙人

张予豪介绍,今年和绿色主题相关的母基金的资金管理规模达到了1000亿左右,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变化。通过设立社会责任、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投资标准,母基金能够更加丰富多元地评价其被投基金,更加积极地推动投资机构在绿色发展方面发挥助力作用。

张予豪 | FOFWEEKLY创始合伙人兼CEO

吕振亚从媒体从业者的角度提出见解。他指出,媒体作为从事新闻报道的第三方,随着社会变革、经济生态的整体转型升级,会逐渐融入生态圈,除了传统的传播功能外,还承担着链接、监督的功能。而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企业等相关机构将面临战略转型,共同铸造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吕振亚 | 《中国新闻周刊》社长、《中国慈善家》社长、中新凯悦传媒集团董事长

郭美玲认为,健康中国战略等国家宏观政策、中医药的发展以及城乡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都为大健康产业的未来提供了可观的前景,作为民营企业家,应当在政府、公益、商业相交界的领域深耕,推动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郭美玲 | 世纪长河集团董事长、美年大健康联席董事长

谷青从基金会的角度抒发了自己的看法。她提出制度和机制的顶层设计创新,能够真正打通基金会与商业资本的接口,通过创造有利环境,培育投资人的相应能力,引导传统投资机构关注并应用影响力投资,能够解决国内双碳目标面临的一些挑战。当然跨界协作并非易事,因此平台型、服务型的机构是不可或缺的,能更有效链接起各个利益相关方。

谷   青 | 福特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项目官员

刘文奎则从长期的扶贫实践中摸索出了经验。他认为,在撬动更多商业和资本加入社会问题解决的进程中,需要的是更多丰富便利的参与渠道和工具,其中就包括社会企业,例如中和农信和善品公社。除此之外,供应链建设、引入大的第三方平台都能够一方面直接解决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创造更多的公益资本。

刘文奎|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

三天时间,从主旨分享到案例分析,从个人阐述到圆桌讨论,围绕“绿色复苏,共创共享”,与会嘉宾对气候问题、跨界合作、资本和商业的新时代责任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观众也在跨界交流中收获了资本和商业向善视角下的创新理念,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绿色发展未来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