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今天又上热搜了,这次是因为新华社揭露它高额抽成。
新华社记者斥巨资打了多辆车,亲访了司机师傅对滴滴抽成的看法。
第一位出镜的师傅刚开始还特别深明大义地说,不能因为觉得钱挣少了,就甩锅给平台。
当记者和司机比对了各自账单后,发现记者实付24.29,司机实收18.32,抽成比例24.6%。
司机师傅马上变脸,开始说之前讲好的20%,这怎么超过了20%,一单就少了一块多钱。
一块多钱也不是很重要,关键是要诚信!
换了第二个司机,显然就老道很多。
直接道破了平均25%的实际抽成率,高的时候会达到40%~50%。
到了第三个司机,就很佛系。
我不知道,也不关心,因为就算我不满意,滴滴也不会因为我做出什么改变!
最后一个司机,直接说出了核心问题。
抽成问题的背后,是因为司机和乘客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两边看到的信息不一致。
乘客不知道平台抽了多少,司机不知道乘客付了多少。
偶尔问了几个乘客,35%甚至50%的订单抽成率让人很恼火,但找了客服也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02.天下司机苦滴滴久矣
有人可能会说,这个东西平台都有他大数据的算法,没有谁规定一定要公开透明吧?
回归到最早出租车时代,出租车都是要缴纳管理费的。
我们打表多少钱,司机就实收多少钱,我们和司机间是没有信息差的。
司机每月固定向出租车公司缴纳管理费,不管钱多钱少,关键是账目清晰透明。
如果滴滴宣称的20%和实际算出的结果相差不多,哪怕是因为时间、距离、城市不同,偶尔高点低点,只要出入不大,就算不公开也没问题。
关键问题是,滴滴抽成高的诟病,司机已经喊了好几年,仍然没有任何进展,可谓是天下司机苦滴滴久矣。
03.活在童话世界里的19%抽成比例
在2019年,滴滴公司参加了两期有问必答,第一期内容就是针对大家质疑抽成高的正面回应。
2018年四季度,滴滴平均收取司机服务费只有19%,这里面还有7%奖励给司机了。
滴滴公司为了全民便捷出行,为了司机养家糊口,他们只拿到了12%的服务费,扣去税费、手续费、经营成本,滴滴还要亏损2%。
天呐,真是让人感动!
回应中说高于25%和低于15%的订单各占20%,所以有了19%的平均值。
只是因为个别高费率订单容易被传播,给大家造成了抽成高的错觉。
光看报告本身,我们真是误会滴滴了。
可是,根据各种网络渠道能搜罗的信息来看,不论是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甚至十八线小县城,几乎所有声音都是在讲滴滴抽成远高于20%,甚至接近30%。
而且司机都拿着自己的收入明细,一笔笔算出来的抽成结果。
那些低于15%的订单信息,在网络上难觅踪迹。
又会有人说,为什么用18年的老数据来说事,最新的数据怎么不拿出来?
对啊,我也想拿啊,但全网公开可查询的信息,只有18年这份。
那个有问必答,做了两期,也就不做了。
04.只关注管理费的司机和乘客,你们“太小了”!
更有意思的是,记者后面拨通了某网约车公共关系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
他们给出的答复很微妙,十分耐人寻味。
“你现在问我很细节的问题,我没法给你特别明确的答复。
我心里可能有答案,但是不确定我不敢跟你说,您懂我意思吗?”
……
“我觉得一个平台它能做的事情那么多,为什么只关注管理费的问题,我觉得有点太小了。
而且平台管理费,我们也敢公开透明地说,这些我都觉得无所谓”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
前面是我不敢跟你说,但是后面又说我敢公开透明。
那你到底是敢还是不敢?
平台能做的事情这么多,大家却只关注管理费,太小了。
什么太小?格局太小么?
难道作为一个普通的司机和乘客,关注自己的收益和花销,事关每个公民的民生问题,还太小了么?
网上搜索民生问题,各种官媒新闻稿标题给出的答案,民生问题都是关乎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
这么大的事,还太小了么?
难道都要胸怀大爱,为了全民出行事业,为了平台蓬勃发展,都装疯卖傻不闻不问就”不小了“么?
在19年第一期有问必答的最后,滴滴也承诺会未来会完善司机账单,使得平台服务费率更加清晰。
然而,2021年都快过去一半了,绝大多数司机和乘客仍然对这些问题充满疑虑。
05.2020年以后的滴滴出行
2020年以后,关于滴滴网约车,公开渠道能看到的几个事情:
一、7年亏了500亿的滴滴,19年在出行业务终于盈利了,据说20年出行业务盈利10亿美金。
二、滴滴司机实拍视频质问滴滴,为什么特惠一口价订单,乘客付款154元,司机到手95元,抽成38.4%,视频点赞15万。
三、滴滴司机给滴滴客服打电话,询问乘客付款100元,司机到手65元,平台抽成比例到底多少,客服回答抽成比例无法查询,非常抱歉,领导也没权限,也查询不了,非常抱歉,视频点赞17万。
四、滴滴司机给滴滴客服打电话,质问为什么顺风车的第二单收益全归滴滴,司机绕路接送却一分没有,客服说对所有司机一视同仁,都是这个规则。司机可以选择不接单,但司机却反问,你们派给我的,我能不接么,有评分系统,能不接么?,视频点赞3万。
五、众多用户反馈滴滴大数据杀熟,不同手机、不同等级、相同地点的打车费出入很大。
这一次,柳青柳总站出来亲自回应了,大数据杀熟不存在,预估费用不是实际费用,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06.其实,我们只想要个说法
其实,外卖在涨价,共享单车在涨价,共享充电宝也在涨价……但却没有这么多骂声和质疑声。
企业要生存,商业模式要健康可持续发展,消费者是愿意为了服务买单的,只要物有所值,只要诚信经营。
而滴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这种藏着掖着的方式让人感觉不够诚信。
既然回应说少数夸张的数据被传播放大了,那多数公允的数据在哪里呢?
司机端看不到,乘客端看不到,公开资料也搜集不到。
现在的局面是,滴滴被司机骂,被乘客骂,被官媒质疑,自己还不出来澄清。
那到底是数据统计不出来,还是统计的数据没法公布?因为公布了会打脸之前的说法?
这个就不得而知了,只有等滴滴自己出来回应,才能知道。
到底是大家冤枉误会了他,还是我们在算法统计上方法有差别,还是什么其他因为我们格局太小,无法理解滴滴的哪些难言之隐……
希望这次官媒的发声,能让这个事情有始有终,滴滴能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