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道红:什么样的园区能让科学家每天多出1个小时?

施道红:什么样的园区能让科学家每天多出1个小时?
2024年11月04日 13:43 TOP创新区研究院

作者:施道红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不做任何商业用途,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作者简介:施道红:FTA创始合伙人,中国区执行董事,TOP创新区研究院共同发起人。作为资深的产业创新区设计专家,施先生主持了1000多个产业园区的设计。施道红曾为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城镇化发展领袖班》的客座教授,清华力合商学院培训讲师。

“如何让科学家每天多出1个小时?”

这个课题源于我们的客户。

客户在与我们沟通时提出了这样的诉求——如何通过优化环境提升生产力与创新力?如何为科学家节省时间,这样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创新、去享受生活?

当我们站在2024年末这个时间点,各种新技术正在快速地铺面而来——

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等正迅速取得突破并找到实际应用;同时,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生命科学领域也正在孕育着革命性的变化。

可以说,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新定义全球的创新格局,带动产业生态的变化,并重塑着世界经济的结构,也决定着我国产业是否能得到突破。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

这些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最关键的要素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空间去承载?

其中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就是:掌握技术知识(know-how)的人。

这些人能获得技术能力、资金和其他必要资源,可以将他们的创意和梦想从实验室转化到市场,从而真正推动科技的深度发展。

比如,我们前几天说到的诺奖级别的AI研发新药的平台企业Xaira Therapeutics。如果你去看他们团队成员,除了PHD, MD就是MBA、除了药物研发与机器学习的专业科学家,就是资深法务、资深政府关系。

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硬科技创业团队构成:专业性非常高,重研发重产品,不太重营销(点击下图,阅读文章“他,刚刚拿了诺贝尔奖,但去年公司亏损6000万,英镑”

那,这些人才这些公司,他们会在哪里?

会需要怎么样的匹配的空间呢?

我们旗下的TOP研究院提出了一个计划,就是开展50位科学家的访谈。

我们试图通过串联研究院的线索,将优质资源汇聚在一起,同时思考中国硬科技发展趋势和资源整合。

这个探索还在继续。所以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将阶段性的发现跟思考与大家分享3点——

有工作更有生活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不少科学家通常需要在实验室中长时间工作,以完成实验和研究。这些实验需要高度精确的技术和大量的数据分析。工作性质本身自带高强度工作压力,甚至需要在周末和假日加班。这些长时间的工作可能会影响到科学家的生活质量和家庭生活。

在一次采访中,一位科学家面露遗憾地跟我说到,孩子今年上高中,马上要高考了,但是自己平时工作比较忙,跟他交流的时间也不多。

我一直认为,在科学家的工作和生活背后,重要的是通过一种激励机制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从而激发他们的激情和创造力。

任何伟大作品的背后都是真挚且深处的情感,科学也不另外。

所以在所有的社交实践中,我们提出的口号是

“有温度的科创社区”。

我们相信,有温度的、有吸引力的生活方式终将成为磁吸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生活方式就是竞争力,“右脑城市”将胜出

然而,在生物医药领域以及城市建设中,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些挑战在很大程度上与城市化,或者说“反城市化”有关。

例如,许多工业园区、产业园区以及新区更像是城市郊区,而不是真正的城市。在谷歌和百度上搜索相关信息时,我们发现了许多寒冷、僵化的郊区化场景。

有一次,我们曾在某城市考察拜访,这个临海优美小城的新区的发展与上海郊区如金山等地相似,导致了区域同质化以及文化多样性的丧失。而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各地比比皆是,让我们很心痛。

于是我们下决心,在FTA的每一个设计中,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是单个项目,而是如何在园区级城市中创造出更加有活力和个性的场景。我们希望通过设计找回城市的特色,重塑每个项目和区域的独特基因。为此,我们在每个项目中都致力于打造与众不同的设计,以彰显每个城市的独特魅力,找到(回)城市的独特基因,打造出与众不同的风格。

以张江项目为例,我们希望将其打造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而不仅仅是一个园区。我们按照城市的逻辑来设计包括界面、内部街道等元素。我们将各个建筑和企业联系在一起,创造屋顶花园和舒适的休憩空间。同时,我们也关注产业社区的发展,希望在这里不仅可以工作,还可以生活,实现24小时零切换的生活方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项目中加入了公寓、商业配套、咖啡馆和食堂等设施,以打造一个面向年轻人的充满活力的场所。

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工作,还可以享受生活,拓展社交圈子。我们希望这种园区的未来趋势从工作向工作+生活的方式转变。

最近,我在与合肥的一个区长交流时,我们探讨了如何在合肥打造一个类似的社区,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这个社区不仅包括建筑和街区,还涵盖了生活方式、医疗服务、教育模式等多方面。我们希望将每个项目放到更大的城市背景中去思考,从而找到独特且创新的解决方案。

未来,生活方式就是竞争力。设计师在关注功能面积、产业需求之外,也需要从城市的历史文脉、社区的人文关怀,真正实现“工作,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用场景营造高品质空间激发创新活力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一个人的状态对生产力有很大影响。然而,尽管生物医药领域的博士比例最高,培养一个专业人才的时间也是最长的,但这些精英们往往在研发环境和工作环境中遭受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阻力,从而没有达成最佳状态。

所以我们思考的是,在这个博士含量最高的社区中,如何赋能科学家,激发科学家的工作状态?

我们目前的结论是,这主要是通过场景模式而非功能模式来实现。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产业园区中,大约1/4到1/3的面积已经过剩。所以我们需要的不是面积,而是如何创造能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的场景和氛围。我们作为设计方,我们的目标是激发员工的状态,因为状态就是生产力。

比如,由FTA室内设计团队打造的商汤科技上海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以灵活多变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作为灵感碰撞与创新的集聚地,员工中心设计不仅关注功能性,更注重营造开放、互动的氛围,为员工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作空间,激发工作状态。

我们旗下的TOP研究院整合了全球一些生物医药区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如肯德尔广场等优秀生物医药基地,并总结出一种创新模型。这个模型包括如何建立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涉及领军企业、创新研发机构、创业成长体系、人文生活空间、协同创新系统和产业赋能平台。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如何构建生物医药功能生态至关重要。

同时在日常项目中,我们运用TOP研究院的研发成果来指导设计,将空间生态植入我们的设计中。FTA整理了100个创新场景,以便在生物医药园区项目中像菜单般地植入设计。这100个创新场景的设计目的是诱发非正式交谈,提升创新浓度,并塑造同频共振的科学社区。

为了改善科学家的工作环境和创新能力,我们将影响因素分为两类:硬件条件(如研发场所、社交场所和交通条件)和软件条件(如场所气质、文化氛围、创新政策和经济收入)。

一个让我们自豪的案例是苏州BioBAY四期,该项目坐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位于高频创新交流的核心地带,致力于为高知人才打造一个“高处如城、细处为人”的理想环境。

园区内的活力配套中心为园区生活提供全方位支持,设计上以明亮的银杏黄色点缀,设计灵感源于区域保留的繁茂古树,承载着场地悠久的历史与自然之美,形成了现代与传统相融的创新园区。

有研究表明,重大的科研成果并不是在昂贵的实验室设备前诞生,而是在实验前的准备会议上。同时一个现状是,实验厂房与研发办公缺乏联系,功能割裂。在一项调查中,55%的员工希望能够有办公实验一体化空间,方便进行实验测试外的其他工作。所以,我们FTA的解决方案是,实验+办公的综合研发单元。

再比如,许多研究员无法获得自然光线,尽管96%的人认为自然环境对工作和健康有重要影响。在我们的设计中,就会将自然光线、艺术等元素考虑进来。

早在2014年,我们投资了美国的WELL健康建筑标准项目。FTA在投资围绕标准的过程中,希望通过一些标准和提升空间场景来激发空间活力。同时,FTA是全球健康城市的倡导者,致力于推动健康城市建设。

更重要的是,随着时代发展,

一些过去被认为不重要的因素特别是软性条件,

如文化氛围,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北京的一个跨国药企项目中,我们为其设计了新总部的室内空间。这个企业之前的总部位于芳草地,一个当地的网红打卡地点。然而,正是因为芳草地更受年轻人和网红喜爱,因此他们决定将办公地点迁至更符合深科技企业聚集的中关村。这其实是基于社群文化的一种共识与行为。

某跨国药企北京办公室, FTA室内设计作品以ABW-Activity Based Working(基于事务的办公方式)营造出“工作、学习、社交、协作、专注”等场景,让员工在企业里高效、愉悦地完成工作。

因此,文化氛围越来越成为企业和生物医药企业关注的重要因素。

面向未来,精神文化方面的要素是企业决定办公场所的关键因素之一。

具有“车库精神”的办公空间

现在,无数飞速发展的技术,越来越容易获取,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甚至个人创新的门槛。创新者能够更快地实现从想法到原型,应对市场的变化,也激发了更多领域和层次的创新活动。

正因如此,这些创新的科学家们要的就是一个个“车库”空间,他们的团队很精简,空间也不用太大,但是各种配套、设备应有尽有,甚至还可以使用有数百万美元的实验室设备。

LabCentral 共享实验室的一个座位要4600美元/月但初创企业们可使用数百万美元的实验室设备

比如,生物医药的实验室空间比较特殊,其设计与传统办公有诸多不同,它对各方面的要求都更高——需要更强大的备用发电设备、供水基础设施,更充足的层高(以确保管道、管道和布线安全地隐藏在吊顶后面)。此外,还有特定的运输和装载区,楼层荷载、建筑结构等等也非常关键。

我们拜访了全国不少生物医药园区后发现,有时一个参数不满足就可能导致园区在招商时无法吸引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FTA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将空间和感性描述数字化和理性化。通过一体化的城市、建筑和室内设计模式,我们运用全场景数据模型来设计和推演空间,实现空间的量化和数字化。我们利用专业知识推演和验证项目,如层高和吊装口等,以解决复杂工艺问题。

例如我们FTA设计的苏州狮山生物医药创新基地,以立面一体化的理念打造,巧妙地将生物医药设施必需的管井内置于建筑结构中,不占据室内空间。

同时,通过立面的设计实现了外遮阳功能,为实验环境提供了有效的眩光防护,确保了研究工作的舒适性与高效性。

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建筑的美观性,更兼顾了功能性和科研需求,展现出创新与实用的完美结合。

关注好这些细节,确保各方面参数满足要求,更好的提供与他们的活动相匹配的空间,吸引这些创业者、科学家、创新人才。

在设计园区时,我们始终在问一个问题:这个园区是为谁而设计的?有一次我们在罗氏制药拜访时,观察到罗氏制药在每个办公室都放置了一个小卡片,上面写着“患者”。罗氏的伙伴解释说,这个小卡片提醒着所有员工,一切的决策和行动都应该以“患者”为核心。这种理念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认为我们所服务的不仅仅是客户(开发商),更是最终使用园区的人,即“用户”。“用户”指导我们如何去设计和规划园区的各个方面,园区的设计应该以最终的使用者为中心。因此,在我们设计园区时,我们始终关注最终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我们希望通过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来指导园区的设计和运营。这才是设计的本来面目。

TOP创新区研究院

创新区研究,就在TOP研究院。

TOP研究院专注于全球创新区的一体化研究,从Talent(个人), Organization(组织), Place(区域)三大维度出发,通过“研究/连接/分享”,探索中国创新区的实践路径。

看完想跟我们交流互动?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TOP创新区研究院

请后台回复“入群”,扫描最新二维码,期待群里见到您❤️

创新区研究,就在TOP研究院。TOP Lab (TOP创新区研究院) 隶属于FTA建筑设计事务所,作为一个非盈利的研究平台,其使命是打造创新区领域的智库.TOP研究院专注于全球创新区的一体化研究,从Talent(个人), Organization(组织), Place(区域)三大维度出发,通过对全球创新区案例、创新区产品大数据整理、以及产业创新及工作方式创新的研究,探索中国创新区的实践路径。FTA是领先的办公及产业(科技)地产一体化设计专家,拥有1000+个科技园区与办公总部的设计实践经验,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点项目、多个世界500强总部或区域总部等。FTA提供从研发策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一体化的专业设计服务,服务的客户包括:市北高新、张江高科、天安骏业、上海地产、小米科技、罗氏制药、阿里巴巴、迪士尼、西门子、凤凰卫视、上海港城集团、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等知名品牌。

未来是创新的时代,在“为创新设计场景”的使命下,FTA一直践行“与客户一起创新”的价值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