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的1道算术题和3类场景|容亿投资赵炬

低空经济的1道算术题和3类场景|容亿投资赵炬
2024年04月17日 19:53 出行一客

低空经济已经有了一些应用场景,但真正有用户愿意可持续付费的,要满足3个需求

采访 | 王静仪

文 | 翟芳雪 王静仪

编辑 | 王静仪

Money Talks是出行一客推出的全新栏目,我们将对话各个领域的专业投资人,从资本的视角观察出行产业的前沿动向

万亿市场,这是谈到低空经济时常见的判断。

据统计,已有超过16个省市将“低空经济”有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四川、海南、湖南、江西和安徽5个省份成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

前景是光明的,问题接踵而来:

低空经济到达成熟期需要多久?天花板最高的细分市场是什么?

送外卖、旅游观光、安防巡查,低空经济已经有了一些应用场景,但真正有用户愿意可持续付费的场景在哪里?真正能形成壁垒的是什么?

地方政府产业投资基金近期也在积极投资低空经济,这对行业发展意味着什么?行业期待政府承担什么角色?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找到了容亿投资高级合伙人赵炬。

容亿投资一直关注硬科技和数字科技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目前已经投资了多家eVTOL相关企业:2018年,投资了空中出行eVTOL制造企业御风未来种子轮,并在2021年投资了民用航空通用电子项目吉太航空,2022年投资了国内领先的航空碳纤维复合材料企业安泰复材。

围绕eVTOL产业链,投资版图越来越大。赵炬说,对于一级市场投资来说,一定是去大河大海里捕鱼,而不是在小小的池塘里。投资先看整体行业的市场规模,再寻找潜在的龙头标的。

低空经济,以及其中最有商业价值的eVTOL载人出行,就是他眼中的大河大海。

以下是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与赵炬的对话。

01

   投资一定是去大河大海里捕鱼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业内普遍对低空经济预期乐观,认为有万亿规模潜在市场,你怎么看?

赵炬:按现在的节奏推进,10年以后,至少可以达到千亿市场的规模。千亿或万亿只是一个数字,可以确定的是,低空经济是个非常大的市场。

低空经济最有商业价值的是商业载人低空飞行,垂直起降的eVTOL飞行器让方便快捷的载人飞行成为可能。eVTOL将会成为未来城市的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场合,会极大提高了交通的效率。

御风未来研发的2吨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关于eVTOL的市场规模,我们做个不是很严谨的大概估算:大型客车国内市场规模大概每年10万辆,豪华品牌的乘用车大概150-200万辆。eVTOL的市场10年后,会用于200公里左右范围的高端商务通勤,全球的市场规模估计在3-10万架。按照单价300-500万人民币估算,eVTOL的市场规模也是千亿级的市场。

低空经济的落地,除了飞行器本身,还需要有配套的低空空域管理系统。空域管理系统,会涉及到低空通讯系统、定位系统和监控系统。在技术层面上,我国已经具有相应的技术能力来支持这三套系统。4G、5G、甚至通感一体系统,低成本的低小慢雷达、北斗导航、卫通、高精度地图这些技术,我国都有非常成熟的产业链。

我们目前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成熟的技术运用到低空空域管理。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在尝试建立这样的低空空域管理系统,但是目前需要进一步摸索,逐渐形成各种标准和规范,最终会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低空空域管理系统。

除了飞行器和空域管理,还需要有运营的配套服务,包括停机坪建设、飞机4s店和保养服务等等。

以上这些是我们认为低空经济最有价值的市场,但是需要达到这个目标,可能需要5-10年甚至更长时间。

对于一级市场的投资来说,我们需要面向未来,一定是投资未来主流的大赛道,到大河大海里捕鱼才会有大的收获。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所以必须瞄准to c的大规模载人出行市场?

赵炬:最终的市场肯定是to B、to C都会有需求。但是在行业发展初期,肯定先从to B、to G起步。

eVTOL是一个崭新的品类,最重要的要求是安全。在起步阶段,我们认为先满足刚需场景,比如低空物流、海岛运输、应急救援等等。

载人也是逐步发展的过程:先是固定航线,然后形成网络。随着航线越来越多、起降点越来越密,出行就形成了网络。

eVTOL的发展路径会是先物后人、先郊后城的模式逐步渗透。随着时间的积累和技术的迭代,安全性得到了验证,市场才会逐步扩大到to C 领域。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要采取渐进式的商业化路线。

赵炬:肯定是。最终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市场的想象——想飞随时可以飞,就像现在私家车和网约车一样。

达到这个规模,大概需要10年或15年的时间,一是eVTOL安全性的不断提升,二是低空空域的管理系统和配套设施的完善。

未来的应用场景,我们认为是高端的商务出行。比如从静安寺到浦东机场,如果赶时间就可以叫一架飞机,就像叫滴滴一样。想要什么航线随时都能申请,停机坪就在静安寺附近的固定区域。

从静安寺到浦东机场,在交通繁忙的时候,打车需要1小时的路程,用eVTOL只需要20分钟,预计费用是打车的3-5倍,这对于高端商务或者紧急情况的交通需求非常有吸引力。

在to C市场上,富人或者企业也可能直接买一架飞机,满足日常出行或者商务接待的需求。载人飞行器普及之后,价格就像3-5辆高端汽车一样。

当然,要达到终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eVTOL的安全性的提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空域管理的完善和适航审定政策,以及大众对eVTOL的认知和接受度问题。

02

   核心是用户是否愿意为产品付费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大规模载人出行大约是10年之后能见到的。现阶段,低空经济常见的行业应用在哪里?

赵炬:除了多旋翼无人机个人用和短途物流运输,我认为,对于初创公司,最值得关注的是工业无人机在监控、应急、消防等to B、to G的应用。

10-30公斤的工业无人机终端的价格,根据配置不同,国内通常100万到200万左右,它可以用于安全巡逻,海上缉私,消防监控等等,性价比非常高。

工业无人机在消防市场已经开始渗透。就拿森林火警侦察来说,目前御风的工业无人机可以飞行5个小时,快速到达火场并长时间滞空观察。御风正在开发的700公斤载重的eVTOL,可以快速的到达火场,观察情况,投掷灭火弹。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有一个观点认为,应急消防主要是存量市场,客户采购了直升机之后,如果没有到退役年限,很可能不会采购新的。

赵炬:从经济性来讲,购买一架直升飞机300-2000万元,还需要聘请飞行员和日常维护费用。

而以一辆配置普通的工业无人机为例,国内终端售价大约100万左右,可以用两年,不需要雇佣飞行员,折算下来每年成本只有50万,也避免了可能产生的人员伤亡。

使用成本对比,使用直升飞机时,需要支付电费和燃油费。而使用工业无人机则只需充电,飞行续航5个小时。

由于成本,消防部门很少会每天乘坐直升飞机,做空中监控。但是工业无人机可以像瞭望塔一样,7*24小时在空中做监控侦察,由人工智能进行火情识别,操作者只需要设置好飞行路线,飞机每天按时起飞和降落,2架飞机轮流替换,就能实现7*24小时的连续不间断空中侦察。

中东是一个重要的海外市场。御风近年开拓了不少中东客户,中东有上千公里的输油管道必须定期巡查。原来的模式是巡逻人员开着越野车在50度的天气里去沙漠里巡查,有时候因为气候恶劣来不及救援还会有人员伤亡。工业无人机完全可以替代人的工作,哪里有漏油的、哪里有破坏的,都可以及时发现。

国内也有类似的长距离石油管线,有定期巡查的强需求,尤其是在晚上,有很多人用车偷油,一年产生的损失高达千万元。人力在夜里很难巡查,护油队也无法完全阻止这些偷油人。

但是一架工业无人机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一是能用红外线和微光看到偷油人,二是不像直升机的噪音那么大,可以跟在偷油人后面一直追踪,同时报警,有效遏制偷油人的行为。

不管是消防应急还是石油巡查,用户的需求一直是存在的,只是原来用汽车来满足,现在是用工业无人机,后者的效率大大提升。

工业无人机的渗透才刚刚开始,对于行业来说,这当然是增量市场。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在智慧安防领域的应用,是标准的供给侧改革。当前除了智慧安防,旅游观光是另一个重要的市场。

赵炬:我总结低空经济的场景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信息维度。因为站得高看得远,工业无人机能很容易地获得地面上的信息,它不携带货物,只携带摄像头等设备,用于海防安防、禁渔巡逻、林区和石油管道巡视等,可以高效地替代人工。

第二类是能量维度。eVTOL快速地将人或者货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耗时更短、综合成本更低。比如城市空中出行,将人从虹桥火车站接到浦东;再比如说撒农药,原来是人在地面上抛撒,现在用工业无人机携带20公斤的农药从空中抛撒,效率成倍提升。

第三类就是解决情绪问题。客户愿意付费购买情绪体验,比如同样的景色,用户花200块钱去空中看。旅游观光、跳伞等空中运动都是,不像前面两种产生实际的经济价值,而是为使用者提供情绪价值,同样是真实的付费场景。

我们做投资,一定是看用户是否愿意为产品付费。如果问我,早上着急赶飞机的时候,愿不愿意花300块钱,20分钟从浦东到虹桥机场,我就愿意花这个钱。低空经济之所以成为经济,一定是能把账算清楚的。

如果看10年后的趋势,能量维度的市场肯定是规模最大的,尤其是载人出行。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密集的城市群,大量人口城市通勤带来的拥堵问题需要更高效的通勤方式,而eVTOL将人们的短途通勤从二维的地面拓展到三维的空中,这是一个真正会创造价值的行业。

03 

   去发现价值洼地,投资价值更高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从普通公众的视角来看,隔一段时间飞行汽车的概念就火一次,但考虑到落地的情况,实际变化并不大,感觉像是狼来了?

赵炬: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看,愿景实现需要10年、15年,这是必需的。重要的是,从公司和产业的角度来说,每年都在取得重大的进步。

比如说御风,2018年的时候我们就投了种子轮,2021年又追加了一轮。在最开始成本有限的情况下,团队选择先把飞控给做好。御风的自研飞控做得是很有门槛的,能保证飞机在构型和飞控上的强耦合关系,在性能、安全、可靠性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这绝对不是开源飞控可以比拟的。

验证了所有的飞控性能,然后再去做飞机。eVTOL飞机的研发投入很大,在做实物飞行测试过程中,一旦发生问题,就有可能飞机坠落,研发要从头再来。御风有独立的飞控开发和仿真计算能力,能够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保证高安全。

如果一开始就做吨级evtol飞机,会面临很多困难。比如电池,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还在发展早期,所有的电池电机都要自己造,成本高、性能不可控。但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弯道超车,为eVTOL提供了高能量密度电池、高可靠电机、电控和自动驾驶技术等。2021年时,御风感觉到时机成熟,开始造吨级evtol飞机了。

造出飞机之后,验证也需要时间。飞机腾空可能只是飞机完成的10%-20%,后面的飞机平飞、单次充电平飞200公里、连续多次安全平飞200公里以及适航等等,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御风的吨级evtol飞机去年10月份就飞起来了,但是飞起来以后,发现有很多地方需要优化。行业里一个可能的情况是,从第一架腾空的飞机到最终拿到适航认证的飞机,飞机构型发生了重大变化。过程里需要不停去迭代,解决很多工程化的问题。

所以说“狼来了”并不准确,仔细回看所有的过程,就会发现每一年行业和企业都有重大的进展。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地方政府产业投资基金近期也在积极投资低空经济,你怎么看地方政府的角色?

赵炬:不论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文件,政策对低空经济的支持是确定无疑的,可以说中国eVTOL商业化所有政策限制都在逐步被打通。

具体到政策手段,有的地方政府在为企业提供运营补贴,按照飞行的次数发放补贴。这直接帮助了场景的建设和推广,促进企业运营和公众认知,但我认为,地方政府更关键的角色是搭建平台。

地方政府的第一个角色是制定规范。深圳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今年1月3日,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发布,其中规定了几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包括打造空域管理系统、建立起降点等基础设施,很有示范性。

空域管理系统是个庞大的工程,飞机怎么通讯、按照什么标准飞行、通讯如何加密,目前都没有规范,需要被统一定义。深圳已经开始制度创新,建设低空飞行服务平台,为单位或个人提供飞行申报、飞行情报、飞行告警等低空飞行服务。

基础交通设施也是,全部由企业来建设是不现实的,政府应该发挥统筹管理的角色。深圳政府就明确提出,政府统筹本市低空飞行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同时支持社会资本依法参与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

政府的第二个角色是多方协调。政府需要协调两个方面,首先是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因为现在没有一个部门直接负责低空经济的管理,政府需要建立一个联合管理机构,协调各个领域,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其次是外部的协调。空域管理、航空器准入、飞行管制、安全管理等均涉及国家事权,要切实解决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地方政府一方面需要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授权支持,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在地方权限范围内,明确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和协同管理机制。

政府的第三个角色,是在应用层直接加速产业发展。比如政府牵头,在应急救援方面,加强低空飞行在应急处置、医疗救护、消防救援等领域的应用;城市管理服务方面,推动在国土资源勘查、工程测绘、农林植保、环境监测、警务活动、交通疏导、气象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如果政府把前两件事情做好了,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土壤,应用层面的事情就不是最紧急的了,否则很容易企业拿完几年补贴就走了,什么也没有留下。

真正的投资一定要讲回报率,把钱投在越需要支持的地方,投资效率才越高。我们投资的人就是要去发现价值洼地,把钱给到最需要的地方,产生的价值才越大。

在eVTOL赛道上,中国有非常好的人才基础和产业基础,也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积极的政策环境,全球eVTOL行业的未来一定在中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