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火爆的“再来一瓶”,为何销声匿迹了?你中奖时别人已牟利千万

曾火爆的“再来一瓶”,为何销声匿迹了?你中奖时别人已牟利千万
2020年11月26日 07:58 萌萌八卦乐

“再来一瓶”,相信凡是买过饮料的人,对这四个字都不会陌生,这种促销方式自诞生以来,便被诸多饮料企业奉为圭臬。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曾经火爆的“再来一瓶”的促销活动却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通过扫码领福利,比如获得旅游机会,或是网上兑换礼品等等。

那么,究竟是什么令“再来一瓶”走向销声匿迹的呢?

再来一瓶的兴起

所谓再来一瓶,就是打开瓶盖,翻过看看有没有“再来一瓶”四个字,若有,即可立即与商家进行兑换一瓶,而且中奖率都还不低。

对于饮料这样的快消品,卖出一瓶的利润较低,主要走的是

薄利多销

的路子,

靠大增的销量牟取暴利

而最先开启再来一瓶模式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青岛啤酒。

在上世纪90年代,青岛啤酒在进入杭州市场的时候,市场开拓难度极大。因为当地的消费者已经习惯了本土生产的啤酒西冷啤酒。

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青岛啤酒推出了火爆异常的“再来一瓶”的活动。扭转了局势,打了一场翻身仗。

短短几个月后,青岛啤酒就占领了杭州一半的市场份额,后来还收购了西冷啤酒,成为了杭州市场的啤酒“霸主”。

成功的秘诀

其实靠这一招大发横财的,是康师傅。在当时群雄逐鹿的饮料市场,正是“再来一瓶”的促销手段让康师傅冲出了各大厂商的围追堵截,继而反败为胜。

据悉,2009年2月,康师傅启动了“再来一瓶”的促销活动,赠饮规模达到了15亿瓶,中奖率高达20%,也就是说每五瓶就有一瓶能中奖。

这对于购买者来说还是比较划算的。而靠着这个大促销,康师傅也抢占了不少的市场份额,并成功坐上了茶饮料的龙头老大的位置。

好方法自然是极易就会被效仿、学习的。到了2011年,不只是康师傅继续使用这个促销做法,统一、红牛等各大知名饮料企业也都跟着做“再来一瓶”。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卖上一瓶价格不贵的饮料,运气好的还能再中上一瓶,在众多的饮料品牌中自然是更愿意购买这一种有促销的饮料品牌。

但其实,这一种促销,更像是

利用了人们的赌徒心理,谁不希望撞大运,于是再来一瓶成了一种互动。

当年很多人中奖后,会把喜悦分享给身边的人,大家都知道这个“致富之道”后,也会想试一试。这样比起请明星代言或是电视广告宣传的带动性更强,消费者自主的宣传就是最好的宣传。

为何突然销声匿迹?

然而,这几年,这个曾经非常火爆的“再来一瓶”促销活动却突然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扫码领取红包,或者某些平台的会员,和一些旅游的机会。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现实。

首先活动有点过时

。这个活动已经持续很多年了,如果现在还玩,多少有点老套,而且消费者对这种活动已经不再感兴趣了,营销实际上是讲究新鲜感的,任何火爆的营销也都是存在保质期的。

其次最主要的是假瓶盖太多了

。一般来说,一个饮品的生产商推广再来一瓶全是提早筹备好的,然而,有一年,红牛公司按规划投放1000万瓶印有中奖信息的红牛进入市场,最后收到的中奖瓶盖数却达到了2000多万个。

这多出来的瓶盖是怎么来的呢?

一般消费者中奖后,都是直接在产品的购买处兑换,比如便利店,小卖部,超市,餐馆等,售卖终端在兑奖瓶盖积累到一定量后再一级一级向上回收给经销商,最后统一由厂家直接按照瓶盖数量兑付等量的产品给一级经销商。

问题就是出在这一级一级的兑换回收中,因为瓶盖制造并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这让一些造假者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以每个瓶盖0.4元或者更高的价格仿制大量中奖瓶盖。

而在面临高出原厂家数倍的价格诱惑下制造商很难不动心,最后造假者接到这批瓶塞以后再将瓶盖分别卖给店铺或是经销商。

看起来每个瓶盖的利润很少,但饮料这种快消品销量都是在千万级,也就是说,当我们中奖再来一瓶的时候,造假者却能从中牟利千万,并且所有的损失都是由饮料厂家来背。

因此这也让各大饮料厂家头疼不已,后来就慢慢取消了“再来一瓶”,改成扫码之类的不易伪造的方式来进行促销。

尾声

没有一个商家可以凭借一个营销套路成为市场永恒的赢家。而''再来一瓶''这样的策略由于其不可忽视的弊端也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而当下扫码抽奖已经逐渐普及,这也是新型的一种活动方式,但是放在现在,也感谢以前“再来一瓶”给我们的美好记忆和欢乐,这是没法被代替的。

虽然,曾经火爆一时的“再来一瓶”已经销声匿迹了,但当初中奖的喜悦一直萦绕心头。当年你最多中过几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