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 张炯 熊辉 邹文 李曙
“十四五”规划和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并将金融行业作为重点领域。《证券期货业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等行业指引为新时期证券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纲领性指南。低代码技术因其敏捷、高效、低成本的特点广受证券行业关注,国泰海通证券遵循低代码开发理念,建设企业级低代码平台,重点解决传统数据开发范式在交付效率上的痛点。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企业经营管理对数据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数据开发范式在交付效率上很难满足大量涌现的数据需求,数据开发协同差、链路长、开发成果难以共享、依赖专家经验等问题放慢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数据开发协同方面,业务人员、数据分析师、开发人员职责定位不够清晰,跨部门沟通成本高。数据工具链路长,工具和系统种类繁多,多用户在多系统的交互导致交付效率的降低。由于统一协作平台的缺乏,数据价值的传递和流程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此外,报表开发需要开发人员熟练掌握特定数据库类型的SQL,且要频繁应对复杂逻辑加工,依赖专家经验的问题较为突出。为了解决企业在数据高效协同方面的痛点,提高数据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国泰海通证券积极探索低代码技术,通过建设统一的开发协作平台,明确各方职责,加强和相关系统的联动和集成,优化数据的开发和流程共享,促进跨部门团队的紧密合作,实现业务用数的快速响应。实践表明,低代码技术已经成为数据高效协同的创新方案。
低代码数据开发体系构建与成效
国泰海通证券创新性地使用低代码技术提高数据的协同效率,在托管业务、数字金融业务、互联网经营指标分析等业务领域,开展实践客户运营、投资监管、综合管理、指标分析、资讯统计等共计35类数据应用场景,为企业的高效经营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至今,平台累计用户突破2500人,月活用户数超1000人,报表开发周期较传统方法下降40%,数据协同效率显著增强,业务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此外,国泰海通证券还通过组织培训、总分子公司推广等策略,持续激发员工创新潜能,促进低代码技术在公司内部的普及与应用,这些举措不仅强化了员工的数字化技能,还促进了跨部门的协同合作,为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
国泰海通证券探索了两种基于低代码的数据开发模式,一是低代码引擎模式,通过将低代码平台嵌入到企业的大数据开发平台,作为数据中台的可视化编排和平台协作引擎,复用数据中台上的数据和服务,快速赋能数据开发人员;二是低代码独立模式,分别对接多种数据源,通过内置ETL能力,在小数据量的场景下,满足单系统、跨系统的数据分析,并通过预设的数据图表组件快速生成可视化的报表。此外,在数据保障方面,构建了低代码持续交付流水线,通过集成SQL审核、单元测试、接口测试等模块及时发现数据和代码中的性能、安全风险,确保数据交付的质量。在数据共享方面,低代码平台内置的流程引擎支持复杂的业务逻辑和条件判断,能够根据预设规则自动触发和跟踪业务流程,在部门协作用数的场景中,报表的共享能通过流程推送到各个部门,并通过精细化的权限管控机制保障了数据的安全可靠。
亮点和特色
1. 高效协同的数据开发模式
国泰海通证券探索了一种业务主导的数据开发模式,业务和科技人员在统一的开发平台上协作,共享开发成果,打破了传统开发模式中“需求文档—开发—测试—反馈”的漫长过程,通过分工协作,让业务人员更多参与甚至主导应用的开发,该模式不仅缩短了数据的开发周期,还能更准确地满足业务需求,避免传统开发中常见的“需求传递失真”问题。在开发过程中,业务人员提供报表需求,数据分析师提供加工逻辑,平台开发人员在低代码平台上配置业务方法和业务流程,业务人员进行快速的数据验证,验收通过后在前端自助的拖出报表并展示结果,开发完成的数据通过平台分享给相关业务方。这种业务主导的协同模式使得整体开发效率较传统方法提升近40%。在托管综合查询、国泰海通通财经营指标等场景下,80%的报表能在2~3天内完成需求分析、开发、测试、发布、分享整个数据加工周期。
2. 大模型赋能新开发体验
低代码平台通过对接国泰海通证券大模型,基于大模型强大的语义理解能力,支持用户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应用创建、模型设计、表单设计和流程设计,减少了传统低代码平台配置繁琐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智能体开发框架,开发人员能自主构建、调试、编排智能体,增强平台灵活的数据处理能力,有效解决了大模型输出幻觉的问题,在文档关键字抽取、文档模板填充等场景的正确率达95%。为支持多源异构的数据报表需求,在性能容量满足前提下,通过低代码平台自主ETL的方式汇聚多方数据源,解决了业务人员跨业务系统的数据比对、业务一致性检查等方面的问题。此外,国泰海通证券还探索了一套基于大模型的SQL开发框架,整个报表开发的过程包括金融指标库的构建、数据同步、SQL生成与优化、SQL脚本执行和监控、人工辅助调优等阶段,为多源异构数据源的数据汇总、加工、展示提供了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如图2所示,用户通过对话的方式提出数据需求,平台即可智能生成应用结构、界面设计和业务逻辑流程,返回可视化分析结果,有效满足了用户的智能化数据需求。
3. 需求场景评估模型
为解决IT开发资源和需求的匹配问题,国泰海通证券探索了一套科学的需求评估模型,让低代码应用场景的承接和筛选更加的规范和高效。在实践中,国泰海通证券根据管理场景需求复杂度、数据处理、应用开发周期和资源等共8个维度对需求场景进行适用性的评估,形成了对应的评估模型和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分为适合、比较适合、不适合三类,对于适合的场景,低代码平台优先接入,对于比较适合的场景在平台资源充裕的情况下排期接入,对于不适合的场景暂不接入。如图3为4个应用场景的评估结果,由高到低,分别是分公司托管规模统计、信息批量推送、业务需求管理和招股说明书-PE和投行协调,其中前三项综合评分较高,适合低代码平台,而招股说明书-PE和投行协调的场景在管理场景需求复杂度、数据处理、集成等维度评分较低,综合评分低于基准线,因此不建议通过低代码平台实现。
未来展望
低代码技术不仅是一种高效的开发工具,更是一种促进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作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业务部门能更主动地参与到应用开发和创新中,而技术团队则专注于复杂问题的解决和平台底座支撑优化。通过科技与业务的协同,金融企业可以更快、更准地响应市场需求,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并持续提升客户体验。未来,随着低代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协同潜力将为行业带来更多创新机遇,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高度。
(此文刊发于《金融电子化》2025年3月下半月刊)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