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力量加速入局。
文丨海克财经 许俊浩
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国内零售业复苏态势日渐明朗。
据日前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CRPI(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已连续5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5月CRPI为51.1%,较4月增长了0.3个百分点。
商务部《202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报告》指出,2022年国内网络零售总额为13.79万亿元,同比增长4%,在特殊时期仍持续显现韧性。报告同时提到,作为网络零售新兴业态,即时零售正持续扩大其渗透的行业和品类,覆盖更多应用场景。
所谓即时零售,指的是用户线上下单,即时物流连接本地零售,配送时效多在30-60分钟的零售方式。
如今这一新兴业态所涉品类已从食品、生鲜等拓展到日用百货、数码3C等。5月23日,苏宁易购即宣布与即时电商平台饿了么达成战略合作,成为正式入驻饿了么的首家家电3C品类大型连锁品牌。苏宁易购首批全国600家门店登陆饿了么,用户在饿了么平台内搜索“苏宁易购”,即可像点外卖一样便捷购买手机、电脑、家用电器等超过3000种商品,送货到家最快仅需30分钟。
而除了苏宁易购,苹果、小米等品牌也在此前就纷纷与饿了么合作。即时电商平台接入供给资源,共联数字化服务能力,对消费效率与体验的提升显而易见。相较于传统电商3-7天的配送周期,即配体验则能更快满足用户需求,提升其下单频次,进而提高商品流通效率。艾瑞咨询预测,2021年-2026年即时配送行业规模年复合增速达28%,2026年订单规模将达957.8亿单。
市场正在打开,发力于此的饿了么将和品牌一起为赛道带来什么,时间正给出答案。
01
外卖行业直击即时刚需
拆解即时零售的生态发展,不难看到需求、供给与履约这几端的变化。
过往疫情管控中对人流的限制逐渐培养出了用户进一步的“到家”需求。往常消费者会将“不急”的购物需求放在线上电商平台,迫切的刚需在线下快速解决,但特殊环境使他们难以“到店”,更多人开始习惯以“外卖”方式获取日常商品。
常居北京的小刘(化名)即是如此。2022年底,小刘家中的加湿器突然坏了,她却因病无法出门。疾病加北京的暖气使其难以忍受室内的干燥,不得不放弃需要等待至少1天的电商,选择立刻在外卖平台下单购买了新加湿器。小刘对海克财经表示,经此一役,她开始习惯在外卖平台上购买各种生活用品,比如储存卡、发圈、面膜等。
当用户已经养成了快速获取商品的习惯,再慢下来就难了,对配送及时性的敏感度自然越来越高。要知道,即时零售不仅延续了电商平台货物丰富、价格优惠的特点,还提升了配送速度。加之需求侧的变化,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自然增速亮眼。
东吴证券2022年12月的一份研报测算,目前即时零售对线下渠道的渗透仍处于早期,2020年相关市场规模约为1500亿元,在商品线下零售额的占比为0.6%;2021年为3500亿元,占比为1.2%;2025年将在10182亿元左右,渗透率达3.3%。另需看到,2021年即时零售消费者数量约为3亿,用户数量天花板在5.5-6.4亿,仍有翻倍空间。
顾名思义,即时零售的核心在于“即时”。而想要快速满足用户随时随地产生的需求,需要有充足运力、有效调度、路线规划等要素共同构建出的履约系统底座。
仰赖于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饿了么、美团、京东等各个平台的长期投入,2022年国内即时配送单量已达331亿件,快递业务量则为1106亿件。2023年5月发布的《本地即时电商发展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即时配送订单规模会以2019亿件的数字超过快递业务的2006亿件。
自2020年开始,饿了么就已经迈向即时零售领域,从餐饮外卖平台升级为解决用户身边一切即时需求的生活服务平台,从“送外卖”升级为“送万物”。饿了么的平台阵地和即配物流网络,使零售突破了消费场景与地理空间的限制,可以在全时段、全场景对用户需求进行覆盖。
以今年的“520”为例,饿了么平台约有四成商家提供24小时鲜花预订服务,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苏州等多地鲜花外卖环比增长超过200%。三八妇女节当日,饿了么还推出了“38好礼”活动,平台上彩妆、鲜花、个护等商品均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口红品类搜索环比涨幅甚至超过4倍。
可以说,即时零售并非线下向线上的简单延伸,而是本地零售与数字化平台的叠加和裂变:前者为后者提供稳定的“大后方”,保证供给;后者为前者提升效率,带来增量。
02
平台玩家深拓广义零售
在即时零售赛道内,平台型玩家的角色是链接者和服务者。
在发展过程中,平台要尽可能多地链接品牌和商家,通过扩大入驻商家类型和范围,整合更多品类以提升赛道覆盖范围。正如饿了么从餐饮、食品到生鲜果蔬、个护美妆、鲜花、蛋糕等全品类的发展过程,与商家一起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广泛的即时需求。
由此,饿了么与苏宁易购的合作长板相接,优势互补。苏宁超过30年的家电供应链资源沉淀进一步增强饿了么的商品丰富度——包括戴尔、华为、OPPO、vivo、戴森、任天堂、飞利浦等知名品牌商品,都将通过此次合作接入平台。通过合作,小到罗技鼠标、华为手机、任天堂游戏机,大到美的电风扇、戴森吸尘器,用户都能通过外卖便捷下单。苏宁易购遍布全国的优质门店网络亦成为饿了么近场服务的重要支点。
于苏宁而言,背靠饿了么的百万骑手、运力倾斜与庞大流量,能够更快、更好地触达用户。要知道,“次日达”是线下零售品牌常见的配送方式,而饿了么的履约能力能将配送时间缩短至0.5-1小时。“全城送”的物流资源也扩大了苏宁易购门店的配送服务范围。饿了么平台的LBS(基于位置的服务)资源加强了苏宁易购实体零售数字化建设。
双方透露,2023年内饿了么与苏宁易购将继续深化合作,计划实现门店入驻超过1000家,并共同探索空调、冰箱等大家电的配送服务新模式。这种强强联手的尝试既能为用户提供新体验,也在为即时零售探寻更远前路。
更重要的是,平台基于互联网和自身数字化基因,能为品牌的线下店和零售商带来新流量,帮助实体供给端高效触达周边消费者,撬动更多线下流量。此前由于电商的迅猛发展,许多线下实体门店流量匮乏,难以负担自建线上平台和配送团队的高昂成本,数字化运营也非其强项。借助平台之力导流和运营,拓展经营范围,也是即时零售带来的全新可能性。
这很容易达成飞轮效应:平台上入驻的品牌商家越多,货品越丰富,吸引的流量就越多,订单量自然越多;流量越多,反过来吸引到的优质品牌商家也越多。
近期公开报道显示,与饿了么“牵手”的不仅有苏宁易购,还有更多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此前全国超过500家Apple授权专营店正式登陆饿了么,门店覆盖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等全国80多个主要城市,上线商品包括Apple授权专营店内全线品类。饿了么还与小米集团达成合作,“小米之家”同样上线饿了么平台,合作门店覆盖北京、上海、杭州等200余个城市。
头部品牌纷纷入局,显现的正是当下饿了么在即配市场对品牌商的活力。
03
双赢合作驱动全域增长
更为丰富的商品供给和服务可以为即时电商平台带来全新增长空间,也因而在上一年度,饿了么在阿里财报中交出了绩优答卷。阿里自然年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本地生活营收125.49亿元,同比增长17%,主要得益于饿了么的订单增长和平均订单金额提升。
不论是情人节、“520”的鲜花,还是春节的年货、药品,都是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对特定时间段商品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在促进实体经济的复苏。
过往的公开报道显示,2022年饿了么承接了超过30个城市的政府消费券项目,通过平台营销赋能,直接带动居民消费超过50亿元。以上海为例,在“爱购上海”消费券活动中,饿了么四轮消费券累计核销总计260万笔订单、核销总金额近1亿元,带动商家整体交易额同比增长超过10亿元。
在这一过程中,平台提升创新能力和运营效率,既能够帮助商家拉动消费,又能使自身获益,实现可持续增长。
阿里财报显示,2023财年(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12个月),本地生活板块营收501.12亿元,同比增长12%;亏损从220.92亿元大幅收窄至140.21亿元。这来自饿了么UE(单位经济效益)连续多季度持续改善。
毫无疑问,平台是即时电商下一步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其持续发展的基底。从之前的外卖餐饮,到如今的“外卖一切”,饿了么也正在新时代“万物上外卖”的风口中链接品牌、商家、消费者,打通供需两端。在为实体经济复苏出力的同时,饿了么也将乘即时电商赛道的东风,有更长足的发展。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