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岁的 QQ 如何穿越周期?

25 岁的 QQ 如何穿越周期?
2024年03月12日 15:34 晚点LatePost

读懂 QQ 才算得上真正读懂腾讯。

文丨高洪浩

在中国,很少有哪个互联网产品能像 QQ 一样,维持着庞大用户体量——至今还有 5 亿人在使用,却始终没有停止过自我转型。

它重新定义过全球即时通讯产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沟通工具,而是一个信息资讯、交流互动、休闲娱乐的平台,语音、视频、音乐点播、网络游戏、在线交易、BBS、博客、信息共享等应用都可以在这个平台展开。

从 PC 时代的 QQ 群、QQ 秀、QQ 空间,到移动互联网时期的厘米秀、QQ 看点、兴趣部落,再到如今的 QQ 频道、超级 QQ 秀与 QQ 短视频,它们都是 QQ 的创新注脚。

与此同时,很少有哪个互联网产品能像 QQ 一样,敢于如此果断地与过去的自己、过去的成就告别。

2014 年,QQ 寻找自己的差异化定位,迅速启动了年轻化战略,做了大量创新积极拥抱年轻世代;2023 年,QQ 则出乎意料地一口气下掉了产品里超过 100 个功能。

最近,QQ 还完成了一项史诗级工程——再造自己 25 年来积累而成的底层架构。当时,QQ 正面临着用户数持续下滑、产品迭代困难、安全攻击等危机。

重写 QQ 上万个功能点的代码,同时还要保证 QQ 的日常运作不受影响,当中的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团队起初将这项工程的代号取名为 NT,即 New Tech(新技术),为的是向微软的 Windows NT 架构致敬。后者曾给 Windows 系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 Windows 11 和 Windows 12 都是基于此发展而来。

许多行业中人不敢想象腾讯有这么大勇气重构 QQ 的底层架构,事后甚至有人开玩笑地说,“NT,其实就是 New Tencent。”QQ 的这次重构代表了腾讯自我革新的精神。这虽然是玩笑话,但给 QQ 团队带来了极大振奋。

腾讯为什么总在创新?正如美国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写道,实现跨越的组织在看待技术以及技术所带来的变革时,有着与平庸公司截然不同的观点。QQ 是这家公司的第一款产品,只有读懂它,才算得上真正读懂腾讯。

穿越 25 年的周期

QQ 过去二十五年来的成长经历证明了,它从来不是一款缺乏自我突破基因的产品。

2002 年,腾讯内部盛行 “饭友团” 文化,每天中午团友们靠发邮件讨论并决定午餐如何解决。但由于邮件存在延时,且回复意见比较乱,这导致决策效率极其低下。此时,有员工提出,是否可以在 QQ 上建立一个固定的人员列表,列表中人员可以同时参与即时讨论呢?由此 QQ 群诞生了,这也是群聊功能第一次出现在人类的即时通信应用上。

Q 币的出现则让腾讯建立起了自己的支付系统,这也是中美两国社区型网站在盈利模式上分野的标志性事件。几乎所有美国新闻门户或社交网站的盈利都依赖广告,而内购、会员体系至今都是 QQ 重要的收入来源。

《腾讯传》中写道,QQ 设计出了 “QQ 会员成长值”,加强了会员用户持续付费的意愿,把最优质忠实的用户沉淀到会员体系中。后来黄钻、红钻与绿钻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会员成长机制,腾讯更是凭借着这种包月业务的经营理念和运营体系获得全球瞩目。根据摩根士丹利的互联网研究报告,在 2005 年以前,日本和韩国公司在虚拟商品的探索上一直领先于欧美,而在 2005 年以后,以腾讯为代表的中国公司起而代之,不但将商业规模放大,更在服务体系上趋于丰富。

QQ 秀则是中国网民最早的虚拟社交尝试。一位 QQ 秀早期员工回忆,当时团队每个月都要去广州找服装设计师讨论,什么样的服装款式最流行。她还接到过一项任务——每周末去腾讯办公室对面的茂业百货转一圈,收集所有商城的促销活动,看看是否可以应用到 QQ 秀之上。

早期,QQ 团队如果要启动一个新项目,必须制定详细的计划书——用户需求是什么、用户量预计多大、盈利模式是什么、收入规模是多少,都得列举清楚。

博客兴起的年代,搜狐和网易纷纷上线了类似产品。但因为看不清楚商业模式,QQ 没有立即跟进。最终,他们开发出了一个为用户提供包括日记、相册、论坛、涂鸦、留言等服务的虚拟交互空间,这个空间更特别的地方在于,用户可以通过内购装饰物布置自己的空间,这个创意解决了商业模式的问题。由此,QQ 空间应运而生。

QQ 这些存续多年的功能、产品没有一刻停止过演变。“我们时刻期待变化,因为做产品的人总喜欢探索新东西,关注新技术、新模式能够创造什么更好的用户价值。”QQ 负责人张浩说。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QQ 团队加速了自己的创新动力。

2014 年,QQ 启动了 “年轻化” 战略。起初,内部有许多人不认可,他们认为 QQ 还是应该做一款覆盖全人群的产品。不过最终团队还是坚定推行了这个战略。

一系列的动作由此展开,比如在 QQ 秀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厘米秀,这是一款功能更为丰富、更契合移动端的虚拟形象应用。它并不是简单地复刻 QQ 秀,而是希望呈现一种年轻人喜欢的全新聊天方式。

在 Spine 2D 动画技术的支持下,用户可以使用厘米秀与好友进行各种动态互动——“抱抱、亲亲” 自己的好友,也可以一怒之下把好友 “打飞”。相比 QQ 秀,厘米秀用搞怪、夸张的方式,让用户得以展现心中所想、超越现实的一面。

2021 年,QQ 秀又进入 3D 形象时代,进化成为超级 QQ 秀。用户的虚拟形象在 QQ 里还拥有了自己的房间、小窝,在一张大地图上,朋友之间可以坐在一起互动,甚至互相拜年。

QQ 空间也在持续迭代。QQ 空间业务负责人刘千多说,他们近年观察到 QQ 空间的用户越来越不愿意自己的内容被陌生人查看,很多人开始设置权限,甚至直接关闭了自己的空间。

进一步调研后,他们发现 QQ 用户已经自然分化成了两类人群,一类是喜欢公开表达;另一类倾向于在私密关系范围内表达。在这样的背景下,2023 年,QQ 空间开发了一个全新的形态,主要由闺蜜、兄弟、情侣共建的亲密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情侣、闺蜜们可以上传照片、写日记、私密聊天,享受只与熟人分享的时光与互动。

2017 年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产品向内容化转型。在一次复盘会上,马化腾罕见地夸奖了 QQ 看点。这是 QQ 打造的全新资讯信息流产品。

“资讯业务很重要,我每天都刷 QQ 看点。” 他当时说。

“Pony 很少这样说话。” 一位在场的人士告诉《晚点 LatePost》。当时,腾讯内部还有另一款被倾注更多资源的信息流产品,但马化腾没有做任何评价。第二年,QQ 看点的日活跃用户数突破了 1 亿的关口。

不过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团队来说,捕捉用户需求、调整产品并不困难,更大挑战是打破自己固有的认知,这才是一款产品能够成功穿越周期更重要的原因。

2018 年,QQ 与微信开启了更多的合作。推出了微信小程序的版本,用户在微信里能用它查看 QQ 消息,如果要回复信息,则会跳转到 QQ 客户端内。它是 QQ 为未来寻找更多可能性的一个尝试,很多微信用户,也有查看 QQ 消息的需求。

QQ 技术负责人王辉告诉《晚点 LatePost》,QQ 现在经常和微信团队交流,一个典型的例子是,QQ 的扫一扫代码其实是微信共享过来的。

如今,QQ 中有越来越多的产品都开始与集团里的其它团队紧密合作,比如向腾讯会议取经,获得了音视频通话的降噪、AI 语音通话能力等等。

五年前,有媒体问腾讯创始人之一、原 CTO 张志东:QQ 的未来在哪里?当时张志东称,QQ 要想保持足够的生命力,除了持续寻找差异化创新,在其发展过程中还要处理很多历史包袱,比如作为腾讯的长子,要孵化和扶持公司新业务,但管理团队能不能放得下,不要被那么多包袱所限制。

“幕后” 危机

2021 年中,当技术团队仔细梳理了一遍 QQ 的底层架构后发现,这款产品居然有上百个主功能和上万个小功能点,其中大量已无人使用,更无人维护;过去二十多年里,无数产品经理与程序员都来过 QQ“到此一游”,因此它的底层代码也早就繁杂无章。

过去十年里,QQ 始终在持续演进。2013 年,它从 PC 走向移动化,不仅推出了手机端,也陆续上线了手表端、车载端等等,给用户带来多样体验。2014 年,QQ 又启动了转型,年轻化成了它在那个时候最重要的战略方向。外部视角里,QQ 变成了腾讯的社交 “试验场”——什么样创新的功能都可以往里面加——有带语音的魔法表情,也有阅后即焚的闪照、匿名发群消息的功能等等。

由于 QQ 的组织管理长期强调平权,几乎每个团队都可以在底层架构上自行增添代码,以实现业务需求。为了让自己开发的功能被更多用户使用,他们往往都会做同一件事——让自己的功能在用户打开 QQ 的一瞬间便进入预启动状态。

“底层架构里,光 ‘预启动任务’ 就有几千项。”QQ 技术负责人王辉说。这直接导致产品的运行速度越来越慢,一些中端安卓手机用户打开产品甚至需要耗费至少 6 秒。正常情况下,一款 App 的打开速度最快只需要几百毫秒。

二十多年堆积的老旧代码也在拖累开发环节的效率。一款产品发布新功能前,需要程序员将写好的代码合并至主仓进行编译,这也直接决定了新功能上线的速度。对多数产品来说,这个过程往往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小时,在 QQ 却因为兼容性问题, 这个过程最少得一天,再长点需要好几天。

要彻底解决 QQ 身上的问题,必须完全重构 QQ 的底层架构,但这个工程量极其浩大,也极具风险。“QQ 身上肩负了太多东西。” 一位 QQ 员工说,没有人敢打包票,QQ 不会因为一次代码重构而出现系统性崩溃。

2021 年 12 月 31 日跨年夜,QQ 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流量高峰期,然而就在零点时分,部分 QQ 用户掐着表发送了新年祝福消息后,对方延时了整整一分钟才收到。对一款即时通信软件来说,没有比这更不能接受的失误了。

这给了团队当头一棒。内部当下判断,底层架构老化的问题再靠缝缝补补已经解决不了了,如果再来一次 “洪峰”,QQ 估计就扛不住了。QQ 长年来背负着的巨大历史包袱终于开始动摇了。

春节一过,王辉接到指令——重构。“QQ 算得上是全世界最复杂的即时通信软件。整个重构过程就像在迷雾森林里穿行,一切都是未知。” 王辉说。

团队要保证在重构代码的同时,不会对用户正常使用 QQ 产生影响,尤其是将老数据库向新数据库迁移的过程中,不能造成用户数据丢失;他们还需要说服各业务团队配合自己的工作,因为重构底层架构不仅会影响他们上新功能的节奏,甚至会对既有业务的数据表现产生直接影响。

压力最大的时刻发生在新版本上线前夕的测试阶段。“每天依然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故障,不知从哪儿就蹦了出来。” 王辉说,要么是某个图标的颜色和字体错了,更严重点的是用户在聊天时丢消息、消息错乱,好像永远都处理不完。此时,整个团队已经修复了上万个故障,却感觉仍然望不到尽头。

经过一年多的攻坚过后,QQ 才终于成功完成了这项工程,这款有着 25 年历史的老产品迎来了新的生机。

在过去,QQ 的每个版本还得配备一个独立团队做迭代和优化。现在,QQ 的所有版本换成了同一套代码,这使得它们可以同时进行调整和上新。“业内还没有任何一个同体量的产品能够实现这个能力。” 王辉说。

在新架构下,过去许多没有办法实施的底层优化被提上议程,比如提升消息到达率和发送速度;缩短图片上传的耗时;加强音视频的稳定性。此外,QQ 也调整了原本的数据格式与存储格式,这大幅度缩减了它对手机内存的占用,一些重度 QQ 用户也很少超过 10 G,而其它主流的社交软件占用的内容动辄便在数十 G。

“花了很大力气、也做了很多舍弃,”QQ 负责人张浩说,“我们还是要朝着未来去看。”

卸下担子

在互联网行业,许多团队之所以成功,都因为它们的负担小、没有包袱。典型如阿里巴巴的办公协同应用钉钉,它的脱颖而出证明了创新的另一种可能——既依靠总部资源,又与其保持距离。同时,一切围绕产品,追求完善的产品体验,对产品调整保持克制。这也是微信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作为腾讯在 PC 时代用户量最大的产品,QQ 曾经肩负重任,这样的重任在某种程度上也在拖慢它前进的步伐。

上市后,腾讯召开过一次管理层会议,讨论未来是以 QQ 为核心业务继续投入,还是另辟新的业务。最终,支持继续做大 QQ 的一方占了上风,很快腾讯启动了围绕 QQ 转型的 “在线生活战略”。

有 QQ 的老员工说,“以前什么都是要靠 QQ 带,给一个入口,给一个星星吧,业务线天天抱大腿。其实 QQ 成了一个公有部门,虽然没有营收压力,但负担特别重,大家都说,一个业务只要在 QQ 上有个入口,就稳了。”

《中国企业家》曾经报道,有段时间腾讯内部流行一句话,叫 “插根扁担都能开花”,无论什么新业务,只要放到 QQ 上导流,肯定能做起来。曾经 QQ 是腾讯唯一的流量入口,因此界面上的图标有非常大的价值。早年间腾讯很多团队,升职最快的员工都是跟即通部门(QQ)对接的人。

在 QQ 最强势的年代,为了公司收入的 “大局” 考虑,它有时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用户价值。“有的嫁接挺好,有的很 ‘粗鲁’。” 腾讯创始人之一、原 CTO 张志东说。他举例,比如为了把 QQ 跟搜索结合,曾在界面上生硬地放搜索按钮,在那个场景显得很不自然,只是因为腾讯要做,就放一个东西上去。

QQ 也确实承担起了这份责任。腾讯游戏最早便是脱胎于 QQ。在社交游戏盛行的年代,QQ 空间为腾讯的游戏工作室们提供了极大的流量入口。此后,QQ 音乐、腾讯视频都离不开 QQ 的扶持。

“担子” 延续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此时,QQ 不仅要继续扶持兄弟业务,也背负着一些自己特有的历史包袱。

手机 QQ 上线后,QQ 秀、QQ 空间这些功能就已存在于其中。手机 QQ 也保留下了 PC QQ 好友 “上线”“下线” 的功能。但事实上,在手机端,用户刚开始其实并不需要这么多复杂功能,手机也并不存在 “即时通讯” 的概念——用户不需要知道对方是否在线,因为聊天是随时随地的。2013 年手机 QQ 4.0 版本上线,取消在线离线状态显示,而后遭遇用户疯狂吐槽。上线仅 4 天,就收到 3 万余条投诉。

一位 QQ 原高层说,“QQ 是一个神圣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随便(改)动的。QQ 如果丢掉基本盘,微信要是没接住怎么办”。

QQ 启动年轻化战略后,为了带给年轻用户更多的新体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上线了大量有趣、创新的功能与玩法。一方面,它们让 QQ 成为了年轻人的乐园;但另一方面,许多老用户对此则稍显不适应,认为 QQ 变得太复杂与臃肿了。

2023 年,QQ 的管理团队借底层代码重构的契机,抛出了一个新的提议:把 QQ 上那些没有什么人用的功能全都下掉。

这是一次大胆的提议。“现代人普遍工作和生活压力大,QQ 作为一个老产品,看上去越来越复杂的,用起来肯定不会轻松。” 杨再静说。她是 QQ 平台产品与超级 QQ 秀的负责人。“我们还是希望用户在社交时应该要更轻松、没有压力。”

在讨论 QQ 9.0 全新版本的业务会上,管理层们也在思考,新 QQ 应该传递给用户的理念究竟是什么。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人觉得是 “热爱”、有的人认为应该是 “热血”,但最终的投票结果显示——“轻松” 排在第一位。

QQ 在 15 周年之际曾提出过 “乐在沟通” 的品牌主张,当时团队围绕年轻人的喜好,设计了许多创新的功能,兴趣部落、厘米秀、看点等,目的是要让用户在聊天的过程中萌,能够体现自己的个性,让社交和沟通变得有趣生动。在十年后的这次讨论中,随着 “轻松” 一词在投票中胜出,团队将主张升级为了 “轻松做自己”。

想法立即得到了高层的认可。为此,团队给这次 “减负” 起名:节能计划。

下掉一项功能的标准并不复杂。凡是涉及安全、隐私与未成年保护风险的功能,必须撤掉;剩下的则根据用户量、对大盘的影响、是否有人力继续维护等几个维度综合决定。

并不是所有用户量小的功能都会被下掉,比如 “群作业”、“群相册”。团队因为看到还是有许多学生与老师都在使用它们,最终才决定保留。他们甚至下力气把这两个功能全部重构了一遍,修复了里面所有的故障。

在这个重新梳理的过程中, QQ 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可以做更大胆的突破。

最典型的一个问题是 QQ 是不是一定要拘泥于 “年龄”?答案是否定的。QQ 频道负责人吴念蔚告诉《晚点 LatePost》,其实很多的 80 后、70 后依然用 QQ,因为他们觉得在 QQ 群里聊游戏很自在轻松,不会被打扰。

“QQ 在每个阶段的目标不一样,过去的年轻化战略是强调和微信做区隔,但现在做兴趣社交,我们不应该再拿 ‘用户年龄’ 来定义自己。” 吴念蔚说。

各个业务也开始行动起来。超级 QQ 秀负责人杨再静告诉《晚点 LatePost》,团队在设计超级 QQ 秀虚拟形象时,将最初设定的 4.5 公分高度调整成了 5.5 公分,前者被普遍认为过于低幼。后来,团队还在脸型、头发、服饰的选择上,特意加入了大量成年人喜欢的款式。“我们希望可以做到不会太成人化,又不会太低龄化的状态。”

“QQ 要打破那个刻板印象,是不是长大了就不用 QQ 了?肯定不是。” 张浩说。

卸下了背负多年的担子,QQ 回到了 “轻装上阵” 的创业状态。

QQ 的新用户价值是什么

“QQ 之于用户最大的价值是什么”,是团队里永不过时的话题,伴随着节能计划的推进,新的思考也随之而来。

如果只是简单地上线一两个新功能作用也不大。这个结论来自 QQ 团队做过的一次校园调研,走访中他们发现,许多学校连学生洗衣服、打水都有独立的 App;还有的学校因为禁止外卖员出入,甚至开发出了校内的学生接单应用。用户在线上的各种需求看起来都已被高度满足。

2023 年初的一次讨论中,张浩与 QQ 频道负责人吴念蔚抛出了一个想法:兴趣社交可能是最大的价值点。

“回忆一下,我们当年用 QQ 很多时候是用来结交网友,在群、空间里互动,最终沉淀为社交关系。” 张浩说,这是 QQ 与微信最明显的差异。如今在 QQ 上,无论是频道、群还是超级 QQ 秀,它们都是用户进行虚拟社交的落脚点,用户在这里做兴趣社交、兴趣讨论自然而然。

张浩进一步解释,从通信软件账号属性来看,微信 ID 基本等同于用户的真实身份。QQ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起到过这样的作用,但今天来看,它更有能力承担起另外一面的价值——用户的虚拟 ID。

那当下这个时代的兴趣社交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很快,团队意识到 QQ 可以在 “社区” 与 “社群” 方向做尝试。

这并非源于空想。QQ 在过去二十几年时间里,积累下了大量围绕某一共同兴趣爱好而结识的半熟人关系链。他们大多以 QQ 群为基地,而这些群组的建立路径基本是:用户在线下或其它内容平台发现同好,再相约来 QQ 建群进一步交流互动。

张浩认为,每一个 QQ 群其实都是一个小型社区,里面有非常多精彩的内容、有意思的的人,“我们希望将他们放大,让更多人知道,原来 QQ 里还有这么多很有意思的群体在活跃。”

与多数内容社区相比,QQ 的优势在后端,即承载用户建群、互动交流的需求的地方;但这不代表 QQ 就无法提供前端的服务。但在新的规划下,QQ 应该也要成为能让用户发现同好的地方。

不过目前来看,QQ 群的形态仍有诸多不足之处,比如它相对来说比较封闭;里面许多有价值的讨论很难沉淀与留存;对于刚入群的用户来说,它的价值感也很弱,因为这些新人无法得知群友过去一段时间都聊了些什么、有什么互动;此外,QQ 群的形态也已相对固定,这导致其难以提供更多创新的工具和服务。

相比之下,频道可能是更好的载体。这是 QQ 在 2021 年上线的一个核心功能,它由一个个公开的房间组成,形态类似论坛,用户可以在其中发布图文甚至视频内容。频道里还可以创造若干子房间满足交流时的更多需求,比如,游戏爱好者可以在供实时语音和直播能力的房间里组队 “开黑”;再比如,假设有一群用户对狼人杀感兴趣,频道也可以开发相应的互动工具。

《晚点 LatePost》了解到,未来的频道将提供内容和工具来服务因兴趣聚合的人群组织。用户进入频道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将是一个双列信息流形态的页面,上面布满各个频道的图文或短视频精华讨论内容,此外还有语音房和直播间等工具来帮助用户发现同好或有共同兴趣的群组。

短视频则是另一个让用户发现同好的渠道。

QQ 早在 2021 年就上线了短视频功能,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定位。2023 年底,QQ 短视频负责人阮超在接手这项业务后,花了很长时间与团队讨论方向的问题,最终达成一致看法是,在社交场,短视频也可以成为发现好友和同好群组的渠道。

“我们经常看到一个质量特别一般的视频,但互动和评论量异常高,最后发现它是二次元圈子里一个很小众的梗,格外受欢迎。” 阮超说,这让她和团队意识到 UGC 内容的价值。这也随之被确认为 QQ 短视频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鼓励普通用户发布内容,并且希望在获得他们同意的前提下,将内容分发至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面前,平台流量扶持和现金激励政策亦会对这些内容给予更多倾斜。这与多数强调头部的短视频平台不同。

在此基础上,用户的互动成了 QQ 短视频最被看重的算法推荐指标,它包括加好友、关注、点赞和评论。

此外,“在 QQ 里做短视频一定不能忽略 ‘上下文’。” 阮超说。所谓的 “上下文” 正是 “在 QQ 里做”,这也意味着 QQ 短视频在目前会相对聚焦于满足 QQ 用户的偏好,内容也会集中在二次元、动漫与影视、游戏等品类。

在 QQ 的大策略之下,短视频、频道与 QQ 空间开始了更紧密的合作。

阮超告诉《晚点 LatePost》,QQ 空间和频道里也有大量用户发的短视频内容,在新的协同机制下 ,QQ 鼓励用户将这些内容同步分发进 QQ 短视频中;另一边,QQ 短视频也可以帮频道群组里的内容做二次扩散和用户拉新,比如鼓励那些不在频道群组里,但同时又喜欢这个频道里发出的视频的用户加入群组。

张浩说, “我们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是在聊产品给用户提供的价值到底有没有变得更好或更多”。

2024 年初,腾讯员工大会上,马化腾特意点了 QQ 的名字。他称,对 QQ 的发展,要找准产品服务定位,降低使用门槛,要打开更多思路,要花更多心思在实现产品破圈上。

张浩告诉《晚点 LatePost》,集团高层最近确实在频繁和团队讨论 QQ 是否还有其他用户价值。他们认为,如果这些价值点能够找得比较好、比较准,QQ 自然有新的增长机会。

“什么是增长?当一个产品有了新的创造价值后,自然就会有增长。” 张浩说。

2024 年 1 月底,QQ 在员工大会上发布了一支组织文化短片。给张浩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同事在底下的留言:QQ 代表着我的初心、青春、梦想和未来。这也让他回想起 15 年前,自己毕业后初入腾讯时,第一次与马化腾、张志东(Tony)面对面聊产品时的场景。

当时,腾讯内部流传着一个段子叫 “Tony 五分钟”,意思是,张志东每次喊人聊产品,口头上总说,“只聊五分钟。” 但最终,很可能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但这大概就是腾讯的基因吧。” 张浩说,“我们总是想做好产品、总是想产品是否在变好”。

题图来源:QQ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