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处方被禁,互联网医疗“问诊+卖药”模式还能走通吗?

AI处方被禁,互联网医疗“问诊+卖药”模式还能走通吗?
2022年06月15日 09:46 旧叔笔谈

喜欢网上买药的人应该都知道这样一个路径,在购买处方药时,要经过一个在线处方过程。

而所谓的在线医生开处方在很多时候,只是走个过场。

我们只需填写一些资料,相关电子处方就会在某位认证医生名下自动、迅速被开具,而后就可以正常购买相关处方药品。

这其实是购药平台借助AI来实现处方自动开具、以提升购药效率,进一步达成提振成交的目的。

当然,AI也会通过实名认证、信息审核等进行一些简单的监管,但总的来说,人工智能在此过程中所起到的更大作用还是提升消费者买药的便捷性。

便捷性高了,甚至高到“全自动”程度,隐患自然也就会随之而来。在此背景下,行业呼唤强监管的声音始终不断。

于是在近期,互联网医疗市场针对以AI处方为代表的现况终于迎来了一场可以称得上是“史上最强”的监管。

根据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规定,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时,处方严禁使用人工智能,必须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开具处方之前向患者提供药品、以商业目的进行统方等行为也被明令禁止。

此外,监管还进一步要求互联网诊疗病历记录“对标”门诊电子病历规定管理,保存时间不得少于15年,在线诊疗沟通等资料记录保存时间也不得少于3年;网上电子病历信息还应和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格式一致、实现系统共享,并由实体医疗机构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质控”。

看完这些,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意识到的一件事,那就是国内互联网医疗平台经历了多年野蛮生长后,游戏规则终于质变了。

从过去互联网医疗平台自行探索商业化路径,到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实体医疗机构监管体系,这表明互联网医疗平台的高自由度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从过去只用搞定“医生”,到现在需要打通医院+医生的同时还不能借助AI等技术手段简化处方流程,这将进一步考验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应变能力。

要知道,在过去可以借助AI方便地进行处方开具时,互联网医疗平台虽能快速推行自己的问诊+卖药商业模式,并凭借自己的优势迅速形成规模效应、通过卖药收入来维持生存,可即便这样,几乎所有的平台都很难赚钱。

比如头部的阿里健康,它在2021财年好不容易实现第一次盈利,2022财年又再次由盈转亏,盈利之路磕磕绊绊。

在此情况下,从互联网医疗平台方角度来说,卖药收入为核心的它们其实更加渴求的是进一步发掘互联网卖药的自由度与广度。

可现在,由AI处方被禁所连带的一系列更严格的管控落定,卖药这件事无论从深度和广度来说都将变的更难、更考验运营能力。

本就难赚钱,现在更难,现行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无疑遭受当头一棒。

在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这一核心行业逻辑中,市场玩家想要形成突围无非就是两块,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其中,自由度较高的非处方药市场利润稀薄、竞争激烈,而利润较高的处方药市场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严格的管控,现在管控进一步精细化、严格化,种种迹象都在阻碍着线上医疗原本规划的宏大愿景——用线上模式对线下医疗形成替代。

长此以往下去,现行的互联网医疗问诊+卖药模式似乎正走入死胡同。

需要指出的是,AI+互联网医疗撬动起的线上问诊+卖药模式其实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

这个价值就是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用药难、特别是处方药用药难问题。

从每次买药都得去医院排队挂号开处方,到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一键下单,这样的体验“跃级”对海量需要长期购买处方药的慢性病患者来说可谓是福音。

所以在强监管之下,保证安全性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一步在如何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继续让互联网医疗平台赋能卖药,让人们依旧能够便捷地购药。

从2020年底网络销售处方药被允许,到近期进一步保证电子处方来源“真实”、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细则,处方药转入线上、转入医院之外是毫无疑问的大势所趋。

只不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就是了。

这里的问题除了有线上处方纳入实体监管这样的整体性考量,也包含如何解决处方电子化、真实性以及线上医保支付等等实际问题。

好消息是,对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在线问诊卖药一体化平台来说,在线开具处方然后配发药物,这样的流程已经很成熟。

尽管现在不让用AI处方了,但对于平台方来说无非是在流程上更加严格、运营成本更高一些,链路总归还是通畅。

坏消息是,难度更大的市场环境将进一步加速在线医疗平台的洗牌,未来的平台竞争除了聚焦用户,还要聚焦医生资源、医院资源、各地医保体系不通下的医保打通能力等。

这考验的是近年来的一大批将处方药视为未来发展重心的互联网医疗平台。

近年来,除了以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为代表的电商系巨头,还有很多专门聚焦在处方药、院外零售的平台,比如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等。

从整体数据上看,处方药业务对各家的业绩贡献都非常大,比如阿里健康在2022财年的处方药业务收入增长超过100%。

现在,管控进一步收紧,大家是不是只能针对处方药赛道施行收缩战略呢?

倒也不是,还有一条“线下”的路可以走。

互联网流量周期律的经验告诉我们,当线上流量成本激增、遭遇壁垒,线下才是最好的方案。

于是近几年来,头部互联网医疗平台纷纷“将药店开到医院门口”,这或许是解决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同时将线上线下能力糅合形成聚合效应的更好解。

当然,线下竞争将更加考验平台的资金实力。

重资产的线下药店模式看起来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但也决定了本就难赚钱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们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更难赚钱,过程中如何权衡增长与盈利,如何在长期的维度实现更大价值?这让这个行业领域的竞争变得更加复杂。

回过头来说,虽然我们一直强调着互联网医疗的问诊+卖药模式,但说到底,大家做的就是一门卖药生意,其它的服务与技术手段更像是辅助,卖药之外的业务在短期内很难真的对实体医院形成替代作用。

可如果互联网医疗真的沦为互联网卖药,这将让互联网医疗的想象空间严重减弱。毕竟,单纯的卖药这件事无论在大环境还是在市场层面都在走向终局。

在这个领域,不仅行业头部玩家难盈利,行业新贵也同样巨亏,比如正在进行港股IPO的圆心科技在大部分营收来自卖药的情况下持续亏损。

这些年来,各类互联网医疗平台已经对外讲述了太多故事,在线诊疗、AI等科技手段赋能医疗、软硬件、保险、实体药店…可到头来,只有卖药才真的能带来营收。讽刺的是,只有卖药这事却无法平摊平台们追求美好未来的成本。

谁都知道卖药利润低、医疗服务利润高,但谁都架不住卖药更容易做、医疗服务很难看见希望的怪圈,这将全面考验市场玩家如何兼顾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的能力。

AI处方被禁,互联网医疗“问诊+卖药”模式还能走通吗?

互联网医疗行业有竞争壁垒吗?

一定有,烧钱、医研、巨头背书缺一不可,毕竟医疗相关行业要有很深的积淀才能说服消费者。

但同时也可以说没壁垒,因为几乎所有的在线医疗平台都在走着相似的道路,相似的商业模式、相似的亏损泥潭、相似的困境…

一片红海之下,唯一确定的是“问诊+卖药”正无限接近探索的边界,新的线上医疗故事正在孕育。

旧叔笔谈

互联网、科技、商业与传播领域的不明觉厉

都有穿透过去与未来的逻辑相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