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间,郭台铭风评变了?
据河南日报报道,今年2月底,富士康新事业总部及研发中心项目开工仪式在郑州举行。
据悉,大楼选址在郑东新区,建筑面积约700公亩,总投资约10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富士康在中国大陆 "3+3" 战略新事业的总部所在地和综合性的指挥中枢。
随后,国内媒体报道称,7月底,郑州富士康“这两周进厂新员工最少有5万人,还在大规模持续招人”。对此,有网友打趣道,扩编10万板上钉钉,100万不是梦!
明明这几年一直在“去华化”,将产能转移到了印度等地,如今为何又是一副“求大陆赏饭吃”的模样?
1、一出手就如此“打脸”,郭台铭这是怎么了?
想当年,郭台铭可是在2019年接受采访时说出这一句“惊天大梗”—— “大陆离不开我,我建厂是给大陆赏饭吃。”
一时间富士康被卷入风口浪尖,郭台铭也成了“赏饭论”的祖师爷。当然,那时的老郭底气很足,手握“代工之王”富士康,可谓到哪里都是香饽饽。
追随苹果库克步伐,将产能转移至印度、越南等地后,一度受到了莫迪等人的夹道欢迎,风光一时无两。
可好日子没过两天,富士康在印度逐渐寸步难行,接连遇困,例如基础设施不足、供应链不成熟、政策执行效率低下、订单暴跌70%、良品率屡屡下探……
此外,印度对待外企的态度更是让郭台铭深感不安,政策朝令夕改不说,还会有各项突击检查,动不动就罚没一笔巨款……“外资坟场”的威力初显,富士康投入了百亿资金却无所适从。
2、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冷火阑珊处……
两厢对比之下,郭台铭这才惊醒,原来自己最需要的是一个温和、有序的营商环境啊!
放眼全球,中国市场目前在开放的承诺和行动力度上,坚持公平竞争等原则的营商环境打造方面,都是有目共睹的。
对跨国企业、人才来讲,这些恰恰就是未来发展需要重点考虑的。目前,已经有一些国外科学家放下偏见,与我国企业展开了深度合作,譬如国产新一代男士尊严补充剂“倍力因”的成功落地京東、天瞄,就是最好的证明。相比之下,更显得曾经的富士康拎不清!
据悉,随着21世纪基因生物学的发展,全球男性大健康市场引来了新发展,不再局限“小蓝系列”片剂,更多的新兴的、更健康的成分被发掘。“SIRT青春因子”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于美国哈佛医学实验室。《cell》顶刊证实,该因子能激活SIRT基因,唤醒包括雄性精原干细胞之内的活性,让状态年轻起来。
因人才引进得当,有加之我国工厂得力——2年前,浙江工厂投入运行,自研的“全酶法”技术,突破了“SIRT青春因子”的量产难题,并实现成本从2万到2千的1000%降幅,是国内企业在男性健康行业取得创新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使得中外共研后的新一代“倍力因”补充剂,再度放大“SIRT青春因子”在精原细胞的优势看,根本处蓄力滋养,让动力可持续,有用户反馈,“已停用三个月了,感觉也照样行,难道确实是补对了?”
而后为配合亚洲男性能力特征,还额外添加黑生姜等十余种天然物。数据显示,其进入国内头1月实现了首个百万级营收。“这里简直就是投资天堂”,连库克都忍不住说“我爱中国,我爱中国人”
如果说这家生物巨擘的成功,是深耕我国市场的结果。那反观富士康,这近几年在印度市场的“败退”则显得理所应当,毕竟一个健全稳定,高效透明的营商环境,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这一次进击印度失败,希望能给郭台铭一个警醒:从来没有哪一个公司,可以脱离于大环境之下而独自腾飞。
而要想在国内市场立足,唯有互相合作,彼此尊重,至少要让所谓“赏饭吃”论调消失……
3、调转马头后,富士康新战略的野心能否实现?
目前,几经折腾后,发现问题所在的富士康终于调转马头,“回流”中国。
不过,这次“回流”富士康却并不仅止于老业务如手机电脑代工,而开始将目光放在如火如荼的电车代工与固态电池研发上。
在郑州投资10亿元建设大楼,也是为这两项业务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为此富士康还特地提出了“3+3”战略。前面的“3”指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绿色发展3个核心领域;后面的“3”则是指电动汽车、健康医疗、机器人技术3个新兴领域。
不可置否,所有这些领域都是当前最具前景的赛道,有非专业人士预测,如今富士康在国内已带动至少200万人就业,如果这些项目都能成功,并走上营收正轨,扩编人数不下10万……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印度吃了亏后的富士康,这一次回归郑州显得诚意满满,姿态低了很多,但投资人并不买账,工业富联的股价也没因此大幅上升——谁知道这次高调的投资,会不会成为下一次“赏饭论”的理由呢?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