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前夜”的Blued,“花团锦簇”背后,“隐忧”频现

上市“前夜”的Blued,“花团锦簇”背后,“隐忧”频现
2020年06月24日 16:22 品牌洞察

【品牌观点原创】

6 月 16 日晚,国内最大 LGBTQ 社区 Blued 母公司蓝城兄弟(Blue City Holdings Ltd.)向美国证监会递交招股书,股票代码 “BLCT”,预计募资规模 5000 万美元。

上线8年时间,Blued注册会员数量超过4900万,平均月活用户600万,仅次于全球领先的Grindr,业务范围覆盖21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月活用户数占比近一半。

当我们把时间调向20年前。

2000年,创始人耿乐还在秦皇岛做警察。时年23岁的他在网易申请了一个个人空间,每晚偷偷猫在自己的房间里,跟网友分享自己的“同志心事”。而这个小空间,就是淡蓝网的前身。此后数年,淡蓝网逐渐成为了华人地区有影响力的同志公益网站。

2012年,耿乐创立Blued,现已成为国内第一大男性同志社交平台和中国LGBT社区象征。截至2020 年 3 月 31 日,Blued 拥有全球超过210 个国家和地区的 4900万注册用户,垂直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90%,600 万月活用户中,海外月活用户数占比接近一半。用户每天平均花费时间超过一小时,每人每日会话次数超过 16 次。但就活跃次数而言,其“活跃度”仅次于微信。

事实上,Blued颇受资本青睐。自成立起,Blued已经拿下7轮融资。而耿乐的诀窍是:说服投资者相信,他可以继续在同性恋人群中扩大业务。

耿乐和他的Blued也确实做到了,但「高增长」背后依然“暗流涌动”。

被“误读”的万亿美元「LGBTQ群体」,消费市场

据媒体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LGBTQ( Lesbians女同性恋、Gays 男同性恋、Bisexuals 双性恋、Transgender 跨性别者、Queer 酷儿等所有的非异性恋者)人口约为4.5亿,占总人口的5.9%,预计到2023年将增长至5.91亿,占总人口的7.4%。按消费支出和营销支出算,2018年全球LGBTQ市场规模为38603亿美元,预计2023年达到5425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

只是,真的存在专属于LGBTQ群体的“粉红市场”吗?

当我们把目光转向消费市场,你见过多少专门为同志提供的消费呢?当我把这个问题抛向身边同志朋友的时候,大家无不诧异的说:

“消费哪有什么区别!照样是普通人的那些,能有什么区别。”

“即便真的有厂家做一些同志专属的消费产品,那看起来也会很诡异吧。同志专属可乐?专属超市吗?没必要啊!”

确实,LGBT群体的基础性消费需求从本质上跟普通消费者没有任何区别,那么消费行为当然不会有变化。即便那些大张旗鼓号称“同志友好型”的消费运动,大多数不过是品牌进行营销的“话题和噱头”而已。

这个破万亿美元的市场显然被过度“夸大”了。

Blued 的“底色”

2019年初,因陷入诱导未成年人交友染艾的舆论争议,Blued在微博发表公告,宣布关闭注册一周,组织相关部门展开内容筛查和整治。

同志作为在大众视野中“被隐藏”群体,blued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交流和表达自我的平台。但同时,“被长期压抑的欲望”一旦得到释放,相对于传统的社交软件,Blued上的用户表达更直接赤裸,而需求也更单一——“约”。

对于Blued来说,如何平衡监管和社群运营,绝对是一个“挑战”。

目前,想要注册Blued账户,除了要提供出生日期外,还需要在线拍摄照片进行人脸识别,核实用户是否成年。主播若想申请开通直播,还需要向Blued提交手机号码、银行信息和有效身份证明。

对于视频流媒体的内容审核,Blued采取AI辅助审核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据招股书介绍,内容审核团队员工数量占到总员工数的21%。

不可否认,这些动作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群秩序”;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过于“透明”的环境,对于习惯了“隐藏”的同志群体来说,“不适感”也会随之而来。

如何平衡和引导用户,或许不仅仅是关于在「社群运营」的命题,从更深层次来看,这是个「社会命题」。

越来越“老”的Blued或提前进入增长「滞涨期」?

“Blued越来越没意思了,什么人都有,这么说吧,我觉得他现在看起来特别土和老,我已经在用别的社交软件了。”

这是跟一个同志社交达人聊天的时候,他很自然说出的感受。

的确,当一个平台越来越大,小众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满足就成为了一种“奢望”。美国调查机构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Facebook正逐渐失去对美国年轻用户的吸引力,年轻人如今更爱用Instagram和Snapchat。知名市场调查公司eMarketer称:仅2018年Facebook就失去了大约200万名24岁以下的美国用户。

同样的问题,看似也发生在Blued身上。截止2019年第一季度,平台用户数突破2700万,在国内男同性恋群体中的市占率高达90%以上。换句话说,在男同志群体内更细分的圈层里,找到“同类”的成本,变得更高。而紧随其后,如Aloha之类的同志社交App,因为交友设置更精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

少了年轻用户的“Blued”,或许可以凭借广泛的用户基数“登顶一时”,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增长潜力或许“提前”进入了「滞涨期」。

Blued的变现远比想象中“艰难”

2012年创立的Blued,直到两年之后依然没有盈利模式。当时,耿乐曾表示,Blued没有任何盈利方式。直至几轮融资之后的2016年, Blued通过直播和移动营销营收数亿,这才使其国内业务实现赢利。

公开资料及媒体报道显示,Blued2018 年、2019 年和截止 2020 年一季度总收入分别约为 5.01 亿、7.59 亿、2.07 亿,收入构成主要为直播娱乐、会员收入、广告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2018、2019年直播收入为4.6亿、6.7亿,分别占总营收91.3%、88.5%,其主要是用户通过充值虚拟货币弯豆购买礼物,然后在观看直播时定向打赏。

仔细分析除了直播娱乐之外的潜在收入增长点,会员服务依附于用户对于app的使用黏性,竞争对手随时都可能出现。而广告收入和其他收入这一块看起来很“美好”,其增长主要来自于「同志圈层定向直接消费」的增长潜力。事实上,同志消费最大的瓶颈不是来自于服务的供应端是否优质,本质上制约LGBT群体精准消费的因素恰恰来自于该群体的“自我认同”本身。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是出境游消费,大部分同志一定不会选择专门为同志提供旅游服务的组织而设置的线路,更大的可能性是选择大众都会用到的旅行提供商,比如携程、飞猪之类。

有从业者曾这样描述男同性恋的现状,“中国的粉红经济是建立在粉红人群的自我认同上的。”对于很多 LGBT 来说,出柜的时机还没到来。“隐藏”自己,是他们消费过程中的必选项。对于Blued来说,目标用户“寻找自我认同”的过程有多长,答案尚未可知。

或许会有朋友说,国外相对于国内来说自我认同要高一些吧,而且Blued的海外市场用户占总用户数接近一半啊。可是事实上,截止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来自海外用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约3.4%、6.6%和9.9%,尚不足10%;而从其海外用户的主力大多分布在亚洲,从另一个角度看,Blued在海外市场的变现能力尚不及国内。

翻看近几年Blued的营收数据,2018年、2019年的净亏损分别为1.45亿和5.29亿,2019年一季度亏损2640万,而2020年亏损760万。目前,蓝城兄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定期存款余额为3.63亿元。如果总收入无法大幅增加抵消增加的成本,未来可能会持续亏损。

商业社会里,需要情怀,但情怀之外,资本更关注「数据和增长」。

部分参考资料:

《LGBT中国报告一:他们的职场,生意和他们的骄傲》  好奇心研究所

《可否卖酒给同性恋?这在 1960 年代美国变成一场城市实验 | 石墙 50 年》  好奇心研究所

《26岁副处警长攻下新京报、鼎晖投资,超60亿估值,Blued能做同性恋社交第一股?》  新三板法商研究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