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报告:海通AI系列之——AI产业对就业的影响

ESG报告:海通AI系列之——AI产业对就业的影响
2021年04月11日 21:50 香港奇点财经

作者:夏韵、孙明春

(编注:本文由海通国际的ESG研究员夏韵,以及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博士于2021年4月10日首发于海通国际宏观研究公众号。文章从社会责任(S)方面介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的ESG要素。本文节选自《海通国际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为“海通国际AI系列”的第16篇连载。)

社会责任(S)

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有可能引发大规模失业、隐私泄露、偏见和歧视、道德伦理失范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给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这些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重塑企业与客户、员工、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影响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及早思考,梳理其中的ESG要素,并制定相关的ESG管治框架。

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技术革命将令部分人力工作被自动化取代,重塑产业流程,并由此引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和就业方式的改变。具体表现为:淘汰部分传统岗位,引发大范围的技术性失业(主要包括简单、重复、机械性操作的工种,如智能客服取代银行柜员、接线员和前台,财务机器人取代初级会计师、自动驾驶取代司机);催生新的工作类别,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如人工智能工程师、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等);部分岗位工作方式的变化,例如由单一的人手工作转化为人机交互协作(如制造业的技术人员需掌握智能制造操控技术、金融业的投研分析师需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处理数据)。这些变化将导致某类劳动者受技能限制无法在人工智能催生的新工作类别中获得就业,从而面临永久性失业、福利受损,加剧贫富差距;同时,劳动者也需要社会和雇主的支持来适应就业形态的变化。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构成了企业需关注的社会领域(主要是人力资本发展)的ESG议题。

在宏观层面,关于人工智能发展对整体就业率影响的研究仍存在争议。“乐观派”指出,历次技术变革推动的生产力进步(如19世纪的工业革命)往往会带来收入提升和就业机会增加。因此,人工智能时代新型工作的诞生很可能提升整体就业率。“悲观派”则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同以往的技术进步,将对就业造成巨大冲击。有分析指出,在过去信息和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30年,美国的生产力稳步增长,但收入和就业率停滞不前或下降。也就是说,在信息技术时代,生产力、收入和就业率并非同步增长,财富创造与就业已出现脱节,技术的发展很可能是贫富差距的诱因。然而,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部分劳动者的失业将成为必然。据普华永道2018年的估算,2030年之后,美国接近40%的工作都面临被自动化的风险。BCG在2018年测算,到2027年中国金融行业约23%的工作岗位会受到人工智能的颠覆性影响,削减或转变为新型工作。

按咨询公司Opimas LLC预测,机器人革命将对华尔街投行的就业造成巨大冲击,到2025年,大量岗位将被机器取代:资产管理约有9万人被取代(相当于减员30%),销售和交易将有4.5万人被取代(相当于减员15%),全行业将减员23万人,占比达18%。

从企业ESG实践的角度来看,针对人工智能大范围应用对就业带来的变化和冲击,企业应在人力资本发展方面建立相关的应对措施。例如,在人力政策方面,公司在引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应同步评估对就业的影响,识别受影响的员工群体、影响程度,作整体性的评估并制订预案,保障并支持平稳过渡;同时也应尽可能提供资源和途径支持劳动者学习新技能、适应新变化:针对人机协作的需求,可建立和强化培训制度和职业教育,为员工赋能。针对失业问题,可建立再就业培训制度、提供再就业津贴、或考虑以减少工作时间替代裁员等举措。

作为负责任的雇主,企业还可以加强行业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协作共同解决具有行业共性的就业问题,也可积极为政府机构制定公共政策建言献策。

(声明:如需转载请向 media@sfgroup.hk 提出书面申请。奇点财经是全球首家提供多语种及同时提供金融、ESG投资与金融科技主题报道的媒体,是香港期刊协会创会会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