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上市在即,缺钱的水滴如何纾解“商业模式与监管缺位”之困?

赴美上市在即,缺钱的水滴如何纾解“商业模式与监管缺位”之困?
2021年03月22日 17:34 资管科技ZG

作者:宋涵

出品:资管科技

近日,以“水滴筹+水滴互助+水滴保险”走“公益+商业模式”道路的互联网保险平台水滴公司,计划在3月再次进行融资的消息不胫而走,消息称此次融资金额约为5亿美元,融资后水滴公司将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水滴公司相关人士针对该消息的回复言简意赅,“不予置评”。

水滴公司最新估值达到了百亿美元。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水滴的百亿估值只能够说是市场对于其未来的一种判断,整体来看,其发展前景依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截至目前,关于上述5亿美元的融资方向以及融资途径仍没有确切消息。

七轮融资超40亿还缺钱,赴美上市尚存争议

水滴公司由“美团第10号员工”美团外卖联合创始人沈鹏创建,公司定位是提供医疗资金解决方案与一站式移动医疗服务。经过近5年发展,如今水滴公司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保险保障领域的独角兽,站稳了中国互联网健康平台第一梯队。

从去年开始,这家互联网健康创业公司屡有上市传闻,这并非空穴来风,《资管科技》梳理发现,水滴公司自2016年开始一轮轮的融资几乎就没断过。

水滴公司发言人陶然在去年7月下旬曾公开回应过IPO事宜,称“还没有明确的IPO计划,未来将继续探索资本市场的各种可能”。

水滴公司已经完成的7轮融资

数据来源:企查查

水滴公司频频融资是很缺钱吗?从水滴公司整体运营模式可以窥见一二。水滴筹是完全免费的互联网筹款平台,甚至还要倒贴钱补贴用户提现费用;水滴互助收取的管理费仅能维持平台运营成本;真正能盈利支撑其运转的是水滴保险商城业务。从2019年开始保险业务才实现快速增长。

沈鹏曾表示,融资多用于健康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人工智能方面,利用互联网和科技为用户提供更多更高效的保险保障服务,围绕用户需求加速探索医疗健康等服务。

腾讯投资与并购部董事总经理余海洋表示,布局水滴,是因为其找到了互联网和保险之间的良好结合点,各路资本也正是看到了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风口所在。

沈鹏在去年2月的一封内部信中表示,“未来一段时间资本市场会变得更冷,要么加速实现公司盈利,要么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艰难地融资,否则只有倒下。”

据报道,水滴公司在天使轮融资阶段的估值约3亿元人民币,如果百亿美金估值属实,该公司近五年时间估值膨胀超过200倍。

此前,市场上已有多轮关于水滴公司赴美上市的消息流出。去年7月,彭博曾报道称,水滴公司最快2020年年底之前完成上市。去年10月,有消息称,水滴公司计划2021年第一季度正式赴美IPO,募资规模预计为5亿美元左右,高盛、美银等将担任联席主承销商。

不过目前市场对其“公益业务”是否该上市有所争议。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表示,通过上市,水滴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业务发展,进一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水滴公司这类平台通过公益性筹款吸引流量,获取用户,从而为后面的保险业务,乃至新业务“险+药”模式导流。在相互保、微保等企业的竞争下,如今获取新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不管是线下地推还是别的方式,都需要资金的投入。

经济学家宋清辉称,“不看好水滴公司上市,目前市场上很多用户都对水滴公司抱有怀疑。若上市,对水滴筹、水滴互助这类公益业务及保险商城业务意义也不大,仅会给外界留下圈钱的不良印象。”

详解“公益+商业”背后的生意经

“众筹+互助+保险”商业模式,将公益性和商业性相结合,是很多互联网保险行业采用的新型商业模式,水滴公司只是其中之一。

水滴公司的公益性体现在水滴筹业务上,在捐款交易的用户间没有收取任何佣金,当其他众筹平台向客户收取2%-5%手续费维持运营时,水滴筹率先开创了大病筹款平台0手续费时代,才后来者居上,仅用19个月就赶超“轻松筹”,并倒逼轻松筹也加入了免费行列。

众筹业务其价值不在于赚钱,而是带来了高流量以及堪比明星的朋友圈广告效应。2019年10月全球知名的市场研究机构凯度(Kantar)基于1万多名用户的调研数据及多名行业专家访谈,发布了中国大病救助行业内首份《网络大病筹款平台行业洞察报告》。水滴筹市场份额独占近七成。

正是因为不收取任何手续费,且承担用户提现手续费,筹款资金全部归筹款用户所有,造成水滴筹业务始终是亏损状态。

2017年基于监管和盈利两方面,众筹行业经历了一次洗牌。据盈灿咨询《2017年中国众筹行业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正常运营众筹平台共有209家,较2016年跌幅达51.05%。

沈鹏在水滴筹业务前做的第一个业务是水滴互助,引导用户低成本进入水滴公司商业环。会员缴纳的互助金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现金流。在水滴筹和轻松筹互助协议中都有规定,用户对所有划转款项、充值款和钱包余额产生的任何收益不享有任何权利,若因上述款项产生的孳息(指由原物所产生的额外收益)均归平台所有。

水滴筹和水滴互助业务为水滴保险引流。2020年5月,据水滴互助调研显示,有近4成的用户在购买过互助产品后,产生了购买保险产品的想法。

水滴公司的商业性重点体现在水滴保险业务上。截至目前水滴保险商城已经涵盖了国内60多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保险商城保险销售收入也在不断增长,根据水滴官方口径,2020年1-10月,水滴保险商城的年化签单保费接近120亿元,同比增长达140%,并估算出水滴2020年的年化签单保费规模接近150亿元。

不过随着疫情影响,互联网保险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好多互联网巨头包括阿里巴巴、360、苏宁、美团等纷纷加入。如阿里巴巴推出的相互宝业务,截至2019年用户就已突破1亿人。

水滴保险发展业务特色在于“下沉市场”和“普惠”两方面。根据2019年水滴保险商城公布的年度数据报告显示,年度新单年化保费超60亿元,同比增长近600%。2019年保费收入来源中,来自一二线城市保费占比19%,增幅超500%;来自三线及以下保费占比81%,增幅超600%。

从2019年市场用户增幅数据不难看出,水滴公司已经着手在一二线城市发力,毕竟相比一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对保险的认知度和购买力有限。

截至2019年底,新增用户中,一二线城市用户增幅300%,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增幅超310%。

虽然水滴筹吸引了高流量可是转化率却并不高,沈鹏曾表示,“水滴筹给水滴保险商城贡献的营收只占全年总保费的20%左右”。

这也是公益性和商业性为一体的商业模式弊端所在。一方面客户粘性低,价值转化率低;另一方面,保险互助是游离在监管之外的新领域,存在监管风险。

中国相互保险与互助保障论坛秘书长闫安认为,“公益众筹、网络互助的公益性、非营利性要求与商业保险营利性为目的相矛盾,这是最大的风险。”

以水滴公司举例,首先水滴筹运营主体是水滴公司,水滴筹从事公益服务,而水滴公司利用其流量变现的做法与《慈善法》非营利原则不相符。其次2020年9月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表示,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属于非持牌经营,有涉众风险,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若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恐引发社会风险。

沈鹏对模式弊端也有所警觉,表示后期将探索“险+药”模式。闫安认为,就商业模式而言,水滴公司未来机遇在于“互联网+医药电商”。对比以“流量+医药电商”为主营的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水滴筹、水滴互助已覆盖数亿人,设计好商业变现模式,目前估值未必不合理。”

上市能否跨过信任危机?

近些年围绕水滴筹,轻松筹等众筹行业争议事件频发,江瀚表示,“监管方面,很多问题还游走在较不明确的灰色地带。”监管风险,几乎成了全行业的症结所在。

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曾发布一篇《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的署名文章,指出网络互助平台存在系统性风险:“网络互助平台,本质上具有商业保险的特征,但目前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标准,处于无人监管的尴尬境地。”

除了外部存在监管风险,平台内部审核机制也时常出问题。2019年北京朝阳法院建议水滴筹等网络平台,应加大资源投入,健全审核机制,履行审查监督义务,保障捐赠人权益。

2019年颇具争议性的水滴员工“扫楼”式推广,还一度引发大众对于水滴公司的信任危机。某些地推人员为了赚取提成,在未核实患者病情、家庭财务状况的情形下,填制虚假信息,随意填写筹款金额。事情发酵后,引起了大范围的“公益?商业?”“消费爱心”的话题讨论。

一些患者家庭财务状况良好,自身具备治疗能力,仍然选择筹款治病,还有不少伪造病历的出现。

此前有媒体关注互助平台每日接收善款多少,申请人未提现时,款项如何管理等问题,相关平台都没有给出答案。轻松筹拒绝了回应,水滴筹称金额不便透露,但称善款资金与平台自有资金隔离,会专门管理和使用。

因为管理不善和众筹丑闻,互助平台遭遇了很大的信任危机。

福布斯杂志中文版前副主编尹生此前建议,虽然舆情事件暴露了网络公益的弊端,但其社会价值应受到监管部门的重视。行业最需要做的,是重拾公众对社会公益的信心,相关平台应该主动承担相应审查和监督责任,将网络众筹的重心放在“信息的真实披露”和对募集资金后续使用的有效监管上。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慈善联合会法律顾问张凌霄表示,法律完善,政府监管,平台风控缺一不可。“自律+监管”是真正肃清和整顿行业乱象的一剂良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