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协助改善民众心理健康

人工智能协助改善民众心理健康
2021年08月28日 09:00 中青数字传播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综合编译 顾海波

2012年,来自南京的一名学生自杀前,在微博上发布了告别博文。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称,它迅速成为抑郁症患者的网上聚集地,获得了数百万条回复。用户称它为“树洞”,用来存放他们不能大声说出来的东西。9年过去了,这里仍然每天都有新的评论。

这些评论都是非政府组织“树洞救援团”的数据点,该组织利用人工智能扫描微博帖子,旨在识别那些有可能伤害自己的用户。《华盛顿邮报》称,该算法由在荷兰工作的中国计算机科学家黄智生设计,它会将帖子进行标记,微信群中的志愿者随时准备联系发帖人、他们的亲戚或雇主,偶尔还会报警。

《华盛顿邮报》称,近年来,中国出现了试图利用人工智能治疗心理健康问题的举措,像黄智生这样的人赢得了社会的赞扬。黄智生是广东人,研究人工智能已有30年。他对《华盛顿邮报》说,他的算法有助于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树洞救援团”始于2018年,目前已从最初的约20名志愿者——其中大部分是人工智能爱好者——发展到700余人。每天,该算法都会在流行的“树洞”上标记出约100条评论。

“自杀风险:7。男性。城市:福建厦门。年龄:29岁。他说,‘要决定是否跳楼是很困难的。’”

“自杀风险:5。女性。城市:江苏扬州。年龄:不明。‘事实上,我还是想死,只是想不出怎么死。’”

3年来,志愿者们总计接触了约1.4万人。“感觉这是一件很高尚的事。”37岁的河南教师杨媛媛(音)对《华盛顿邮报》说。她花了尽可能多的时间做志愿者,“这是有意义的”。

黄智生说,在该项目最早的案例中,一名男子发帖称,他正在关窗户,准备自杀。志愿者设法联系上他的母亲,她就在隔壁房间。黄智生说,她对“您儿子正要寻短见”的说法火冒三丈,直到她走进儿子的卧室,才意识到志愿者是对的。

但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中国精神健康项目负责人、精神病学教授范晓多(音)对《华盛顿邮报》称,这些个案不能证明算法在临床上有用。

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称,中国的精神卫生资源相对不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中国每10万名居民有大约2名精神病医生,而美国和德国分别为10名和13名。2019年,上海一家研究中心表示,中国至少缺少40万名心理健康专业人员。

“从理论上讲,人工智能的潜力非常大,但在实施方面还有很多问题。”范晓多对《华盛顿邮报》说。

《华盛顿邮报》称,近年来,数以百计的中国应用程序涌现出来,承诺通过聊天机器人、虚拟现实或其他新兴技术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支持或治疗。中国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推出了心理健康项目。但范晓多说,这些算法和团队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黄智生承认,他的志愿者队伍中只有大约100人是心理健康专家。

武汉一家提供艺术治疗的非营利组织的联合创始人斯特拉·周(音)对《华盛顿邮报》说,她的组织曾尝试使用精神健康聊天机器人,但3个月后就放弃了。她说,由于用户的口音与聊天机器人的编码不同,对话经常中断。

“用户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他们的问题,这有时会加剧他们的负面情绪。”周补充道。

专家表示,在美国,自杀预测算法仍处于研究阶段,而非应用阶段。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的数字精神病学部门主任约翰·托鲁斯对《华盛顿邮报》说:“也许(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增加护理,但它不能取代医疗保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