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的未来这么酷炫?想逛了

便利店的未来这么酷炫?想逛了
2020年11月27日 15:58 轮汇企业创新服务平台

便利店这2年被巨头看上,成了香饽饽。

但放眼全球和国内市场对比来看,便利店呈现的新态势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

我们仔细来对比,找寻未来便利店发展的可能性,我们做了5大预测: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便利店?接下来,我们一一来分析。

No.1无人便利店将一种全新的购买式替代

今天的便利店其实大多还是销售商品、交易功能为主。

即使新零售的概念下,便利店仍然还只是个“购物店”。在我们看来,如果只是购买交易,那么便利店一定会被无人便利和无人售货机取代。

同时国内外的无人售货技术也在大力发展。无人技术的应用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会取代很多现成了夫妻店。一旦技术成熟,就会出现大规模替代,只是时间问题。那些仅仅依靠供应链优势和网点优势的便利店其实存在很大危机感。

我们以亚马逊无人便利店为例。2016年12月,亚马逊首次无人便利店 Go,如今美国各地大约有26家门店展开经营。据报道,亚马逊将开始向其他零售商出售其无人便利店 Go 系统。意味着零售商未来能很快接入这些系统。

但目前从技术上来看,无人便利店的技术成本还是非常高。比如我们了解到这个赛道的一些玩家,为了节省前端一个商品识别问题,后端要花10倍的人力给商品来帖标签等服务,还额外增加成本。前端看似方便了,但其实后端的成本太高。根本没有做到降本增效。所以还需要真正的技术积累和突破。

当然,便利店的巨头711、全家也都在做尝试。比如7-11之前在台湾开设的 X-STORE 。

而国内市场的玩家也在持续加码。同时还有一个就是无人售货机的市场。在国内应该会有爆发期。日本目前自动售货机与人口比例大概1:25,算下来,也就是大约每25个日本人就拥有一台自动售货机。在美国的比例大概是1:60,但国内的比例目前是1:4500。

No.2便利店一定是前端的信息及获客触点

便利店其实要成为一个信息岛,也是前端的流量抓手。

我们再来看,天猫、京东、苏宁为什么拼命的往便利店去布局。抢着去翻牌或者直营便利店。这个流量触点事实上非常高频,并且粘性高。能为整个平台带来低成本获客。

我们再把目光拉回到2年前火的一塌糊涂,但又快速败退的无人货架。其顶层思考的逻辑,也就是用线下低成本获客,转化到线上平台流量。要知道,线上平台的获客成本已经非常之高。而无人货架,按理来讲,可能一包薯片就能获客。但最后却发现,这个模式为什么行不通。而且当时的主流玩家都已经入场,却没人坚持到最后。

因为这个模式的运维成本实在太高,大大低估了盗损率。看个数据,无人货架的货损率高达50%,甚至有些网点到了70%-80%。消费者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自觉。最后这个模式跑下来一圈,你会发现获客成本竟然要比线上还高。自然最后行不通,全线败退。这波风也坑了不少新入局的小玩家。大玩家还好,只是给了个试错成本。

我们回来看便利店。从最上层的逻辑是逃不掉的。便利店的未来一定是平台获客的主通道口。

比如我们此前接触了一个很牛逼的模式。我们跟其创始人在深聊后发现,其就是抓住这个逻辑。通过线下便利店消费积分制,进行线上奖品兑换。获取线上获客流量。在2年时间翻牌了近1万家便利店。

这个模式非常轻。跑步入场也非常快。但最后种种原因,资本入场后,管理层发生变化,模式朝供应链布局,做的比较重。导致这家企业在 B 轮的时候资金断裂而败下阵来。其实比较可惜。但从商业模式上看闭环是成立的。

我们后续还会看到天猫、京东、苏宁在便利店领域的大发力。

No.3300米生活圈,便利店应该要做到10分钟配送

虽然说现在很多平台都在推3公里范围内,30分钟送达。但对于高频的快消品,30分钟时间仍然是长的。

对于快消品,应该把范围在缩小至300米半径,实现10分钟送达。只不过这个配送队伍的密度要求就更高。

但未来的趋势,我们认为线上和线下的比例应该要占比对半。

从 CFAA 发布的《2019年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来看,2018年开展线上订单业务的门店占比72.5%;开展送货到家业务的门店占比60.5%;开展线上引流业务的门店占比68.0%。线上+线下要成为新的引领模式。

事实上,7-11、全家等便利店已经接入美团外卖、饿了么或京东到家等线上布局。

比如作为本地生活即时配送体系代表的蜂鸟配送,不再仅服务于餐饮外卖,而是联合零售通开辟天猫小店线上运营新模式。零售通的供应链优势,加上饿了么的本地生活流量入口和分钟级配送。

No.4技术进化,C2B 一定会到来

你的便利店,有多了解顾客吗?便利店要升级进化,一定要依靠技术进化。除了前端门店的数字化发展,后端的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也是核心。

我们相信,C2B 一定是便利店的终极战场。

比如一个家庭的消费者,他家的大米吃的什么品牌,吃了多久,还有多久吃完,是否需要提前发货。由楼下的便利店直接配送到家等。

现在即使所谓的大数据,还没强大到这个地步,但相信3-5年的时间,第一批这类便利店就会产生。而且可以商业化复制。

No.5便利店的“社区化”、“场景化”,连接成了新密码

便利店一定是有温度的。不然线下跟冷冰冰的机器和货架打交道,消费者只需要无人便利店即可。

所以未来便利店,不是简单的在社区开个便利店,而是要承载各类文化、社交和服务。

以日本711为例,711我们要看日本,在国内的711功能都简化了,偏销售型为主。711在日本为什么牛,就是因为它几乎成了社区的替代。在711,你能享受到各类服务。

日本711除了可以买到生活必需品,还可以买到电影票、游乐园的门票,也可以买到 JR 票和飞机票。日本7-11还和银行合作,开设了专门的取款机,可以在这里随时取款。

便利店的社区化慢慢会变成小业态的集合体。我们想下社区周边的小业态店,比如房产、旅行社等。能跟高频的便利店产生合作或者资源互补反而能产生大效益。

还有就是场景化。比如6月15日,MUJI 无印良片在京东总部园区内开设了“ MUJIcom”便利店。这间店内仅保留了消费者日常所需商品。但更突出社交、餐饮和文化空间。

MUJI 中国总部负责人表示,“希望让 MUJI 的店铺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街道的场所。”

当然,其实在国内,很多便利店也在尝试“便利店+”模式的差异化新业态。比如711+社区2.9、罗森+IP、便利蜂+共享经济等。

总结

5个趋势预测:

以上5个趋势是我们的预测,慢慢我们会发现便利店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便利店。

而对于国内市场来看,根据英敏特数据,中国便利店的销售收入在2019年以前的5年,以2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但国内便利店的市场渗透率其实并不高,按照日本2336人/店的市场饱和度测算,中国便利店市场空间约有60万家,城市市场空间为34万家,对应目前已有的约9万多家店,渗透率不足25%。),所以一方面是增速加大,同时,中国便利店可能会快速跨越精细化阶段,直接进入全新模式。因为在无人便利系统和现在新零售的发展,国内便利店已经接触到了顶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