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要逃离北上广深,这5000字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为什么不要逃离北上广深,这5000字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2022年07月14日 20:00 七叔东山再起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很优质的公众号:“栩先生”

老读者应该还有印象,这个公众号非常值得大家关注:

1、内容非常干货

栩先生被评为职场技能领域“最具价值微信公众号TOP10”

栩先生的文章都是来自职场摸爬滚打的真实心得,其中有逻辑分析、案例说明,还有方法指导,帮助了不少读者实现自我成长。

他写的《如果格局决定了人生,那到底什么决定了格局》,获得包括共青团、有书、读者、灼见等各大平台转载,全网阅读超千万,影响了无数人对原生家庭和自我教育的思考。

2、作者足够真诚

栩先生写文章常常要读几万字甚至更多的资料,比如之前,很多自媒体都写文章讨论“高考状元”,有些作者只抓住一两个人的特例,就大肆渲染。

只有他一个个统计能找到的近两年全国94名高考状元的信息,自己做出表格,根据真实数据,写出经得起推敲的文字。

有学校甚至将他的文章专门打印出来,发给同学们统一阅读。

如果你希望实现高效成长,我非常希望大家去看一看,说不定会对你有用。

文 | 栩先生

首发 | 栩先生(ID:superMr_xu)

最近我收到了好几位读者的咨询,问我应该怎样选城市、选方向。

有读者问:

我学历不高,但想去深圳。不知道这个想法对不对,应该怎么做?

也有读者问:

看现在的形势,在北京深圳这样的城市生活,压力会不会越来越大?我是不是应该逃离一线城市,去找一份安稳的落脚处?

我相信,类似的选择,是很多年轻人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决策。

你的人生,会从此走向不同的方向。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重要的话题。

先不谈干货,来看两个故事。

1

一个深圳人的5年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我的好友虎哥身上。

拿到第一个月工资的那天晚上,虎哥差点就哭了出来。

辛辛苦苦干了快一个月,税后入账工资:1600元。

真的只有1600块钱。

我第一次听到这件事时,都差点怀疑他们公司是不是违反《劳动法》的最低工资规定了……

虽然之前HR也说过第一年的收入不高,但虎哥压根没想到竟然会这么少。他一下子就绷不住了,坐在出租屋里猛抽烟,内心崩溃,觉得前途一片渺茫。

虎哥是我多年的朋友,985中文系硕士,人帅,也有才。

那年7月,刚刚研究生毕业的他,踌躇满志,南下深圳,入职一家公司做内宣工作。没想到,仅仅保持了一个月热情,他就被生活狠狠地泼了一桶冷水。

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太大了。

虎哥家庭条件不好,毕业那年,助学贷款还在继续还。所以,当时他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都很大。

虎哥住的小区外,一到晚上,就有很多小商贩摆起地摊卖衣服。虎哥说,最难的时候,他甚至准备也在下班后去摆地摊,再挣一份钱。

每份职业都是平等的。但读了这么多年书,却发现自己想不到任何其他谋生的办法,虎哥感到非常心酸。

那段时间,原本沾床就睡的他,经常失眠,忧郁不已。

这段故事,虎哥在肚子里憋了四五年。

直到前两年他来出差,我俩一起吃饭,他才终于说出这些没人知道的往事。我们俩都唏嘘不已。

不过,当时我俩都只是忍不住感慨,并没有觉得太难过。

因为,虎哥早就摆脱当年的窘境,而且已经在职业发展上实现了逆袭。

虎哥这次来出差,目的是拜访一些客户,这些客户基本上都是某某公司副总裁之类的高管。

而虎哥自己,也已经成为了一家创业公司的合伙人。

从月薪1600到创业公司高管,虎哥花了不到5年时间。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实实在在的事。

作为朋友,我很替虎哥开心。但作为研究个人成长的写作者,我也非常好奇:虎哥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于是,我把问题抛给了虎哥,让他讲讲这几年的职场经历。

我本以为虎哥会讲出不少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但没想到,虎哥的经历可以说非常地“普通”,甚至,可以用平淡来形容。

虎哥的经历大概是这样的:

1、我在深圳有个朋友,他又有几个在某大厂工作的程序员朋友。然后我们周末就经常一起聚一聚,也聊聊有什么事情能一起做。

2、过了一阵,我们就琢磨着用业余时间,一起做个小产品。我不懂技术,就负责研发以外的其他事。

3、这个产品没做起来。不过,有个投资人关注到了我们,觉得我们技术还算过得去,就建议我们做一个新的产品,他投钱。

4、然后我们就辞职一起做现在这个产品。还没做出来,就拉来了新的投资。做出来了,就出去找客户,一开始客户也不太信任我们,觉得太没行业经验了。

但是这毕竟是个新的小领域,客户也觉得值得试一试。慢慢地,客户就越做越多了。然后,就是现在这样了。

没有什么隐忍爆发,也没有什么置之死地、风起云涌。一切看起来非常平淡。

不过,我一直相信,所以超乎常规的突破背后,一定有不为人知的深刻原因。

所以,对于虎哥到底为什么能快速实现突破,我脑子里冒出过很多想法。

比如,虎哥非常擅长人际沟通、虎哥做事靠谱闭环、甚至虎哥帅气有才惹人爱……

但只有这些,都不足以解释虎哥这种跨越式的进阶。随后,我想到一个很简单、但很关键的原因:

因为,这里是深圳。

就这么简单?

对,就这么简单。

因为这里是深圳,所以虎哥的故事看起来才这样的平淡。

大厂程序员、投资人、高价值客户……在一二线城市,这些资源显得平平无奇,随手可及。

业余时间做个小产品、哪怕失败了再跳槽去另一个大厂……在这些地方,这样的经历显得那样平淡,似乎不值一提。

但如果换在一个小城市,虎哥从一开始就很难结识这么多优秀的程序员。后面平淡的故事,也就根本没有机会展开。

就因为这里是北上广深,别人很努力才能争取到的资源,你可能稍微努力一把就能获得。

你今天以为的天花板,很可能也只是你明天的地板砖。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是深圳最吸引人的一句话。

这句话最动人的地方不在于给了你一个称谓;而在于,给了你的人生一种可能。

2

一个程序员的澳洲移民路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我朋友的朋友身上。

朋友蔡哥,在生活上也遭遇过大起大落,人生经历非常丰富。

蔡哥说,在他人生最艰难的时候,他对工作、对城市环境都很不满意,当时看到几位同事移民出国了,自己也冒出过这样的想法,不过,最终还是放弃了。

我很好奇,就问他为什么放弃移民的想法。毕竟他是个还不错的程序员,要真想移民,也没那么难。

蔡哥听完我的问题,略带神秘地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随后,蔡哥打开他的朋友圈,给我看了一张照片。

这是一张美丽的风景照,照片里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可以想象拍照的人当时或许正躺在沙滩躺椅上,非常惬意地享受这一切。

蔡哥看着我说:“我知道你在想,这真是非常惬意。但事实和你想的完全相反”。

原来,这张照片是蔡哥的前同事老赵所拍。

当年,老赵觉得国内雾霾严重、竞争压力太大、人际关系又复杂,心生厌倦。

老赵本能地想逃避这些“不愉快”,当时又正好赶上一阵“逃离北上广深”的舆论风潮。

他左思右想,最终毅然辞职。

他没有选择大理丽江这样的地方,因为他甚至压根不想在国内待着。

于是,老赵到澳洲找了一份程序员的工作,定居下来。

“他刚去的时候,经常给我们拍大海的照片,我们这帮在国内的家伙都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但你知道吗?他现在去了几年,休息的时候除了看海,还是看海,就算他不烦,海都烦了”。

说完,蔡哥和我都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原来,老赵去了澳洲之后,发现工作压力确实没那么大,自然环境也很舒适,一开始确实感觉生活焕然一新。

但时间一长,他心里却慢慢开始发慌:

本来是为了“诗和远方”而来,没想到天天都待在远方,远方却变得非常单调。

工作压力确实降下来了,但个人的提升机会也变少了。

他和国内的朋友聊天,发现国内的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不由得焦虑起来,担心自己落伍。

我和蔡哥聊天的时候,老赵正在联系国内的一些朋友,看看有没有好的工作机会,准备收拾收拾回国了。

“大海看多了,可能还是觉得后海好看吧,哈哈”。蔡哥开了句玩笑。

老赵当年走的时候,说是想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蔡哥能感觉出来,老赵是带着不少“逃离”的情绪走的。

总是想着逃离的人,最终反而会发现,自己越来越无处可逃。

北上广深确实让人很忙、很累、甚至挫败感很强。所以有人会说,我不想要这眼前的苟且。

其实,蓬头垢面挤地铁、蜗居在狭窄的出租房、加班到深夜吃泡面……

这些都确实是生活的艰辛,但你不能把它叫做苟且。

只有你放弃了拼搏和梦想,浑浑噩噩地随波逐流,那才叫真正的苟且。

只有尝试过拼和梦想,你才能懂真正的诗和远方。

3

逃离北上广深的背后,

是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

前些年开始,“逃离北上广深”逐渐变成一个热词。

大城市的压力让很多年轻人喘不过气,他们中的一部分用脚投票,离开一线城市,回到家乡、或者漂去远方。

但很快,就有不少年轻人发现,他们根本无法离开。

他们在大城市喘不过气,但在小地方更是根本无法呼吸:机会少、薪资低、做事要靠关系……

对他们而言,如果说大城市是一座围城,小地方就像一座鸟笼,看着精致小巧,但很难闪转腾挪。

于是,很多人又被迫回到北上广。

但是,我在这里并不是想说,你一定要留在北上广深。

我在《总有一代人要背井离乡》这篇文章里已经说过:

世间道路千万条,没有哪条路是唯一的一条。真正应该选择的,是自己能接受的、最适合自己的。

我之所以要讲这两个故事,是因为:

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是人生的一个重大决策。

而在这样的重大决策前,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非常清晰地展现出来。

如果你要离开北上广深,你随时都能找出很多理由:

北京空气质量太差了;深圳房价太高了;上海996工作节奏太变态了;广州离家太远无法照顾父母……所以我应该离开。

而另一部分人则会这样想:

空气质量差,房价高,节奏快,离家远……

这些都没错。但是,我要实现自己的目标,这里是不是最适合的地方之一?

如果是,那我就留下。如果不是,那我要仔细想想应该去哪里。

我把第一种思维,叫做“后退型思维”。而第二种思维,则可以叫“进取型思维”。

他们的区别不在于最终选择不同,而在于做选择的出发点不同。

每个人都会遇到无数个问题。后退型思维的人遇到问题时,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去逃避问题。

老赵在觉得雾霾严重、人际关系复杂的时候,他最先想到的就是离开。这就是无意识地在“后退”。

可怕的是,一旦你习惯了这种思维方式,就肯定能找到无数个支持你逃离的理由,每一个理由单独看肯定也都有道理。

所以,你会不断论证出自己逃离的合理性。

但进取型思维的人不是这样。他们不仅仅看到问题,更看到目标。

在通往目标的路上,这个问题如果是石头,那就想办法搬开它;如果问题是墙,那就绕开它;如果这个问题是必须承受的风刀雪剑,那么,就承受它。

以北京的雾霾为例,对于社会来说,雾霾肯定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对个体来说,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代表你只能选择离开。

如果你的目标需要你留在这里,你就应该先试着留下来,然后看有没有办法,减少雾霾问题对你的影响。

人可以有很多选择。

“逃离北上广深”之所以不对,关键不在于你没选择“北上广深”,而在于你选择的是“逃离”。

选择“逃离”的后退型思维,往往并不会让你“退一步海阔天空”,而只会让你越退越多,越走越窄。

4

最后一个小故事

上世纪90年代的山西阳泉,一个30多岁的计算机工程师开始了他长期的业余科幻写作生涯。

后来,他被称赞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但是,在很多年里,他身边的同事都几乎不知道他的这个爱好。

甚至在他得奖后,还有同事告诉他:刘慈欣,有个写科幻小说的人名字和你一样。

为什么?因为刘慈欣根本就不敢告诉他们自己的这个爱好。

因为在那个小地方,包括刘慈欣的领导在内,很多人压根不了解科幻。在他们看来,一个爱科幻的人甚至是思想幼稚的。

一个事实是,和大城市相比,小地方人们的思想确实往往会保守一些、闭塞一些。

当你想追求“诗和远方”时,最可怕的不是你无力追求它,而是你追求了,但周围的人却把它当作一个笑话。

所以,如果你认为小地方是最适合你的,你当然可以选择。哪里都可能有适合你的土壤。

刘慈欣也正是在山沟之中,写出了震撼人心的科幻巨著。

但是,如果你以为离开了压力满满的北上广深,就能拥抱温情脉脉的诗和远方,那这肯定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很多人喜欢这句歌词,我也一样。

不过在我看来,诗和远方并不与眼前的生活冲突。

真相是:

如果你始终抱着得过且过的“苟且”态度,不断想着逃离。那无论在多远的远方,你也找不到真正的诗意。

只有尝试过拼和梦想,你才能懂真正的诗和远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