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重要还是隐私重要?都重要。但要把选择权交给用户。
作者:今纶
上周六,我在某城市坐网约车,有个非常不好的感觉。和司机聊天,他是湖南邵阳人,我们就聊了几句。结果,手机提醒他不要聊天。他赶紧不说话了,说是再聊就会有人打电话,而且他的手机中有个语音一直提醒不要加微信。
怎么说呢,坐个网约车,你会觉得监控无处不在,都是为你好,仿佛旁边时刻坐个老大哥。他一直提醒:“别说话,只坐车”。这很酸爽还是酸楚?
01 “你为我好”也要给我选择
有人说这是为了安全,我觉得这很扯。
一个司机如果很疲惫了,你和他聊天,恐怕更有利于安全。没有网约车的时候,大家乘坐出租车,所有人都不和司机说一句话?有什么数据能证明和司机聊几句,就一定会导致事故率上升?
如果这么小心谨慎,干脆规定所有司机、乘客都不许在车内聊天吧,包括私家车、公务车。因为车祸很多都是双方碰撞造成的,按照这种逻辑,一定要全部管起来,仅仅对网约车司机、乘客进行管理是不够的。
我知道是因为有些网约车出过事儿,甚至是恶性案件才会导致网约车内的语音过度监管模式,但是,真的是过度了。
大街上有很多摄像头,这还勉强可以理解,街道是公共区域。
可是网约车不同,因为乘客支付了这一个时段的成本,这个时段的网约车是属于乘客的,是属于乘客的私密空间,乘客出了钱,连和司机说个话,聊个天都要被“善意提醒”,这有点过了。
等于你去吃饭,点了几个菜,结果发现被免费赠送了一杯过期饮料,而且不喝还不行,这合适吗?
所以,关于网约车内语音监控的问题,我的建议:乘客可以选两种模式,上车以后司机就问乘客:您是要安全模式还是普通模式,安全模式就是全程监控。
一些女士晚上乘坐网约车(比如夜班编辑),她需要安全模式全程监控,我觉得很正常。
但是我一个大老爷们儿傍晚去坐车,或者下午两三点钟去坐车,我可以选一个普通模式。你不要全程监控我的语音,也不要提醒我那么多东西,我不需要,你要给我选择,你不能说我是为你好,所以我要全程监控你和司机交谈的内容。
这是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你已经涉嫌侵犯我的隐私了,你为我好的时候,你要问一下我愿不愿意,你要给我选择。这是我的底线,不容侵犯。
何况,我们很清楚:有些事儿明面上是“为我好”,实际上,是为了某些人、某些平台自己好。所以,少忽悠吧。
02 理论上可以做到商品精准推送
据CNNIC数据,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4.05亿人,占网民整体的38.5%。而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2023年2月28日,全国共有303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
平台收集了数亿人的语音数据,这些数据都放哪里了,如何处理的,这些都不够透明,想想就可怕。
你去打个网约车,你不可能先把某些长篇大论的约定、规则看一遍才打车。
而且,这些约定、规则真的会被遵守吗?我深表怀疑。
举个例子,某平台最近搞十周年庆典,其外卖业务首个用户的名字被公布,可以享受十年消费免单。
免单是好事,但是公布用户名字是对的吗?是不是说明某些平台对这样的事儿并不在意?
理论上来说,只要乘客在网约车里聊天,次数多了之后,平台知道他的住址、办公室地址、亲戚关系、工作情况、孩子姓名、孩子所在的学校,甚至家人所患的疾病。这些信息未经乘客允许全程“窃听”甚至有可能储存,这真的合适吗?
把声音信息储存起来之后进行筛选、清洗,然后来一个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某人是否需要牙医,某人近期是否准备生二胎,某人是否患有痔疮……虽然平台不一定这么做,但理论上都是可以做到服务、商品精准推送的。我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也知道一点皮毛。
惊喜不惊喜?害怕不害怕?
安全重要还是隐私重要?都重要。但要把选择权交给用户。
我的老朋友老A去年换了一部车,居然不是新能源车,而是燃油车。我问他为什么不买新能源车,他说:“我不想360度无死角被监控,新能源车上先进东西太多了”。我上他的车一看,果然,台面很干净,什么高科技的东西都没有。
老A是新媒体方面的专业人士,他是真懂互联网的,他只想安安静静开车,不想无缘无故被人收集数据,这是大智慧。
所以,我的结论是:不要偷听我在网约车里的聊天,这种过度关心、过度侵犯个人隐私的事儿真得让人恐惧。
对于某些平台、某些公司,我确实没法信任,我相信大家都懂我的意思。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