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学术会议丨《UV-CIPP技术从引进到引领的十五年之路》—李方军在中欧管道工程与非开挖修复技术学术会议发表报告)
2025中欧管道工程与非开挖修复技术学术会议于3月26日-3月29日在天津市召开,本次大会以“安全、智慧、韧性”为主题,拟邀请近10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50余位企业家共聚天津,聚焦管道工程与非开挖事业,深入探讨和交流。
会议设置1个主论坛、4个闭门会议和8个分论坛,共同探讨排水管道检测与更新修复技术、燃气与供热管道运行与维护、韧性城市与地下生命线、北方地区非开挖产业发展论坛、智慧水务与水污染防治、排水管道外水入侵与防治、管网科技与产科教融合和供水管道漏损控制与非开挖修复等议题。
3月27日,安徽普洛兰管道修复技术股份公司总裁/高级工程师李方军受邀在本次会议的主会场就会议主题发表《UV-CIPP技术从引进到引领的十五年之路》的报告。
李方军,1993年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地质工程专业,2014年获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MBA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天津科技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硕士企业导师,毕业后在非开挖行业从业超过25年,市场经验丰富。
为紫外式管道原位固化技术在中国市场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主持引进中国第一台UV-CIPP固化机、参与研发国内第一条DN1600紫外固化修复软管生产线、获得国家级工法证书:排水管道紫外线固化式原位修复施工工法、参编《城镇给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与设备》
现任中国市政工程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非开挖技术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
作为中国非开挖修复领域的领军人物,李方军先生以普洛兰的创新发展为缩影,系统回顾了中国UV-CIPP技术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再到全球引领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向国际同行展现了“中国智造”在这一领域的卓越成就。
破局:从技术引进到国产化突围
报告开篇,李方军总裁以2010年国内首次引入UV-CIPP技术为起点,讲述了早期中国企业在核心材料、设备研发上的困境。彼时,紫外光固化树脂、高精度软管生产线等关键技术和设备长期依赖进口,成本高昂且适配性不足。
普洛兰从成立之初,便以“打破技术壁垒”为使命,依托政策支持,加大研发力度,逐步攻克了树脂配方优化、软管自动化生产、大管径固化工艺等难题。
2024年,普洛兰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套“UV-CIPP内衬软管自动叠料生产线”,实现从树脂浸渍、软管分切到内外膜叠装的全程自动化,效率提升40%以上,成本降低30%。普洛兰的超大/异形管径的生产,成功应用于太原市政DN1950方涵管道修复项目,开创了国内大管径异形管道非开挖修复的先河。
引领:技术迭代与全球影响力
李方军强调,普洛兰的突破不仅在于设备国产化,更在于对技术创新的深度探索。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公司已形成两大核心优势:
材料革新:自主研发的紫外光固化树脂兼具高耐腐蚀性与快速固化特性,已经验证-25℃极端寒冷环境下的产品稳定性。
工艺升级:研发“紫舰”系列固化机组,配备超大功率汞灯及智能温控系统,能量密度较传统LED光源提升30%,可完成DN200至DN2400管径的快速固化修复,单段固化时间缩短至3-5小时。
目前,凭借技术优势,普洛兰的产品与服务已覆盖全国30余省市,并出口至东南亚、中东及欧洲市场。
未来与展望
普洛兰以“创新+标准”双轮驱动,从技术追随者跃升为行业领跑者。未来,通过跨领域技术融合、国际标准协同及绿色产业生态构建,将持续推动非开挖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球城市地下空间赋能。
作为中国非开挖修复领域的标杆企业,普洛兰始终将技术创新与行业责任深度融合。
李方军总裁在报告中结尾处说道:“当我们谈论技术创新时,本质上是在回答:如何让技术既有硬核实力,又能温暖民生。普洛兰的实践证明,通过持之以恒的自主创新,中国企业完全能够在高端制造领域实现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最后,我想用一组数据结束今天的分享:每修复1公里管道,我们为城市节省的土地资源相当于1个标准足球场。期待与各位携手,用中国技术守护更多城市的'生命线'!”
来源:普洛兰科技官方微信公号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