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生死界限”的数字生命,AI也可以有温度

模糊“生死界限”的数字生命,AI也可以有温度
2024年03月07日 16:58 兰洋科技

2024年刚开年,Sora、人形机器人等AI技术频频成为热议话题,我们好像进入了AI元年,一些曾经只在想象或电影中的黑科技画面走进现实,比如让AI一键生成各种精美的图像、视频解放生产力,借助AI技术帮助医生分析处理大量数据内容,让医生更精准的诊断病情,通过数字生命生成已经过世的亲人,让思念得以慰藉...

数字生命的核心在于与外界的交互,可以是AI模型、机器人,也可以是互联网空间的虚拟人。例如,利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我们可以创建一个人的数字副本,这个副本可以模拟他们的言行举止,甚至可能包含他们的记忆和情感。这样的数字副本可以被视为一种“数字生命”,它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原始个体的存在。

在电影《流浪地球2》中,科学家图恒宇因为思念过世的女儿丫丫,将她的记忆植入了人工程序中,获得了电脑里那个经常重复一模一样表情、动作的丫丫;而在现实世界中,这项技术也逐渐走向了应用。

知名音乐人包小柏的女儿2021年因病去世,包小柏从2022年开始钻研AI技术并攻读相关专业博士,经使用AI技术反复尝试、训练,他如愿复刻出了“数字女儿”,不仅可以即时回应对话,前阵子老婆过生日时,“女儿”还为妈妈唱了一首生日歌。

商汤科技2024年的年会,一场跨越时空的重逢成为了最大的亮点。在这个科技与创新汇聚的舞台上,汤晓鸥老师以全新的数字人形象出现:“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汤晓鸥数字人的一句话,让全场为之动容。尽管是以数字人的形式出现,但汤老师还是像往年一样讲了一段脱口秀,并且集合了近期电影、春晚等热点,这段全场九分钟多的视频中,汤晓鸥数字人活灵活现的亮相,引发了众人的感叹与怀念。

数字生命看似模糊了“生死界限”,让有限的生命和情感得以延续和寄托,实际上是在探索一种将技术与情感、记忆和身份相结合的概念,使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来延续或重现某个人的存在,让他们在某种形式上继续存在于数字世界中。

AI本身并没有情感,但它们可以通过学习和模拟人类的情感反应来与人类建立情感联系,AI的温暖来自于其与人类之间的情感连接。目前有些观点认为,数字生命的出现可以实现和已故的亲友再次相见,为人们提供情绪价值,也有些人认为逝去就是离开了,不应该沉浸在虚拟的世界里,过度依赖数字生命反而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在现在相关法律还未完善、行业标准还未形成、技术还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使用AI技术实现数字生命还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法律风险,在显现了技术成熟的同时也会催生出一些灰黑交易。

为了充分发挥数字生命的潜力,我们需要关注并解决其带来的问题,确保其在合法、合规和可持续的轨道上发展。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理性和开放的态度,积极探索和研究数字生命的潜力和可能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