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本科生带着自己设计的芯片毕业 中科院这个项目“牛”!

让本科生带着自己设计的芯片毕业 中科院这个项目“牛”!
2021年09月26日 21:46 浙江融媒体

9月26日,开源生态论坛在乌镇召开。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徐彦 摄

9月26日,2021世界互联网大会开源生态论坛在乌镇召开。论坛现场,中国科学院发布了“点亮计划”和“一生一芯”两项与开源相关的项目成果。

“点亮计划”全称“开源软件供应链点亮计划”,是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2020年发起的项目,计划旨在发动全社会力量解决开源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助力产业创新发展。

“当前开源软件已经成为软件的主流发展模式。与此同时,使用开源软件所面临的风险也日益突出。”成果发布人、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副所长武斌介绍,能否为设备、系统、行业、产业提供高质量、高可靠、可持续演进的开源软件供应链,直接关系到IT和生态的创新发展,而开源软件供应链是一个工作量非常大的基础设施,时间紧、任务重,需要有效地组织全国的软件力量共同参与攻关和合作,“点亮计划”也由此而来。

成果显示,经过两年努力,“点亮计划”取得了超出预期的一些进展。武斌表示,在人才培养方面,“点亮计划”联合了各大开源社区,针对重要开源软件的开发与运维开展合作,吸引了全球的开发者共同参与。目前已经有151家国内外活跃的开源社区参与到“点亮计划”中,其中741位社区资深的开发者为项目开发提供指导,来自海内外576所高校数千名学生参与,有针对性地解决了1265个开源软件相关的问题。

在软件的安全性、维护性以及知识产权等相关设施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方面,“点亮计划”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成果。

“在维护性方面,目前我们已经识别出具有使用风险的软件近4000个。在安全性方面,以欧盟欧拉供应链的检测结果为例,我们累计分析了近5000个软件包,其中2000余个存在安全性风险,占比超过40%,也发现了88个高危漏洞。”武斌表示,这些漏洞在报告社区技术委员会后已得到及时修复,达到国际的相关水平。在知识产权分析方面,“点亮计划”对星数大于1K的15000多个项目进行检测,分析出其中具有许可证使用不一致的项目超9000多个,许可证使用冲突的项目近4000个,占比超过80%。“这些成果是我们做‘点亮计划’之前所没有发现的。”武斌表示。

“一生一芯”计划成果发布现场。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璐怡 摄

“点亮计划”发布结束,紧接着,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包云岗上场发布、展示了“一生一芯”计划成果。

据悉,“一生一芯”计划旨在加快芯片领域人才培养规模和速度,最大亮点就是让本科生带着自己设计的芯片毕业。

“我们在几年前做了抽样调查,发现我们国家芯片领域的人才比较紧缺。” 包云岗说,事实上,1980年代,美国也曾遇到过类似的人才危机。“他们的解决思路是把芯片设计的门槛降下来,让学生可以流片(试生产),所以启动了MOSIS项目。这个项目今天还存在,为大学提供了6万多张芯片,培养了几万名大学生。” 包云岗介绍,2019年8月底他们启动了“一生一芯”计划。

启动后的4个月,首期“一生一芯”计划成功——首批5位本科生主导完成了一款64位RISC-V处理器SoC芯片设计并实现流片,芯片能成功运行Linux操作系统。

如今,“一生一芯”计划已经进行到第三期。“从第一期的5位同学到第二期的11位同学,第三期我们设想是100位同学,到目前为止已经有713位同学报名,覆盖了151所高校,其中海外有52所。” 包云岗认为,“一生一芯”计划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得益于今天的设计芯片门槛越来越低,得益于开源生态以及敏捷设计的方法。我们也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推出类似‘一生一芯’计划的实践课,让更多本科生和研究生可以带着自己设计的芯片毕业。”包云岗表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