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追踪与保护,“北斗”功不可没

野生动物追踪与保护,“北斗”功不可没
2021年09月23日 00:31 人民资讯

在近日闭幕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果展”上,湖南省野生动物检测数据影像墙吸引与会者驻足。

光明网记者 王丽媛/摄

数据显示,以北斗系统为基础,湖南构建了全国最大的野生动物卫星追踪数据中心,已成功追踪了200多个物种10000多个个体,共获取超过4000万条有效追踪数据。

一般人或许很难想象,“4000万条有效追踪数据”代表着什么?

“一只赤腹鹰在湖南长沙放飞,从广西崇左市出境,途经越南等五国,穿过马六甲海峡,半年后抵达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过冬。来年春天,它踏上了北迁的征程,几个月后又回到了故乡长沙。放飞后的近一年里,120.3克重的它飞行里程超过11745.19公里,最快飞行速度达67.7公里/小时……”

这就是湖南省动物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4000万条有效追踪数据”讲给我们的故事之一。

据介绍,过去了解鸟类迁徙主要是通过环志,比如通过给红嘴鸥带上脚环来收集数据。要获得数据就必须回收脚环,由于回收率低,实际效果并不太好,即使回收到,也仅仅是了解一个地点的情况,而无法掌握红嘴鸥飞行轨迹。

现在通过卫星跟踪,可以随时掌握鸟类的动向和栖息环境。

“比如我们通过跟踪,了解到多数红嘴鸥中途会在宁夏停留,那宁夏就是一个重要的停歇保护地,可以采取具体措施进行保护。”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组研究员杨晓君说。

看到这儿,大家或许会有疑问,谈到野生动物追踪与保护,最出圈的莫过于今年上半年云南那15头亚洲象了,“北斗”能为它们提供追踪与保护吗?

答案是可以。

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象群动态,进一步做好亚洲象的保护工作,有关部门开始借助新科技的力量。其中,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将被应用于大象保护,相关测试工作已在进行中。

有关部门希望通过给象群中的头象和独象佩戴北斗定位项圈,实现对亚洲象活动区域的实时、精准监测。

经过项目组初步测试,该技术在亚洲象定位应用上基本可达到亚米级。

与此同时,北斗系统特有的短报文通信服务也即将应用于亚洲象保护工作中,以解决监测员进入原始森林后无法与外界通信的问题。

基于该服务,即便在没有任何移动通信网支持下,监测员也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位置,并且通过短报文与外界通信。传输内容同时支持文字、语音、图像等多种形式。

据记者了解,目前,除了动物生态学研究和野生动物救助,追踪器的应用场景还有很多,如智慧保护区建设、疫情疫病监测、机场安全等。(光明网记者王丽媛)

来源:光明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