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数字时代l延杭智能刘江涛:数字赋能破局垃圾围城

拥抱数字时代l延杭智能刘江涛:数字赋能破局垃圾围城
2021年10月28日 17:21 人民资讯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化改革决策部署,加快建设数字浙江,努力打造“重要窗口”标志性成果,浙江之声携手浙江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共同推出“拥抱数字时代 领创数智浙江”系列融媒体访谈节目。

随着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垃圾处理是生态发展和城市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延杭智能立足智能装备,智慧物联,将环保装备制造与智“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融合,专注于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创造美好生活,助力生态赋能。本期思宁专访浙江延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刘江涛。

从一个“有味道”的话题开始

Q

思宁:您对公司的介绍介绍中,听到很多热词:物联网、环保、装备制造……但大家会觉得奇怪,有机垃圾分类处理用得上人工智能、物联网这么高大上的理念吗?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呢?

刘江涛:并没有,现在的垃圾分类处理相关全链条产业上,因为垃圾的种类很复杂,需要很多人工来进行处理。但如果我们使用自动分拣技术,不仅能减少人工,还能提高垃圾分拣设备的处理和运作效率,而且能让分类的结果更加准确。

2019年,我国发布了生活垃圾四分类标识,提出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厨余垃圾约占居民生活垃圾总量的40%,但目前,我国现有的厨余垃圾处理产能还很有限,缺口巨大,据我们行业内测算,目前厨余垃圾处理设置的处置能力只有10%。

“因地制宜”的就地资源化解决方案

Q

思宁:目前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的处置能力只有10%,那么剩下的90%该怎么处理呢?

刘江涛:大部分厨余垃圾采用集中运输、异地处理的方式。目前的处置能力的不足也就留给我们这些环保企业去发挥施展空间。根据我国“十四五”提出的相关政策,推行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处理路线的策略。但是,这并不与原有的处理方式互相冲突。因为一旦超出30公里这个距离,就需要考虑单独建立分布式处理设施或就近处理设施。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建立就地化的分布式处理设施,是对集中化处理的一种有效补充。

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深入实施,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将不断完善,在各省陆续落地,必将催生更多的商业模式,垃圾处理市场将由目前以政府主导向市场化运行转变。

2016年,延杭智能借助浙江省农村地区厨余垃圾处理计划的政策“东风”,瞄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市场契机,将环保装备制造与物联网技术融合,开启了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及垃圾收运智慧化信息服务的研发,从此迈进环保信息化及装备制造领域。

例如基于微生物降解技术开发的“I—smart发酵优化控制系统”,通过AI识别、图像识别等多种手段,解决垃圾分类准确率的监管系统;智能清运车辆,具备准确计量和GPS定位等多种功能。未来,将秉承“物联网+环保”的理念,一方面服务于传统环保企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向SaaS服务商垂直转型,进行远程管理专业维护,从数字环卫产业向数字环境产业渗透。

向着垃圾处理无感化的未来前进

Q

思宁:您觉得未来的垃圾处理会是什么样的?

刘江涛:我畅想的场景是这样的,社区里将看不到垃圾。人们只要提前做好垃圾的基本分类,丢到指定地点,就会自动通过垃圾处理装置,输送到社区的智能垃圾集中处理地下工厂。在这里,智能垃圾处理装置会自动进行资源化的减量处理,一部分变成有机肥投入社区园林绿化中,一部分进行资源回收,剩下的部分通过专门的智能运输车运走,最大限度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危害。

这样的场景,我相信未来3—5年内就会实现,居民将对垃圾处理无感。目前浙江就已经开始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农村地区的未来社区建设已经将这样就地化垃圾智能处理系统纳入建设体系;城市地区的未来社区也将考虑植入这样的垃圾处理场景。包括一些老旧社区的改造,也会把这方面考虑进去。

思宁浙商汇|拥抱数字时代 领创数字浙江

本期对话:

浙江延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刘江涛

点击视频号“思宁同学”观看更多精彩片段

浙江广电集团浙江之声

浙江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联合出品

浙江省经信厅中小企业与民营经济发展处

浙江省数字经济联合会

《信息化建设》杂志

协办支持

南京银行杭州分行

特约播出

来源:浙江之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