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下一步:算力网络构建是方向 武汉将成核心节点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下一步:算力网络构建是方向 武汉将成核心节点
2021年12月21日 21:03 人民资讯

数据在井喷、数据的价值在井喷,数据背后的驱动引擎算力正面临巨量需求。

从5G到人工智能到元宇宙,技术概念的创新日新月异,而要真正落地,则离不开更多的大数据支持以及算力能力的不断提升。

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导、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秘书长王金桥认为,现在的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典型表现是,随着人工智能的数据越来越多,模型的参数量越来越大。

王金桥提到了2020年6月OpenAI公开的GPT-3模型。他认为,这一模型具有单模型多任务的能力,这开启了人工智能从专用智能走向通用智能的新开始。当然这一新模式会带来更大的挑战,因为要训练这样的模型,要依赖于很大的算力支撑。

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发展的新形势正在对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提出新的需求。在我国,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经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被纳入全国各大城市的重点布局和规划中。

而下一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不再只是独立的系统,而要走向相互联接,更好地汇聚和共享算力、数据、算法资源,更好地满足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

大算力加速科研创新

两大联盟成立

数据价值的充分发挥离不开对算力的需求,如今海量数据正在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之一,数字化转型风头正劲,也催生了巨大的算力需求。

尤其在人工智能行业,技术的持续发展下,对大模型、深度学习探索逐步深入,以鹏程.盘古为代表的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开始赋能各行各业,使得行业对算力的需求持续攀升;与此同时,在今年以来国家“双碳”目标下,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同样需要统筹建设和提升利用率,进一步减排降耗。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网络化发展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算力、大模型、数据集、行业应用等人工智能要素流动共享,成为应对新需求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未来各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在逐步发展完善后,也将从一个个独立系统,逐步相互联接,组成一张功能强大的算力网络。

5月31日,全国首个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上线投运,开创了“一中心四平台”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的“武汉模式”;也让业界见证了5个月快速上线,投运即饱和运营的“武汉速度”。

在12月18日举行的2021东湖国际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上,依托于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在过去半年的成绩,武汉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智能遥感开源生态联盟、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组织成立。

智能遥感开源生态联盟成立

同时,湖北人工智能人才发展加速计划发布,依托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进一步带动科研创新,通过科研创新加速孵化行业应用创新,从而汇聚更多企业、机构和组织,形成产业聚合发展,同时吸引和培育高质量AI人才,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武汉答案

建立半年以来,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经交出一份优秀成绩单。

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在2021东湖国际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上介绍道,在科技部的指导下,武汉率先实现了“一中心四平台”的人工智能计算能力的建设模式,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中心四平台”从武汉走向全国,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中国模式,加速了相关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此外,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筹运后,在科研创新、应用孵化、产业聚集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取得一系列成果,依托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充沛算力,中科院自动化所训练出全球首个三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

目前,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一期建设规模为100 PFLOPS(以FP16精度计,1 PFLOPS即每秒千万亿次)AI算力,并即将完成扩容100 PFLOPS,以满足当地AI算力需求。

在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带动下,湖北的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行业智能化全面进入快车道。目前,中科院自动化所、武汉大学等多家高校院所和100+企业与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项目合作已经展开,是国内首个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半年来,武汉模式、武汉速度和武汉架构也有了全新的发展,正在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中国样板。

近日,科技部在武汉组织召开“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工作推进座谈会”上,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试点完善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建设。

当前,各大城市都在重点布局和规划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汪涛认为,未来各地的算力基础设施将连接成网,形成全国一体化的多样性算力网络,实现算力、数据与生态的共享,这也将成为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关键方向。

构建多样性算力网络

创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模式

九省通衢的武汉,在未来相互连接的算力网络构建中,也有望成为核心节点。

在我国,经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纳入全国各大城市的重点布局和规划中,深圳、武汉、西安、成都等城市均已建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并投入运营。

目前,国内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还是以政府主导,各地政府在统筹规划和投资推动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高质量建设的过程中,立足自主技术路线创新发展,来加快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同时,各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启动建设同期,政府即开始充分考虑如何有效运营,通过指定的运营公司成立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开展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算力和生态运营,提供公共算力服务、应用创新孵化服务、产业聚合发展服务、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服务,以此来充分释放算力价值,实现商业的小循环和产业的大循环。

不过,一方面,随着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行业应用的多样性也带来数据和算力的多样性需求。另一方面,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痛点,正在对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提出新的需求。

在2021东湖国际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上,昇腾计算业务总裁许映童提到,基础薄弱、算力昂贵、数据封闭和专业度高是人工智能产业面临的问题,“我们的单体机损中心规模最大是1亿,整个的规模还是有限的,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就要)实现多个城市的网络联网。”他同时表示,核心是要把人工智能的计算中心到行业的计算中心,以及行业应用整个路径打通。

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不满足于只作为独立的系统,而是要逐步走向相互联接的算力网络,将各地分布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节点联接起来,构成感知、分配、调度人工智能算力的网络,更好地汇聚和共享算力、数据、算法资源,更好地满足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

许映童期待,“假以时日,我们可以想象,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训练出的大模型、开发的应用,通过算力网络能够很快被应用到大湾区的城市运营管理中,实现区域协同、产业互补。”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