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化解崩溃情绪做成一门生意!解压馆在厦门兴起

把化解崩溃情绪做成一门生意!解压馆在厦门兴起
2022年06月23日 16:58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

■一名女孩在呐喊屋尽情嘶吼,挑战高分贝。

■情绪发泄屋堆积着砸碎的酒瓶。

■ 解压馆的情绪发泄屋。

在“呐喊屋”里嘶吼、在“情绪发泄屋”内打砸,还可以撸猫、进行“分娩体验”……当下释放压力的消费需求为商业和品牌创新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些减压、解压产品及项目应运而生。记者走访发现,从早期的尖叫鸡、减压魔方、起泡胶等“宣泄”小玩具到如今升级的解压馆,厦门的“减压业态”越来越丰富,“压力”也成为一种新商机。

走访

解压主题馆落地厦门

前来体验的市民不少

解压馆、减压馆……打着解压、减压旗号的新业态近年悄然布局国内多个一线城市,吸引不少年轻人在生活间隙,买一张门票进去体验。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在我市不少商圈也出现了宣泄类玩具、解压主题馆。

开在双子塔的一家综合性体验馆就设置了“奇幻解压馆”的主题,成人门票70元起步,里面设置了多个场景。比如在情绪发泄屋,穿上防护服的市民可以砸酒瓶,释放内心压抑的情绪;在狭小的呐喊屋,可以放肆嘶吼,还可以将陈列在四周墙壁上的黄鸭等当作假想敌,肆意捏、放声尖叫;另外还有水床、攀爬、剧本杀、撸猫、星空魔幻城等各类玩乐项目。

该品牌创始人黄晖告诉记者,活动场馆在2018年就开始运营了,设置了近百个场景,而解压主题的项目则是去年正式上线,目前情绪宣泄类的打砸酒瓶、呐喊屋、水床、分娩体验等客流量较大,项目还在进一步开发中。

随后,记者先后走访世茂、SM等商圈发现,不少潮玩店、精品店也集中上架了宣泄类的仿真玩具,如几乎能以假乱真的包子捏捏乐、面包捏捏乐、弹力球等,还被标出“减压”“解压”等字样,柜台前购买、体验的市民也是络绎不绝。

客群

年轻人为消费主力 高中生占四成以上

黄晖表示,解压馆的目标客群就是初高中生、年轻女白领等,这部分人学习工作压力比较大,也愿意尝试新事物。就目前运营的情况来看,来体验的客群有七八成是女性,其中高中生大致占40%,尤其是到了暑假寒假,学生群体到访量更会达到高峰,另外还有小情侣或者准妈妈也会选择来体验“分娩项目”。

刚结束高考的王同学表示,最近感觉压力很大,便约上朋友一起到解压馆体验了一把。“解压项目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但是体验了几个发泄类项目,确实感觉到轻松不少,还有一些场景布置得很梦幻,适合拍照。”她说。其同行的伙伴也表示,“来玩的多是年轻女生,感觉都是奔着拍照来的。”

在SM负一层的精品店,工作人员小妮表示,店内捏捏乐系列挺畅销,购买的人多是年轻女性,学生更是不少。

值得注意的是,解压馆、解压玩具的走红,也反映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解压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需求。对于解压市场需求的客群年轻化,心理学博士、闽师心理教育研究院院长李春苗分析,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及学生间人际关系等,心理压力堆积到一定程度就需及时宣泄。

难点

解压项目趋于同质化 客群复购率不高

“解压馆属于沉浸式体验展览馆,从整个行业环境来看,复购率确实不高。”负责某解压馆线上事务的毛国益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此外,业内项目趋于同质化,比如打砸、呐喊等很常见,而且价格竞争较为激烈,要想受到消费者欢迎,还需要在产品创新性、消费多元化、服务精细化、增强用户体验等方面“多管齐下”,做出品牌才是长久之道。

一位分别在上海和厦门体验过解压馆项目的杨同学向记者反馈,感觉解压类项目都差不多,情绪发泄类的打砸酒瓶、呐喊等,萌宠治愈类的撸猫、撸狗,运动健身类的攀爬,更加文艺一点的就是引入国风元素的变装,自己上次在馆内玩了半个多小时,大多数时间是在拍照打卡。

有业界人士坦言,解压馆的玩法类似于售卖新鲜感。不可否认,新登陆一座城市,解压馆往往能够顶着“新奇”的标签吸引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年轻群体,迅速圈粉,但如何保持市场热度,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观点】

市场需求不小

看好行业发展

解压馆会是一门好生意吗?黄晖告诉记者,自己名下的解压馆已经在深圳、南昌、广州等地有二十多家直营店,目前均在正常运营。“体验行业的短期爆发性很高,我还是很看好解压馆这个项目。”黄晖表示。

黄晖也坦言,在厦门,解压主题上线不算久,还在推广起步阶段,工作日客流量一般只有几十人,周末可以超百人,而在寒暑假等节假日客流量会达到500人以上。

“主要在小红书、抖音、美团、大众点评等线上平台推广,受前期疫情影响,目前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黄晖说,后续会增加主题、更新产品。

李春苗认为,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心理压力倍增,使得减压需求越来越强烈。而解压玩具、打砸、呐喊等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宣泄、释放压力的作用,所以这类产品的市场需求从很长一段时间看,还是非常大的。

【提醒】

若宣泄和运动难减压

需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李春苗表示,目前减压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运动健身、宣泄等情绪表达、切换场景(做一些自己喜欢,又和原来生活模式不一样的事情)、和朋友聚会聊天等都有一定帮助。解压馆里的打砸、呐喊等项目和很多心理咨询中心里的发泄室形式差不多,都属于情绪宣泄类,对减压还是有一些帮助的。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大家坚持适度运动,比如跑步、游泳、跳绳等,但是强度不要太大,可以在工作、学习间隙的碎片化时间,少量多次进行,一次十几二十分钟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大家发现宣泄、运动等方式未能解决实际问题,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