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让3D打印不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记济南市“海右计划”产业领军人才、上海海事大学教授陈海
“我们获奖的项目名叫‘射频感应等离子体技术生产3D打印球形合金粉’,听上去比较拗口,尤其是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讲的确难懂。”每次向人提及自己在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上的获奖经历,上海海事大学教授陈海总免不了要先把项目解释一番,“如果我们将题目中的几个名词拆解开,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 “就如同传统打印机,打印总得需要原材料,若没有,那便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陈海说:“3D打印涉及铺粉工艺,需要原料粉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为此对原材料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了破解球化技术难题,从2012年开始,陈海便带领团队开始了技术研发,陈海说:“整个研发阶段我们也走了不少弯路,主要集中在功率、电子元器件设计等方面,但通过研发人员的多年攻关,最终一一解决,不少技术还获得了专利。” 到了2019年,陈海的项目成果终于落地,创新了难熔金属球形合金粉规模化生产领域技术,生产出了高品质射频感应等离子体球化技术制备的球形合金粉。 提起济南,陈海其实此前就与这座城市有了交集。早在项目研发阶段,来自济南的企业华科创投就曾对其提供支持。等到落地,陈海更是发现了济南的诸多优势,“位于天桥区的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十分齐全,同时济南区位优势也很明显,到上海只需要3个多小时的车程,人员往来非常方便。” 与济南接触之后,真正让陈海下定决心的助推力还有济南的营商环境。“我与济南的招商团队初次相见是在江苏的一个活动现场,一见面就被他们专业、诚恳的态度打动了。此后,我又专门来了一趟济南,而后落地的相关事项迅速被敲定。”陈海回忆道。 “首次知晓创新创业大赛时项目还没落地。”谈及参赛经历,陈海表示,这是济南优质营商环境的一个体现,“当时,天桥区科技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有这个创新创业大赛,并提醒我们一定不要错过。” 获奖之后,项目获得了济南市200万元、天桥区100万元的资金扶持。“万事开头难,很多时候都是难在资金上,尤其是像我们这种教师,自有资金相对短缺,前期政府给予我们的资金扶持,帮助项目迅速走上正轨。”陈海说。 真金白银之外,陈海更看中参赛以及入选济南市“海右计划”产业领军人才为其带来的无形资源。“一方面,创新创业大赛提升了我们在行业内的影响力,获奖不久,就有郑州的一家企业主动上门寻求合作;另一方面,企业的朋友圈也越来越广泛,这有利于企业做好成长性规划。”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陈海不再满足于上游金属粉制造,他表示,未来公司将突出自身技术优势,立足3D打印球形金属粉市场推广,兼顾拓展下游产业(3D打印金属结构件),形成3D打印完整产业链,促进济南相关产业的科技发展及产业链的建立。(本报记者郝磊通讯员黄寿赓)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