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

高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
2024年08月14日 00:00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青海日报

高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

郑 波

基于现实维度分析,产教融合的实施逻辑是“以产业为导向,以教育为手段”,即在产业主体与教育主体深度合作、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为特定产业培育具有适应性、实战性、创新性等综合素养的人才。聚焦物流专业分析,作为一个多元要素构成、多个领域交叉的学科,每一个构成部分(如仓储、配送、运输等)的变化,都会深刻影响物流人才的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选择。故此,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存在天然耦合性。一方面,高校物流专业必须与各类物流企业保持高频联动,实时了解产业政策与行业动向,在此基础上进行师资、教材、路径等方面的调整,从而增强物流专业与物流职业的适配度。另一方面,高校物流专业必须融入真实物流行业情境,才能充分获取“以产促教”赋能,反过来向物流企业输出契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因此,在产教融合视域下,探索高校物流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现今高质量物流管理的应有之义。

基于通专融合理念,构建“三重融合”实践教学体系。“通专融合”是应对高校物流专业课程种类多样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物流人才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该理念构建“三重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既能够形成物流专业“通识+专业”教学内容形态,也能够通过物流专业通识课、专业课的不同场景及手段,实现对物流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拓展。其一,实施“课外+课内”融合。产教融合中的产业主体负责提供课外资源、构建课外生态(如实践设备),教育主体则负责引入、传授、内化,两主体联合为“通专融合”提供落脚点。其二,实施“线上+线下”融合。鉴于“物流链”设计原理等部分通识内容较为抽象,可以在“以产促教”支持下打通线上、线下界限,在线上讲解物流理论、概念、模型等,在线下参照真实物流产业链,逐一对比构成要素与现实形态。其三,实施“理论+实操”融合。产教融合为物流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理实一体化”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物流场域、接触真实物流操作,有助于学生发现物流理论与物流实操的参差,促进知识与能力的深度结合。

基于产业创新趋势,构建“知行合一”实践教学体系。当前,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是新技术、新设备及新模式不断涌现,如智慧物流技术、无人配送设备、共享物流模式等。受物流产业创新趋势影响,物流领域的“产教融合”模式出现了不同步、不协调的现象。具体地说,就是物流产业维度要素更新过快,而物流教育维度要素(专业知识、实操技能等)相对停滞。针对这一情况,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主体应探索构建“知行合一”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从物流专业教学内容革新切入,快速响应物流产业变化,引入多学科前沿资源及多样化先进技术。例如,围绕智慧物流技术构建项目化教学内容,将网络订单、物联系统、无人派送、信息溯查等知识点相融合,帮助物流专业学生“知行合一”地理解新型物流模式。另一方面,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打造多元化教学、多层次教育体系,如学徒制、书院制、双元制等,让物流专业学生在“知行合一”训练中拥有更多选择。

基于订单培养需求,构建“校场中转”实践教学体系。较之设计、营销、管理、经济等“宽口径就业”相关专业,高校物流专业输出的人才在职业选择上自由度较小,大多进入专门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职能部门。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订单培养”方式,构建高校与物流行业的“全天候、全场景”合作关系,既有助于物流专业学生熟悉特定物流企业(如EMS、顺丰、三通一达等)的业务流程,也能让“专业与就业”的衔接更为流畅。为此,高校可以通过构建“校场中转”实践教学体系,将产教融合效能充分发挥出来。具体而言,就是在高校内部或周边建立“中转站”,实现物流行业场域与高校教育场域的深度融合。“中转站”除了正常承担物流业务运转之外,还可以通过完善的订单、仓储、运输、配送一体化系统,承担特定的物流专业教学任务。例如,为了让物流专业学生了解“一件商品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完整流通过程,可以以“中转站”为平台,带领学生追溯商品信息、还原快递流程、参与物品派送等,从而对典型物流企业运行模式形成系统了解。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开设专班”实践教学体系。物流是现代社会运转的基石之一,它与众多其他行业相结合,衍生出全新的生产方式,诸如生鲜物流、医药物流、电商物流等物流行业的次生概念。从高校物流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出发,高校应通过构建“开设专班”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职业发展助力。一方面,以开设“物流专班”为前提,构建产教融合组织。例如,生鲜物流专班开设后,高校应与本地域内物流头部企业、生鲜行业协会、超市、农产品生产单位等建立合作关系,打通生鲜产品采集(果蔬采摘、鱼虾捕捞等)到商超零售、再到餐桌供应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各司其职、相互协同,深化产教融合功能机制,即以“物流专班”为中心聚合多元主体,各自发挥优势,明确自身任务。例如,围绕生鲜物流专班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可利用自身人才及技术优势打造“生鲜物流数智化管理系统”,学生利用该系统,对校企融合背景下的物流合作项目进行创新、升级,如引入射频识别、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要素等。

整体上,当物流产业要素介入、渗透到高校物流教育场景之中,物流专业教育整体更偏向于人才的实践能力塑造,正因为如此,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物流专业教育更要强调实验、实操、实习、实训等教学内容(项目)。同时,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高校物流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在于“协同供应”,找准高校与企业利益平衡点,关切两者共性诉求,以保障产教融合机制能够长效发挥作用。

〔作者:郑波,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2年度一般课题“1+X证书制度下高职管理类专业群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课题批准号:K22YG318329)。〕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