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航延信息不对称困境(附图片)

打破航延信息不对称困境(附图片)
2024年08月28日 00:00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中国民航报

呼和浩特机场多措并举提升航延信息服务质效——

打破航延信息不对称困境(附图片)

本报记者王艺超通讯员胡波

近年来,旅客对航班信息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而航班延误信息不对称则成为机场普遍面临的困境之一。有时候,旅客通过手机短信或网络渠道早已收到航班延误信息,但机场航显屏、登机口、广播等可能迟迟未同步。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航空公司与机场业务系统存在信息壁垒,双方仍然采用传统的电话传递航延信息的方式,信息传递效率低,航延信息处理能力不足。为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呼和浩特机场依托技术力量,多措并举提升航班延误信息服务质效。  再好的餐食、再好的饮品,也抵不上一条精准及时的航班动态信息。  每年7月~8月,在全国多地同时进入雷雨季节的时刻,民航业也迎来了暑运高峰。而当热火朝天的暑运遇上密集的雷雨天气时,大幅增长的延误航班数量也给旅客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长期以来,中国民航高度重视旅客出行感受,并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航班正常水平。然而,民航业作为“靠天吃饭”的行业,当遇上雷电、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时,航班正常性难免受到影响,此时及时发布航班延误信息就变得至关重要。  “民航局领导曾指出,‘再好的餐食、再好的饮品,也抵不上一条精准及时的航班动态信息’”。呼和浩特机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暑运旺季航班长时间延误多发这一情况,呼和浩特机场积极落实民航局关于做好航班延误信息发布工作要求,多措并举加强空管、机场、航空公司等民航单位的航班信息互通共享,做好旅客航班动态信息告知服务。  “‘多措并举’这个词包含了我们在提升航班正常率方面的很多努力”。呼和浩特机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今年为例,在暑运和雷雨季节到来之前,5月13日,呼和浩特机场提前研判雷雨季节航班延误形势,向各航空公司发布《关于及时发布航班延误信息的业务通告》(以下简称《业务通告》),要求相关航空公司按照《航班正常管理规定》,及时主动向呼和浩特机场同步航班延误信息,注意航班延误信息时效性,早决策、早通知,避免航班延误信息不对称。  为了让航班信息传递更加顺畅,《业务通告》还明确了航空公司航延信息发布总体原则、发布时限、发布方式。同时,为方便各航空公司传递航延信息,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建立了呼和浩特机场航延信息专用通报群(以下简称“专用通报群”),助力各航空公司通报航延信息。  截至发稿时,2024年雷雨季节,呼和浩特机场已通过该平台完成航延信息传递约1680条,为机场、航空公司双方节约通话时间约6720分钟。同时,专用通报群对航班延误信息通报标准用语进行了规范,防止双方因理解歧义造成信息传递错误,以确保信息传递质量。  通过与基地航空公司加强A-CDM系统建设及应用,就能解决48%的信息传递堵点问题。  专用通报群的建立,为航延信息通报开辟了新渠道。“过去,每到雷雨季节,机场和航空公司等单位都要保持密切沟通,而打电话是我们传递航延信息最主要的方式。”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电话提升了各民航单位之间的沟通效率。然而,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航班量日益增加,雷雨季节的保障压力越来越大。仅靠打电话这种传统沟通方式,机场、航空公司处理航班延误信息的能力无法“追赶”上延误航班数量的增长。  以呼和浩特机场为例。每到雷雨季节,呼和浩特机场单位小时内等待处理的航延信息可达30条~40条。而在相关信息传递过程中,按照电话通报、台账记录、复诵、录入、复核、发布各环节计算,每处理1条航延信息至少需要4分钟,单个席位处理航延信息的能力为15条/小时。航班延误信息处理效率和能力较低成为航班延误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解决上述问题,呼和浩特机场首先将目光投向基地航空公司。数据显示,基地航空公司在呼和浩特机场的航班量约占整体航班量的48%。如果能通过与基地航空公司加强ACDM系统建设及应用的方式“先迈出半步”,那么呼和浩特机场就能解决48%的信息传递堵点问题。  “这将取得显著效果”。呼和浩特机场工作人员表示,“7月7日,呼和浩特机场与基地航空公司在A-CDM系统中执行了专门用于航延信息传递的流程,包括航延信息提交、航延信息确认、航延信息发布、航延信息流转、航延信息闭环等方面。”  呼和浩特机场各基地航空公司运控部门接入了呼和浩特机场A-CDM系统,用于信息互通共享。航空公司端可将航延信息按流程同步共享至机场A-CDM系统中,经机场运行指挥中心确认后,通过A-CDM系统发布至机场各信息下游单位,最终发布至旅客及各保障单位。“当航班延误发生时,机场运行指挥中心也会主动‘握手’,通过A-CDM系统提醒航空公司及时更新航延信息,确保航延信息的时效性。”上述工作人员说。  机场与航空公司通过强化A-CDM系统共建,实现了双方“无声”传递航延信息,取代了传统的电话传递航延信息的方式,处理效率和处理能力约提升8倍,同时有效节约了机场、航空公司双方的电话通报量、电话占用时长、通话费用等资源。与电话传递航延信息相比,新方式信息准确率更高、可溯源性更强。  若建立全国民航航班延误信息共享发布平台,可实现航延信息自动、同步、共享发布,有效解决航延信息不对称、不同步的问题。  通过建立专用通报群以及与基地航空公司加强ACDM系统共建,呼和浩特机场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航班延误信息通报的“时间焦虑”。然而,在“先迈出半步”之后,另外“半步”以及更多“前进步伐”也需要加快走起来。  航空公司、空管、机场信息系统不统一导致的航班延误信息不对称、不同步,是整个民航业面临的共同痛点。想要消除这个痛点很难,但呼和浩特机场工作人员还是想试一试。2023年,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提出了建立全国民航航班延误信息共享发布平台(以下简称“航延信息发布平台”)的设想,并将相关建议提交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  在这份建议中,各航空公司均可在航延信息发布平台上同步共享航班延误数据信息,而加入《中国民航运行数据共享协议》的机场可自动获取航空公司共享的航班延误信息,并同步向旅客和机场保障单位发布。“如此一来,就能够有效解决航班延误信息不对称、不同步的问题”。  这一建议很快就得到了民航局认可,并于2023年11月在全国民航运行数据第四次联席大会上讨论通过。根据局方建议,呼和浩特机场计划与民航二所就机场保障计划数据服务项目合并共同申报立项,通过加入《机场保障计划数据服务合作协议》,完善数据标准,组织相关航企先期试点应用。  在人工智能(AI)技术、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呼和浩特机场将紧跟智慧机场建设步伐,与各民航单位共同努力打破数据壁垒,实现航班延误信息自动、同步、共享发布,从而让旅客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精准及时的航班动态信息。此举也将为中国民航智慧机场建设贡献呼和浩特机场力量,不断提升机场航班延误信息服务质效,满足旅客日益增长的航班信息服务需求。

制图/王世鑫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