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
□雷铮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浪潮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刻影响,高校思政教育也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机遇。数字技术的介入让思政教育的内容建设、传播方式、育人效果得以全面提升,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数字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不仅体现在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方式的现代化上,还在于管理模式的智能化升级,形成多方协同的全新教育生态。
数字技术在内容建设方面带来了显著变化。以往的思政教育内容往往依赖于课堂讲授和教材材料,局限于纸质资源和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且缺乏吸引力。而如今,基于数字技术,高校能够创建、整合和共享大量的数字化资源库。这些资源库可以包括文本、视频、音频、虚拟现实(VR)模拟等多种形式,丰富了思政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学校还能够精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兴趣特点,根据不同的受众需求开发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课程内容,从而打造更具针对性的思政教育体系。
新兴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场景。虚拟现实技术创造了沉浸式学习环境,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历史事件、模拟社会现实问题、参与互动性强的教育活动,从而让思政教育不再是纸面上的理论灌输,而是可以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践探索。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加深了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使思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真实,增强了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在传播方式上,数字化平台的建立使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大大增强。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依赖课堂讲授,存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现代的数字化技术使教育的时空界限被打破。高校通过开发移动端学习APP、构建在线学习平台、开设线上课程等方式,推动思政教育向“随时随地学”转变,使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方式与学生的生活节奏更为契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灵活性,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愿,也使思政教育能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持续深化。借助社交媒体平台,高校思政教育还可以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内容发布,在全社会范围内扩展影响力,形成社会共鸣。
数字化手段的运用也显著提升了思政教育的互动性和参与感。思政教育的成效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互动元素是增强教育感染力的关键。通过线上讨论、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互动活动,学生不仅能够表达对思政内容的思考和见解,还可以在交流中拓展思维、深化理解。这样的互动形式打破了传统课堂中师生间的单向交流,搭建起双向沟通的桥梁。部分高校还尝试通过社交媒体开展话题讨论,鼓励学生在平台上发表观点、分享体会,使思政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教师能够实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互动反馈,动态调整教学方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数字技术为高校构建智能化的思政教育管理体系提供了全新思路。以往的思政教育效果评估多依赖于学生的纸质反馈和教师的教学总结,反馈过程较为滞后,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即时优化。基于数字技术,高校能够建立数据化、可量化的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能够实时追踪学生的学习行为、线上互动等数据,形成智能化的思政教育“画像”。高校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精准评估,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数字技术的智能分析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长期监测,使学校在重大社会事件、学生舆情波动等情况下及时做出应对,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管理效率和科学性。
数字赋能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但同时面临信息素养提升和数据安全保障的挑战。高校需通过培训提升教师数字化技能,加强数据保护,确保教学合规。
本文系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中国共产党青年政策的百年探索与实践研究”(22JDSZ305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讲师)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