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艾灸机器人,欲与“老中医”试比高

智能艾灸机器人,欲与“老中医”试比高
2024年12月04日 00:00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山西晚报

智能艾灸机器人,欲与“老中医”试比高

由山西技术团队研发,目前已经走上临床

  • 扫码看视频。拍摄:梁成虎制作:张舒敏

  • 12月3日,在山西创新中心入驻企业山西大唐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艾灸机器人体验室,一款机器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款智能艾灸机器人根据中医艾灸原理,将艾条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传递到人体经络系统,调动人体免疫功能。

    “这款智能艾灸机器人能够精准模拟医生的手法进行施灸治疗。医生通过简单的操作,可以轻松指挥机器人,为患者实施悬灸、雀啄灸、回旋灸、循经灸、往复灸等传统中医灸法。”山西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山西大唐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省博士创新站领衔博士张天生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艾灸机器人进入临床,是对传统中医智慧的一次创新传承,标志着中医传统疗法艾灸诊疗迈入智能化时代。

    不会疲惫的“智能艾灸机器人”

    走进艾灸机器人体验室,一台台智能艾灸机器人正静静地等待着它们的“客人”,一股温馨而又不失科技感的氛围扑面而来。“这台带有‘智慧大脑’智能艾灸机器人,其采用具备视觉识别、运动控制等技术的机械臂,像人的手臂一样灵活,能够标准化地执行艾灸操作。”山西大唐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晓斌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说。

    12月3日上午,山西创新中心某入驻公司员工小张,来智能艾灸机器人体验室施灸。通过安装在手机上的操作小程序,赵晓斌启动智能艾灸机器人,装有艾条的机械臂,缓缓移动到小张背部上方,为他实施循经往复灸。“平时伏案工作时间太久,肩膀和腰总觉得不舒服,今天艾灸机器人给我治疗后,感觉身体舒服多了。”小张告诉山西晚报记者。

    山西大唐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推广和应用中医药科技的公司,2019年起,该公司与山西针灸学会、中北大学、哈工大技术团队合作研发针灸机器人,2021年通过临床验证,目前已进入临床应用。

    传统的灸法往往难以持续保持高质量的手法,如循经往返灸、雀啄灸和回旋灸等,因为一旦操作时间久了操作者容易疲劳,导致手法不规范,进而影响治疗效果。相比之下,智能艾灸机器人可以长时间保持精确的手法,不会感到疲劳,并且能够标准化地执行各种灸法,从而保证治疗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智能艾灸机器人集成了精准定位、智能控温与自动施灸等功能,使用者可远程调控艾灸温度、时间,确保使用安全便捷。“目前,我们没有收到过智能艾灸机器人施灸治疗烫伤人的反馈。”赵晓斌说。

    能够学习升级的“智能艾灸机器人”

    艾灸,这一中医疗法历史悠久,可上溯至远古。古人发现艾草燃烧产生的温热效力施于穴位,能调和气血、温通经络、扶正祛邪,在千年传承里,艾灸于宫廷为皇室养生,在民间是百姓祛病良方,诸多医籍对其均有记载。

    “艾灸过程中存在效率低下、稳定性差、疗效不一致、操作费时费力等问题。研发高效、稳定、智能的艾灸设备具有重要意义。”张天生说,智能艾灸机器人具有精准控温、智能定位等技术,可提升艾灸效果与安全性,并且为患者提供稳定、标准化的艾灸治疗,减少人为差异,优于传统艾灸。

    机器人、治疗仪、可穿戴设备……近年来,前沿技术在中医疾病诊断、临床治疗和患者康复等领域广泛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时代来临,艾灸机器人的发展也有了更多可能。

    “智能艾灸机器人带有的‘智慧大脑’,能够升级,未来可以实现个性化艾灸施灸。”张天生说,随着技术进步,智能艾灸机器人能够收集多维度临床数据,用深度学习构建模型,依患者健康信息生成穴位组合、时长与温度曲线等定制方案,提升治疗针对性和有效率。设反馈模块,依用户评价优化后续方案,达成自适应闭环服务。

    “未来,我们将为智能艾灸机器人开发语音交互,实现语音指令操控与信息反馈,便利用户操作,方便老弱群体使用。”赵晓斌说。

    山西晚报记者 梁成虎

    链新闻

    “AI医院”来了吗?

    到医院看病,迎面而来的可能是智能机器人;检查结果出来,人工智能迅速给出诊断意见……随着AI技术飞速提升,诊疗应用越来越广。

    人工智能当家的“AI医院”是不是真的来了?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在一些新闻中亮相的“AI医院”,实际是AI辅助诊疗技术的应用。医疗创新在提速,但安全监管的“闸门”仍在人类医生手上。

    看病更便捷?“医疗+AI”是趋势

    近日,一家研发机构称,即将上线一款“AI医院”人工智能大模型:AI医生通过“阅读”医学文献、“诊疗”虚拟病人,不断自我进化,未来有望介入真实的医疗应用场景,辅助人类医生完成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这一大模型目前并未投入医院实际应用。不过,AI技术在一些医疗机构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在浙江,乌镇智能医院自去年开放以来,不到10名医生与一批智能导诊机器人,已经接待了数千名患者。通过AI技术,这家医院还可以快速分析人体健康大数据,形成个性化的智能健康评估结果。

    专家表示,“医疗+AI”前景广阔,无论患者还是医生,都将在这场科技革命中受益。

    AI直接看病?还得医生“拍板”

    一位医生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案例——患儿两次住院,前后历时近一年,专家确诊其患有十分罕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人工智能几分钟就给出了同样的诊断。

    不过,即便AI能大大提升看片、审方、诊断等医疗工作的效率,最后“拍板”的仍是身穿白大褂的医生。

    今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涵盖了医疗服务管理、基层公卫服务、健康产业发展和医学教学科研4大类84种具体场景,力求全方位发挥AI的优势。

    其中,从辅助诊断、辅助决策,到辅助治疗、辅助规划手术,“辅助”是AI医疗的一个关键词。

    上述由医生团队发起、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在上海一家医院已经投入应用,给医生提供辅助。医院负责人介绍,这个大模型的特色是来源于医生、服务医生,将成为与医生共同在医学领域深度探索的有力工具。

    “AI医院”会来吗?监管将更完善

    尽管人工智能看病水平越来越高,但AI医疗还面临不少挑战,真正意义的“AI医院”更需迈过多重门槛。医疗安全风险如何防范?医疗数据如何确保安全?需要制定一系列监管标准以避免技术滥用。

    此前,国家药监局发布了《人工智能医用软件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明确提出人工智能医用软件产品管理属性和管理类别的判定依据。专家表示,这有助于保障AI医疗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游茂表示,目前我国AI医疗器械的大多数研究产出都集中在医学影像类,技术发展有同质化倾向,“决策规则”领域研究几乎空白。此外,高质量数据仍然较为缺乏,真实世界数据应用实现机制还需进一步建立。

    游茂认为,医学AI需要构建一个全生命周期动态评估体系,覆盖质控等标准体系、临床准入体系、临床应用评估体系和真实世界数据。这些将为AI医疗器械的科学监管提供框架和决策依据。

    据新华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