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劳动报
空闲时间,你是不是也习惯刷下视频,看会儿微短剧?随着中国网络视听行业的迅猛发展,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形式,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并迅速成长为不可忽视的市场力量。
据艾媒咨询预测,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500亿元人民币,而至2027年,这一数字将跃升至1000亿元以上。一方面,微短剧凭借其短小精悍的特点迎合了当代快节奏生活方式下观众碎片化时间的需求;另一方面,它也为众多内容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然而,在微短剧蓬勃发展的浪潮之下,内容乱象也层出不穷,浮现了诸如“霸总”题材霸屏,题材陷入套路化,充斥着不切实际的情节和浮夸表演;中老年题材则被低俗、狗血的剧情所占据,刻意制造冲突,脱离现实生活;甚至有不法分子借助AI技术对经典古装剧恶意篡改、公然造假,挑战行业底线,严重损害了行业的公信力。
在最近一段时间,面对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分别针对“霸总”“中老年题材”“AI技术”等显著问题,连续发布多项管理提示,旨在引导微短剧行业健康发展。这样的管理提示可以说是一场 “及时雨”,为微短剧行业带来了规范和引导。
针对 “霸总” 题材,强调要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传递正向价值观,避免歪曲企业家形象,为观众呈现更加立体、真实的角色;对于中老年题材,提出 “三鼓励、三扭转” 的管理要求,提倡塑造正面形象,关注该群体的真实情感需求和社会贡献,而非制造冲突或扭曲价值观念;对借助 AI 造假等行为则是要进行严厉打击,维护行业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在微短剧持续火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这样的管理提示很有必要。但是,管理提示毕竟不是行政处罚,必要的时候,还是要出台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从根本上让行业治理有规可依,让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的腰板更硬一些。
与此同时,如果想让这个新兴产业走得更远、更好,逐步走向规范化、精品化,行业的自律和自治,从业人员的内功提升,是关键之源,只有当所有参与者都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并为之付出实际行动时,才能确保这个行业健康稳定地向前迈进。
因此,从业人员要端正创作态度,回归内容本质,摒弃追求短期流量的心态,不再依赖低俗狗血剧情吸睛,而是要秉持匠人之心,深入生活,挖掘有深度、有价值的故事,以真实动人的情节和饱满的人物形象吸引观众,打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其次,要提升制作水平,注重品质细节,从剧本打磨到演员表演,从画面呈现到后期制作,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提高微短剧的整体制作质量,使其从 “快餐式”向“精品化”转变;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来辅助创作时,必须坚守道德底线,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防止技术被滥用造成负面影响。
外有政策引导,内有创作者锤炼内功,以匠人之心对待每一个项目,精心打磨剧本、优化制作流程、提升演员表演能力,微短剧有望在未来实现价值与流量双丰收,打造出既符合市场需求又能传递正能量的好故事,成为网络视听领域的重要力量,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 王卫朋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