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
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版权产业化之路
2025吴冠中陶瓷版画“春又至”主题发布会暨中国景德镇陶瓷版画直播间线上推介会发布会现场。
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供图
瓷都景德镇千年窑火不熄,在数字技术赋能下,正书写着新时代的陶瓷故事。
不久前,在由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陶瓷版权交易中心)举办的2025吴冠中陶瓷版画“春又至”主题发布会暨中国景德镇陶瓷版画直播间线上推介会上,12幅融合陶瓷与版画艺术的春季主题作品惊艳亮相。每幅作品均取得艺术家高清数字版权授权,采用国际版画标准限量发售,这种跨界创新不仅赋予作品独特的收藏价值,更通过20余个景德镇代表性直播间同步推广,有效破解了传统陶瓷版画流通渠道窄、辨识度低的痛点。
科技赋能陶瓷版画版权保护
作为同源中华文脉的传统艺术,陶瓷与版画在工艺美学上各具特色,如何使这两种千年技艺既传承精髓,又与当代审美、国际视野接轨,成为景德镇陶瓷产业创新的重要课题。
发布会现场,观众通过扫码即可获取作品数字身份卡,体验科技赋能的版权保护新模式。这个看似简单的扫码动作背后,是陶瓷版权交易中心联合技术团队开发的区块链确权系统。每件作品在创作之初即被赋予了唯一数字身份标识,从泥坯塑形到釉料调配,从画师落款到窑火淬炼,全链条信息被精准记录。
“数字技术正在重构景德镇陶瓷产业的未来,陶瓷版权交易中心正在积极布局数字领域,构建陶瓷版画产业服务新生态。”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常务副总经理胡博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过去,爆款陶瓷常遭仿品低价冲击,市场秩序混乱;同时,传统销售渠道单一,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面对市场挑战,陶瓷版权交易中心率先布局数字新基建,构建了陶瓷版画产业服务新生态。据胡博介绍,陶瓷版画是版权交易中心与华艺拍卖首次系统提出的细分艺术领域,将陶瓷和版画两个诞生于中华民族的千年艺术有机融合,每幅作品都取得了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作品高清数字版权授权,采用国际版画标准限量发售,兼具收藏价值、稀缺性和传播性,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未来,陶瓷版权交易中心将全力推动陶瓷版画的市场推广、销售、拍卖以及有序流通,让更多的艺术爱好者、收藏者、投资者感受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胡博说。
数字革新驱动陶瓷产业转型
这种跨界尝试背后,是景德镇陶瓷产业转型的深层需求,但在胡博看来,数字技术在陶瓷领域的应用场景远不止于此,还有许多可应用的细分领域。
在市场推广端,陶瓷版权交易中心创新“数字版权+直播电商”模式,与20余个景德镇头部直播间进行战略合作,通过专属链接实现“所见即所购”。消费者在观看直播时,不仅能欣赏到陶瓷版画的细节之美,还能同步获取区块链确权证书,这种透明化的消费体验有效提升了市场信任度。
“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版权保护难题,更打开了产业发展的想象空间。”胡博介绍,2024年,该中心与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景德镇陶瓷交易运营中心,为文化产业中的版权保护和数字资产交易提供有力支持,有效促进陶瓷市场消费潜力的释放。目前,线上交易平台登记的产品数量累计超4万件。
记者了解到,陶瓷版权交易中心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名坊园,由景德镇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牵头发起,自2021年7月获批以来,该中心得到了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坚持“大平台、大数据、大运营”理念,采取国有控股、市场运营模式,集聚、整合各类版权专业服务资源,为版权机构、权利持有人和使用人提供专业化、全方位的作品登记、确权、保护、推广、交易、咨询服务,努力实现“一个中心、三大平台”的战略目标——打造立足瓷都、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国家级陶瓷版权交易中心,构建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陶瓷版权公共服务平台、综合交易平台、产业聚集平台。
“自成立以来,陶瓷版权交易中心不断拓展业务和服务边界,微信公众号上线了‘昌南艺数’平台,推出‘艺术家+内容+版权+实物+拍卖’的多元业务形态;版权综合服务平台在江西省作品登记体系内首次引入区块链技术,让作品登记、存证上链并同时颁发版权登记证书、区块链存证证书,更好地保护版权所有者权益。此外,还与多方积极合作,探索古瓷片交易、数实结合、版权质押等模式,力争打造完善的版权保护、应用、流转生态体系,努力探索出一条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版权产业化成功之路,为版权强国建设贡献陶瓷版权交易中心的力量。”胡博说。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