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论文,AI只能辅助不能替代

写论文,AI只能辅助不能替代
2025年03月30日 00:00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

□张子言

临近毕业季,国内多所高校发文规范学生借助AI进行论文写作的行为。目前,有不少商家和社交媒体账号将“AI论文写作”作为幌子,声称能提供AI快速生成论文的服务。

随着技术进步,各类AI的应用已势不可挡。然而,AI成为论文“第二作者”引发过度依赖、学术不端、内容良莠不齐等问题,亟待厘清边界,制定相关规范。

AI生成内容本质是计算而非创作,不具备独创性。“独创性”描述了作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自由意志是独创性的根源,体现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有创造性的思考和选择。AI论文代写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语言处理训练结果的应用,而非有意识的、有目的性的思考或创造。训练过程是在一定文本素材的基础上,输入前文的词语序列,逐个测算之后词语的分布概率,由此学习字词句之间的关系、上下文逻辑和语法规则等,最终训练出对人类语言的理解能力。人工智能的“创作”对于文本的真实性不负责,甚至不能理解这些输出结果的意义,既不符合学术论文对于学生学术素养的要求,更谈不上价值判断、审美体验和情感表达等人类创作的本质特征。

从人工代写到人工智能代写,学术诚信问题故态复萌。使用AI代写论文的行为,本质上是学术不端。学术诚信问题由来已久,无论是找人代写论文,还是用人工智能批量生成所谓“研究成果”,都是对学术精神的严重伤害。学术诚信绝非一纸空谈的道德规训,学术不端不仅影响学生个人成长发展,还会败坏学术风气、浪费学术资源、阻碍研究创新。算法生成的内容看似辞藻华丽,实则空洞僵硬,埋葬的是研究者独立思考与求索真理的珍贵品格。

厘清AI工具的使用边界,使之符合相关学术规范,方能为己所用。科技浪潮滚滚向前,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不能一禁了之。AI并非洪水猛兽,然而在被我们自己的发明奴役之前,当及时树立正确的技术观。纵观史上数次技术飞跃,人的实践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不断改进的实践工具而被极大地放大与强化的。为使学生不为物累,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科研创新、学术素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AI,保持个人的主导以及独立的思考,将AI作为自己的助手,让学术研究事半功倍。

技术革新不可阻挡,但学术尊严不容消解。AI作为工具的双刃剑效应,考验着使用者的智慧与底线,与其纠结“用不用”,不如明确“怎么用”。学术之路道阻且长,唯有脚踏实地,在坚守学术诚信的基础上明确AI工具“辅助”与“替代”的边界,方能在求真路上行稳致远。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