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霉橘子当商品 网购何以频现危险噱头

发霉橘子当商品 网购何以频现危险噱头
2025年04月02日 00:00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健康报

□唐传艳(医生)

近日,“发霉橘子卖出500元”的网络消息,让一些网友直呼“错过了商机”。发霉橘子本该是垃圾桶里的废弃物,如今却被有些网店当作生物实验品,专门针对学生销售。卖家以“自然霉变”“实验专用”为噱头,买家或出于猎奇,或误以为能以此搞科研,双方默契地回避了霉变食物有健康威胁这一基本事实。这种将危险废物转化为商品的行为,既是对常识的挑战,也是对科学精神的曲解。

让人担心的是,在交易平台销售的危险废物并非发霉橘子这一种,还有“米饭霉菌”“蘑菇霉菌”等。此前,“养臭水”在学生中间风靡,各种“腐料”也经由网络销售。网购频现危险的噱头,这种现象值得社会反思。在流量为王和赚钱至上的交易环境中,猎奇与炒作往往模糊了合法与违规、安全与危险的边界。商家利用信息差制造伪需求,买家为满足好奇心忽视隐患,双方一拍即合,进而让交易沦为一场危险的游戏。

此类交易对公众健康和市场秩序的危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发霉橘子滋生的青霉菌可引发呼吸道疾病甚至肺炎,其孢子若在运输中泄漏,接触者轻则过敏,重则面临真菌感染风险。遏制此类乱象,必须从多个层面构建堵截的防线。交易平台对“发霉物品”等明显存在健康风险的物品,应建立严密的筛查机制,并设置交易红线,及时阻止这样的“商品”上架交易。监管部门则需紧盯新兴交易形态,及时明确交易规范,并加大监督与打击力度。

任何市场行为都应以保障生命健康为前提,任何产品创新都不可突破安全底线。杜绝此类危险商品再现网购平台,必须加大治理与打击力度。除了事后补救,还要做好事先防范。只有公众学会对荒诞交易说不,交易平台坚守内容监督的责任,类似“变废为财”的交易,方能失去生存的土壤。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