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冷链行业对比,中国冷链产业空间可观,有望进一步增强

欧美日冷链行业对比,中国冷链产业空间可观,有望进一步增强
2021年07月14日 17:33 冷运宝

发达国家冷链行业历史已有 150 余年,冷链物流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 世纪上半叶随着冷冻机的发明,冷链行业开始逐步形成。由于起源较早,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的冷链行业先进和完备程度全球领先,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加之先进的冷链技术应用,使得欧美日冷链行业的每个环节都能得到高度控制。

近两年,北美欧洲日本的冷链市场规模仍在稳步增长,2020年北美地区冷链市场规模为984.7亿美元,欧洲冷链市场规模为789.4亿美元,日本冷链市场规模为176.5 亿美元。

美国:冷链行业集中度很高,龙头企业近年来收购活动较频繁

全球领先的综合性冷链企业集中地,通过并购不提高行业集中度。全球范围来 看,美国拥有多家冷链物流巨头如 Lineage 物流、美冷(Americold)、美国冷藏公司(U.S. Cold Storage)等,面向全球提供综合冷链物流服务,有极强的竞争优势。

据国际冷库协会(IARW)统计,截至 2020 年 8 月,全球领先温控公司的市场份额排行中,前三均为美国企业,且份额占比远超其余企业;全球温控仓库容量前十的供应商榜单中,美国有五家企业上榜,且前四均为美国企业,总容量遥遥领先。

根据 IARW 统计数据, 2020 年北美前三的冷藏仓储和物流供应商的温控空间容量占整个北美市场的八成多。

2019 年,全球第一大冷链供应商 Lineage 物流收购了知名冷库建造和运营商普菲斯(PFS),进一步扩张了其业务范围和客户群。

2020 年,美国冷链巨头美冷宣布将于 2021 年收购美国第四大冷链供应商 Agro 集团,来提高新市场和现有市场的产能,从而更好地与 Lineage 物流竞争。

这些美国的冷链巨头企业的业务范围综合性很强,涵盖了仓储、运输、包装等各种环节,加之这些企业的运输网络遍布全美各地,区域分布均衡,使得冷链各个环节能够无缝衔接,最大化了整条温控供应链的性能和效率。

欧洲:海陆空运输发达,高冷链支出保障冷链效率

以“欧洲门户”荷兰为例,其与英国隔海相望,周边为欧盟主要国家,其著名的世界贸易港口鹿特丹港靠近重要的蔬菜和水果的种植地区,港区四周高速公路和通往内地的水路运输网络非常发达,而且靠近欧盟国家水果进出口中心所在地巴伦德雷,为荷兰发展冷链物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农产品的运送提供了便利。

Pharmaceutical Commerce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以荷兰和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地区国家冷链行业支出处于较高水平,2020 年欧洲冷链支出达到 62 亿美元。

高冷链支出保障了欧洲国家的冷链效率,以荷兰的冷链巨头 NewCold 为例, NewCold 的卡车 84%的旅行时间为载货行驶,车上安装的晶体板计算机系统能够收集车辆行驶数据,通过结合出入站物流,大大减少了卡车空驶的公里数。

NewCold 的冷库则以更高的库存密度降低了占地面积,通过自动化系统确保冷库门开度最小,使得其冷库平均每年每立方米的能耗与传统的冷库相比少 40%。类似的做法不仅绿色环境友好,也同时大幅提高了欧洲冷链的作业效率。

日本:持续科技投入保障冷链物流配送的高质高效

日本冷链物流企业的一大特点是数码分拣系统的普及。相较于人工分拣,机器分拣能够提高分拣准确性和工作效率,降低物流作业成本和人力成本。

此外,1960 年代的经济发展和 1990 年前后对生鲜农产品需求提升,带来了日本两次冷链市场需求爆发,大幅推进了冷链的建设,因此日本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在 21 世纪之前就已经相当完善。

随后技术的进步,以及药品、电子冷链对温控需求的提升,也进一步驱动了日本冷链产业链的完善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包括运输温控、湿度管理、冷链机械开发等等。如今,日本的冷链物流已进入成熟期,在国际冷链物流运输上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对标发达国家,我国有望进一步增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

尽管中国冷链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成长空间。美 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冷链市场的领先性具体体现在基础设施、流通率、产品损耗率、交通运输、科技投入等多方面。

近年来,冷链在中国投资领域受到高度关注,进入冷链行业的资金既包括政府扶持措施相关的配套资金,也包括大量的产业资本和风险投资。

其中,政府扶持措施相关的配套资金主要去向为冷链基础设施;而风险投资的方向则主要是冷链领域的初创企业,尤其集中在生鲜电商板块。得益于这些资金的进入,冷链行业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冷库建设和冷藏车建造是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的最核心的部分。

一方面,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且冷库发展不均衡状态较为突出。

根据全球冷链联盟(GCCA)数据,虽然 2018 年以来,中国冷藏仓库总容量迅速增长,成为全球冷库总容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然而城市居民人均冷库容量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018 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容量仅为 0.13 立方米,全球平均约为 0.15 立方米。

另据冷链委年度报告,2019 年我国冷库求租区扩增,全国冷库需求总量超过 312.58 万立方米,主要冷库资源需求集中于山东、广东、上海等地。许多一线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冷库时常处于满租甚至爆仓状态,冷库资源较紧张,而一些二线城市如合肥、长沙、太原等有时却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这表明我国冷库发展仍不均衡。

随着我国进口肉类和水产品存储需求量不断增长、消费升级推动冷藏和冷冻食品需求的背景下,我国有望进一步加大冷链冷库的建设和升级,带来我国冷库增量上行和存量优化,进而促进整个冷链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冷藏车保有量逐年攀升,智能化、环保化、规范化成未来冷藏车发展 趋势。

一直以来,我国冷藏车数量以及人均冷藏车保有量均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对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阻碍。2014 年中国冷藏车保有量仅为 7.6 万辆,远落后于同年日本和美国的 15 万辆和 25 万辆。

但是随着近几年冷链行业的发展和政策推动,我国冷藏车的产销量逐年增大:根据上牌信息,2020 年中国冷藏车销量为 6.7 万辆,同比增幅近 4 成,无论是销量还是同比增幅均处于历史最高位。

2020 年中国冷藏车市场的保有量达到 28.7 万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在保有量增长的前提下,未来我国冷藏车的发展将突破量变,寻求质变。

从技术来看,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冷藏车市场越来越要求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市场对冷藏车的品质意识将逐步增强,因此智能化将会是中国冷藏车的发展趋势。

从能耗来看,目前由于我国新能源冷藏车技术发展不成熟、电池技术落后等相关因素,导致新能源冷藏车发展较为缓慢,但在节能环保的大趋势下,长远来看新能源必 定是冷藏车未来发展的潮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