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人类美好生活

人工智能,赋能人类美好生活
2021年12月25日 09:04 河南省产学研人工智能研究院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的重点,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深度学习、知识推理、人机协同、群智开放等等,形成新的发展空间,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近年来,人工智能开发和推广应用取得较大突破,人工智能与医院、物流、安防、教育、交通、金融、种植等领域的结合,正推动这些行业不断进步。以医院为例,先进医疗技术与人工智能系统的创新融通,催生了医院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配送机器人等,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而且节省了医务系统的运营成本、管理成本、人工成本,推动医院从数字化医院向智慧医院转变。人工智能在无人机、无人驾驶等领域的运用也日渐成熟。由此可见,人工智能的运用和逐步普及,能够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运用将不仅仅局限于代替人类进行体力劳动甚至一部分脑力劳动,还将向温暖人类心灵的情感方向迈进,人工智能的“人格化”——强化人工智能的“情商”与“情感”,使其能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相关专家指出,未来人工智能可通过对使用者语言、行为的长期统计和分析,为使用者遇到的情感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建立起与人类的“情感”链接。这种“情感”链接,能够在人们最需要关怀的时候给予其心灵慰藉,让人们感受到身边还有一个理解自己、关爱自己的“人”。相信,人工智能技术达到从运算智能、感知智能阶段发展到认知智能阶段、实现“人格化”的效果后,不仅会有分析、计算,还会具有“主动性”——在感知到人们需求时,能主动去“询问”、“关怀”和“交流”,并能独立处理原本应该“人为”的事件。

发展人工智能,初心是赋能人类美好生活。但,技术的发展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便利,却也会带来新的安全问题及风险。比如,人工智能自身存在诸多的内生安全问题,从模型与系统到数据层面的安全漏洞,都会直接影响人工智能算法的安全性;人工智能的风险滥用,深度的伪造技术必将产生不实的内容,从而误导公众;机器学习算法的黑箱问题,不可避免地隐藏着歧视和偏见,当此类算法应用到需要进行风险识别和信用评估等金融和司法领域时,就可能产生不公正的决策结果;如果人工智能发展到能温暖人类心灵的阶段,一些问题也将相伴而生,如“人格化”的人工智能或将影响人类的决策、过分依赖人工智能提供的情感慰藉会衍生出相应的伦理问题、心理问题甚至社会问题;人工智能还可能造成的数字鸿沟问题,对于一些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来讲,人们无法均等地获得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福祉。

因此,发展人工智能,就必须从造福人民出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本源,推动人工智能在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深度应用,加强在教育、医疗卫生、体育、交通、助残养老和家政服务的应用。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可能带来的风险挑战,把握好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回答好人工智能发展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和社会治理等方面提出的新课题,加强前瞻预防和约束引导,开发用于政府决策和社会治理的人工智能系统,加强社会信息资源整合,加强人工智能在生态领域的运用,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让人工智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人工智能能否摘掉“冷冰冰”的标签,真正变得“亲人类”,从而更好地造福人类呢?这是人工智能发展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体现人工智能“人格化”发展新趋向。

当然,所有事物的发展都不会十全十美、一帆风顺。被人类赋予智慧的人工智能,其发展方兴未艾,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我们要把握好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回答好人工智能发展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和社会治理等方面提出的新课题,努力让人工智能更好造福人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