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成投资李剑威:中国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应用的拐点2-3年会出现

真成投资李剑威:中国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应用的拐点2-3年会出现
2025年03月07日 10:29 未来可持续投资倡议

近年来,全球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加速发展,从卫星互联网到可回收复用火箭技术,从无人机物流到城市空中交通,航天及低空领域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高地。

近期,真成投资创始合伙人李剑威做客《描绘未来》,接受北京基金业协会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靳苗采访,分享了在低空以及商业航天领域的机会展望和投资逻辑。

真成投资是由专注投资科技创新的早期风险投资基金,专注于先进制造(包多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以及AI行业应用。

《描绘未来》:我们了解到,真成投资在航空货运和商业航天领域深耕多年。2024年,在这两个领域的投资策略和方向上,是否有新的特点或变化?

李剑威:总体而言,我们的投资策略总体上没有太大变化,因为我们一直看好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的长期发展潜力。在航空航天领域,我们从2019年开始布局,最早参与了凌空天行Pre-A轮的投资,2022年又投资了专注于可回收火箭的深蓝航天。在低空经济领域,我们的关注可以追溯到2014-2015年,当时参与了亿航的早期投资。近年来,我们持续关注这一赛道,并于2023年天使轮投资了白鲸航线——全球目前最大吨位的无人货运飞机企业。2023年至2024年,公司发展迅猛,我们在2024年也选择了追加投资,进一步支持其快速成长。

《描绘未来》:有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球航空货运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00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20%。在这一发展趋势下,您认为白鲸航线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李剑威:我们投资白鲸航线,本质上是看好无人货运的未来。实际上,你提到的200亿美元市场规模可能仍然偏保守,全球航空货运市场体量远超这一数字,能达到千亿美元级别。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货运机型大多是由客机改造而来,它们的设计并非专为货运优化,很难在支线机场或者是通航机场上起降。相比之下,白鲸航线的无人货运飞机跟这些传统的货机是不一样的,是专为货运设计。

传统货机通常是圆形机身,内部划分出矩形货舱,而白鲸航线的机型本身即为矩形的横截面,使货物装载更高效。很重要一点是它可以在通航机场上起降。白鲸航线的无人货机载重约5吨,相比之下,波音737货机载重约14-20吨。白鲸可以快速集货,在任意二线城市之间直飞,不用像传统模式那样货需要集合到10吨后才运输。另外,白鲸的航程最远可达2600公里。

过去,全球货运采用Hub and Spoke(中心-辐射)模式,即货物需先集中到一个枢纽,再分发至各地,这是联邦快递在1970年代建立的枢纽模式,后来整个空中货运基本都用这个模式。但有了像白鲸这种机型之后,可以变成一个网状,点对点之间直接去飞,飞完这个地方,这架飞机可能通过半小时甚至短到十五分钟的通场,它可以马上装另外的货飞到另外一个城市,所以它从所谓的中心模型变成一个分布式模型。

另外,它因为是无人货运飞机,无需配备飞行员,也省去了很多生命保障措施,因此吨公里成本比波音737等机型降低一半以上。这意味着,未来的无人货运将极大拓展市场边界,推动全行业进入新的增长阶段。比如说2030年,中国大型的无人货机每天都在直飞,一天24个小时最多能飞21个小时,效率跟传统的货机效率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意味着什么呢?就是原来的隔日达很可能在某些品类上面可以变成当日达。新疆的海鲜当天就可以飞到北京,这一需求不仅适用于中国市场,更具有全球普适性。

《描绘未来》:白鲸航线从天使轮开始便获得了真成的投资,2024年更是进行了追加。是什么促使加码投资?

李剑威:最核心的考量因素,是公司的成长速度与市场潜力远超预期,我们看到了更大的机会。基于团队、产品、市场空间这三个维度,团队方面,四位联合创始人,其中最初2位,均来自中国商飞,参与了C919、C939的预研工作。当时顺丰、中通、邮政都找到商飞,希望开发专门的货运飞机,但由于C919的交付任务繁重,相关项目未能推进。他们就想到,能不能我们来做这件事情?就毅然决然出来创业了。产品定义是完全面向无人货运来优化,场地的适应性大大增加。因为原来在大的机场起降,给货运的分配的时间是很少的,在通航机场全天都可以起降。另外,最直接的一个结果是成本大幅降低。我们后面追加核心还是看到飞机下线,进度很快,团队执行力非常非常强。

《描绘未来》:2024年,商业航天迎来了多项政策利好。在这样的背景下,您如何看待未来一年的投资布局?

李剑威:商业航天已经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市场周期。最早在2015年,我们就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当时市场上涌现出不少初创公司。到2022年,市场上至少有十家火箭公司,以及一批卫星公司。

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将商业航天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热度大幅提升。同时,SpaceX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催化因素。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已经部署了近8000颗卫星,且每年都在快速增加。从2021年起,星链已经正式投入使用,而星舰目前已完成五次试射,其技术突破有望将发射成本进一步降低。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如何迎头赶上,又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上到中央,下到创业公司都非常激动。商业航天接下来几年都还是一个很重要的热点。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对商业航天的关注已经持续多年,早在2015年底,马斯克实现猎鹰9号的首次回收时,我们也跟绝大部分的火箭企业、卫星企业去沟通过,但我们还是希望找到真正能够专注在可回收领域的火箭公司。这里面最关键的一个理念是,商业航天在运载火箭端的终局一定是可回收复用的液体火箭,因此,我们愿意走一条可能比较难的,但是正确的路,或者说马斯克已经验证过是成功的路。

直到2021年底,深蓝航天成功完成百米回收试验,我们才决定重仓投资。我们的核心逻辑很明确:只有可回收火箭,才能真正降低发射成本。从原来发射成本在7万-10万元/公斤,而猎鹰9号已经将成本降至2万-3万元/公斤,未来星舰甚至可能再降低一个数量级。

2025年应该是很明确的一个时间点,至少会有1-2家(甚至3家)中国企业完成入轨回收验证。如果这一技术被验证成功,2026年就有可能真正形成运力。而到了2026年下半年,垣信、国家星网也将步入大规模部署阶段。在这个过程里面,大家会看得越来越清楚。

《描绘未来》:有数据显示,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已达1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增速可达30%。与国际市场相比,您认为中国的竞争优势和差距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剑威:中国航天实力一直很强,并且长期以来发射成本全球最低。我们有非常成熟的火箭型号,搅局的就是SpaceX,通过技术的突破实现了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原理跟咱不一样,人家可以收回来,咱是收不回来,从马斯克的星链大规模部署之后,中国已经形成了发展可回收火箭的产业共识。有了共识之后,中国的团队执行力也是挺强的。

未来两三年之内,中国的航天企业有机会接近猎鹰9号的水平,但是从整个人类探索星辰大海,包括去探索火星这个角度,马斯克的加速度比中国更快,星舰其实目前我们是还没有能力的,中国现在最大推力火箭长征五号B,大概它的推力跟猎鹰9号差不多,成本可能是它的四五倍,所以我觉得接下来几年咱们的团队也得努力,作为投资人给他们多加油,尽快在加速度上也赶上去,只要我们掌握这个技术,中国成本还是会有优势,有可能会比猎鹰9号更低。

《描绘未来》:两三年内商业航天领域仍是真成投资的重中之重吗?

李剑威:我们是一个相对早期的机构,投完之后就是全力帮这些公司。第一是发展业务,第二就是帮他们融资。但有些公司其实过去几年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可能不太需要帮忙了。对于早期机构来讲,现在商业航天早期可能是比如卫星,或者是一些特定的应用领域还有机会,商业航天已经到了一个中晚期投资比较活跃的阶段了。

《描绘未来》:2025年如果要出手,是否已经有了一定的投资策略?

李剑威:现在看低空的机会还是蛮多的,我们跟低空经济司的研究部门交流下来,后面这几年其实对低空的投入比较大,但这里面有问题,就是怎么去判断产品?它要飞的起来,飞的安全,最后飞的还能挣钱,有很多认知上的不一样,从产品构型、产品定义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还有很多早期的机会。

当然有一些品类已经做的不错了,比如说像短途的观光旅游,或者是城内的飞行,像亿航这种构型已经做的不错。像长途运输、长途货运,像白鲸我觉得品类里面已经占住了一个明确的优势,但有没有其他品类?显然是有的,有很多很令人激动的早期机会,这里面我们会花不少时间。

《描绘未来》:您是否已经锁定了具体的投资目标?如果要是出手的话,大概是也是早期阶段吗?

李剑威:有早期阶段,也有一些已经比较成熟的公司,比如收入已经过亿了,但是它有些新品类,完全是面向个人的低空产品,而且是面向全球,这些其实还是挺令人激动的。

《描绘未来》:能否畅想一下,低空经济应用的普及,可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李剑威:低空领域的应用还是有蛮多的。现在离我们比较近的,是低空的游览。比如说在公园或景区,搭乘亿航的自动驾驶飞行器游览,就像空中的“摩天轮”,形成成熟的门票经济模式。

至于城市内的空中“的士”什么时候开始呢?我估计要等两三年,等这些飞行的数据足够多了,让大家感觉到足够安全了,我们才有可能在城内开航线,未来2-3年,空中交通有望在部分城市试点,例如开通市区至机场的短途航线,让乘客无需堵车或换乘地铁,仅需15分钟直达目的地。

再说无人货运,预计到2030年,中国天空上飞的货运飞机,很多都会像类似白鲸这样的无人机,在一个中央控制的网络里面去直飞特定的航线,一天可能至少能飞十五六个小时吧。

当然有的低空应用早都有了,比如说大疆,从市场份额来讲中国的公司占全球市场80%,如果加上其他的小公司,可能得到90%了。这里面其实应用很多,包括玩具,玩具其实我们挺看好的,无人机玩具,无人机竞速比赛,我们看到我们投的一些公司增长数据也非常好。

然后往下走,国外个人飞行器可能会出来,像类似于飞行滑板、飞行摩托这样的产品,2025年你就会看到,后面可能会挺普及,就真的像阿拉伯飞毯一样,你坐上去操纵它就飞起来。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