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在自动化的浪潮之下,需求持续增加。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去年产量达到366044台,同比增长44.9%,创下历史新高。

旗下的上海新时达机器人超级工厂,是全球第二座机器人制造机器人工厂。2020年底正式投产,占地4.8万平方米,可年产1万台工业机器人和500套机器人柔性工作站。
新松机器人排名第四。这家企业成立于千禧年,隶属中国科学院,本部位于沈阳,在上海设有国际总部,旗下拥有五大系列(工业、协作、移动、特种、服务机器人)百类产品,累计出口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为3000余家企业提供服务。
去年前三季度,新松机器人实现营业收入17.71亿元,同比增长5.05%;净利润为-2.95亿元,同比由盈转亏,连续四个季度出现亏损,主要是因为存货减值。

汇川技术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伺服系统供应商,超过安川、松下、三菱等竞争对手。去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61.16亿-184.18亿元,同比增长40%-60%;净利润32.55亿-36.75亿元,同比增长55%-75%。


埃斯顿的发展轨迹有点类似于发那科,都是从研究数控系统技术起步,然后涉足电液伺服系统、交流伺服系统。十年前正式进军工业机器人领域,产品已经形成以六轴机器人为主,负载范围覆盖3kg-600kg,54种以上的完整规格系列,在新能源、焊接、金属加工、3C电子、工程机械、航天航空等细分行业拥有头部客户和较大市场份额。
去年,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出货量突破1万台,其中六轴机器人占比超过80%。前三季度实现收入23.02亿元,同比增长30.54%;净利润8784.62万元,同比增长2.84%。今年计划将出口海外营收比例提升至20%-30%,2025年机器人销量达到5万台。
结语
目前,国产工业机器人在中下游领域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但在上游核心技术领域依旧欠缺,整体与外国头部企业仍有较大差距。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工业机器人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巨大。过去一年行业融资数量超过90起,金额超过200亿元。未来会发生什么新变化,我们且拭目以待。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