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宇
编辑:李固
在餐饮界,“快招公司”一直如附骨之蛆围绕在创业者周围。
它们兜售五花八门的加盟品牌,短时间内利用各种手段包装出一款款品牌“爆品”,大规模快速招商,获取巨大加盟利益,最终将“韭菜”们割得“倾家荡产”。
今年2月,最高检发布餐饮加盟诈骗典型案例,全国5800多名加盟商,累计被骗4.4亿余元。
《新浪蜂鸟》找到了四位餐饮创业者,他们均踏入了快招公司的陷阱,在经历了各种骗术后“无一幸免”。
没有人愿意冒险尝试加盟新的品牌,在这个故事的另一面,是“大牌”正规的餐饮品牌,对加盟资质的高门槛的要求。
对于被拒之门外,又毫无“经验”的餐饮创业小白们来说,放弃梦想和被骗,似乎是摆在面前仅有的两条路。
觉得自己是一头待宰的猪
离开互联网大厂后不久,一个从天上掉下来的新机会砸到了卢漳头上:成为一家连锁火锅店的老板。
机会来自于老家一个多年未联系的朋友,在其发来的资料包里有几张带着公章的授权证书、公司总部照片、品牌行业奖项以及项目的相关说明。
这让从未做过餐饮行业甚至线下业务的卢漳瞬间心动,老友又再次强调,“餐饮加盟资质查过了没问题,公司规模也不小,可以试一试。”
过去两年时间里,餐饮行业涌入了大批创业者,一类是以卢漳为代表的手中握有丰厚补偿、迫切需要下一个风口的中年人,另外一类则是自我意识觉醒,不愿意打工的应届生。
决定创业后,这批跨界者很快遇到了第一个问题,自创品牌还是加盟品牌?对于绝大多数创业者来说,答案往往是后者,因为可以少走弯路。
他们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则是,大品牌还是非大品牌?这个答案往往不是由创业者自己决定,因为前者往往需要更多资金以及更高要求,而后者却只需要相对更低的启动资金和几乎无门槛的餐饮技能。
8年前加入这一行业的蒋玉对作者表示,普通连锁加盟和快招最大的区别是前者运营重点是品牌,后者运营重点则是加盟商资金,“快招公司一般在某种模式火了之后快速模仿,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对品牌进行快速推广,以吸引加盟商。”
蒋玉刚加入这一行业时,快招公司还相对规范,“当时行业比较健康,品牌能够运营周期较长,快招公司能做到和加盟商共赢。但随着行业发展越来越快,没有品牌运营能力的快招公司只能把加盟商价值榨干后抛弃品牌,再不断‘快速’进入下一个品牌。”
据蒋玉介绍,快招公司有以下几种常用骗术:一是蹭大牌,自称是头部品牌的二级品牌或三级品牌;二是收取咨询费、服务费等却不提供相应的服务;三是在物料供应方面玩猫腻,物廉价高;四是通过雇人排队、虚假宣传甚至伪造证书等制造繁荣假象;最后就是直接失踪,改变账户,逃避赔偿。
卢漳遇到的就是这样一家快招公司,他最终背负了超过50万高额贷款并退出了这一行业。
2年前被“成为老板”这一想法冲昏了头脑的卢漳,带着大厂赔偿金以及家人朋友借来的资金总计100万,和朋友一起来到了南方一个小城。
“园区看起来非常正规,有专人接待,带我到处参观。”在招商经理建议中,100万如果想在一线城市启动还是有些不足,“特许加盟费30万、保证金10万、相关设备20万、装修20万,房租按季度缴纳15万,每个月耗材、食材成本在10万到20万之间,还不算额外支出。”
“最好尽快进来。”招商经理不断强调这是餐饮最后的创业窗口了,很多人都在看,“目前你所选的这个区域还没有代理,交了定金我们就可以锁区,别人再来就拿不到了。”
“而且现在还有政府给出的补贴,以后这个优惠可能就没有了。”在招商经理的描述中,这个项目开店成功率可以达到80%以上,“包盈利”,“失败了可以选其他的项目继续。”
经过招商经理反复游说,卢漳和朋友又各自借贷了50万,缴纳了加盟费、保证金等相关费用。并按照招商经理要求,找到了合适档口,付完房租之后开始装修。
事实证明,天上掉下来的大多数不是馅饼,而是陷阱。
几个月后,卢漳才意识到,“授权证书当然是真的,但他们旗下品牌有十几个;品牌行业奖杯当然也是真的,不过是花钱买的。”
很快,卢漳和朋友的火锅店开业,由于快招公司提供了一系列包装方案,各个平台都发动了营销攻势,火锅店迅速爆火,成为一个区域里的网红餐厅。
“从来没想过,开一家火锅店原来这么简单。”现在回想刚开业的时候,卢漳甚至还感到兴奋,“所有的流程都是工业化的,店开在商场里、所有食材都由上游统一供应,上团购、外卖都由专业的公司对接。”
一位业内人士对《新浪蜂鸟》表示,“加盟模式使普通人进入餐饮行业门槛变低,厨房内是预制菜或机器,厨房外供应链、营销乃至收银都有一揽子解决方案。”蒋玉则对作者介绍,“会开火就能开店,所有品类都有。”
卢漳并不知道,他的努力其实是在上升的电梯里做俯卧撑,看似努力,其实无用。当时正处于餐饮行业的小阳春,由于疫情刚刚过去的消费需求反弹,2023年前九个月餐饮收入37105亿元增速18.7%,远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6.8%。
但此时一些缝隙已经开始在卢漳幻想的大堤上出现,比如曾经承诺的培训指导一直没有安排到位,反而是每个月的销售额分成一直按时收取。不过兴奋的卢漳并没有在意,去年五一期间旅游人数创造新高,他甚至还临时招聘了人手以应对游客大潮。
直到去年9月,需要缴纳下一个季度房租和食材耗材费用的卢漳忽然发现,账面上没钱了,“盘账时才发现,这个季度每个月收入平均超过40万,但其中有超过13万用于耗材和食材,还有接近10万用于人工成本,接近10万元的房租水电,5%的营业额分成需要按期打给加盟公司。”卢漳算账时出了一身冷汗,“另外的大头是各个平台上的团购套餐、外卖平台的提成,每个月也有接近10万支出。”
经过仔细核算,卢漳的火锅店每个月平均亏损超过5万元。而更糟糕的是,这家快招公司忽然联系不上了。
卢漳和朋友在缴纳完下一季度房租之后,暂时关闭了火锅店。
他们当时还充满幻想,“(快招)公司应该会有解决办法,(就算没有办法)火锅店还是可以继续开,降低成本说不定也可以活下去。”但抵达杭州后,迎接他们的却是一盆凉水。快招公司早已人去楼空,现场一片狼籍,还有几个维权的加盟商。
经过加盟商们描述,初次涉足餐饮行业的卢漳终于恍然大悟,“在我那个区域的其他同水平商铺的房租只有5万左右,公司谈的却是7万;食材方面,公司承诺进货时可返现5%补贴,所以就都由他们统一采购,但实际上在厂家拿货价格却只是给我们价格的一半;推广渠道也是他们推荐的,价格也比实际高出1/3还多。”
“差价都被他们吃走了。”卢漳觉得自己就是一头待宰的猪,“刚开始的时候还觉得餐饮真是太简单了,就像工厂的流水线,我等着收钱就行,没想到是我自己太简单了。”
李逵难寻,李鬼遍地
和卢漳上家提桶跑路不同,同样试图在餐饮领域创业的徐平干脆就遇上了李鬼。
他对快招公司的最早印象来自2009年,徐平在北京一个小夜市上发现了来自家乡的一种特色美食,而摊主并非他的老乡。
据摊主介绍,这是一个餐饮连锁公司提供的项目,配方5000元,原料费用每个月缴纳一次,然后依照食材的保质期,每天或每三天配送一次。
当时徐平的第一反应是嗤之以鼻,可当2022年年中他离开了工作十几年的大厂回到老家休息半年后,曾经的记忆忽然浮现出来。“这或许是个好的创业方向。”徐平开始查找家乡的其他小吃,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回到大城市创业。
很快,徐平在某搜索引擎上找到了一家快招公司的电话,沟通后徐平发现他们的收费无论是食材、配方还是加盟费用,都“高得吓人”。
更吓人的是,这个电话似乎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快招公司电话不断,都是邀请徐平前去考察的。
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一方面承诺报销来往路费、住宿费用,保证盈利、免费送设备、各种补贴;另一些人则是不断制造恐慌,我们这个机会非常罕见,“以后就没有了。”
蒋玉对作者坦言,他最开始进入快招公司的时候就是做招商经理,“只要是在网站上留言咨询并留下过电话的人,数据库在行业内几乎是全透明的。”
比较了众多品牌后,徐平放弃了特色小吃的念头,而是倾向于选择如奶茶等成熟的行业和品牌。但与多个开放加盟的品牌联系后,这些品牌都以各种不同的原因拒绝了他,“一些茶饮品牌限制加盟商的年龄,还有一些品牌的加盟费用实在太高了。”
一条在暗处伺机许久的毒蛇扑了上来。
碰壁多次的徐平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家非常知名的奶茶品牌招商经理约他去总部谈谈,但事实上这是一个快招公司搭建的虚假网站。当徐平上门后,招商经理告知他今年这个奶茶品牌加盟名额已经招满,而他们正在推出的正是该奶茶品牌的子品牌,“他们说今年会做非常多的推广,是一个好机会。”
徐平选择了这家收费不高,看起来非常有未来的品牌,但他不知道的是,快招公司出示的授权文书和宣传材料均为伪造。
很多应届生毕业即失业,但白芳却遇到了更复杂的问题,她在毕业后签约了某电商大厂,仅仅三个月后就被裁员。
这让白芳“对打工失去信心”,和父母沟通后,她选择了创业,方向是餐饮,理由是“看起来简单,只要能吃苦就能赚钱”。
而在快招公司看来,以白芳为代表的校园创业者才是最优质的韭菜。“2022年时,我们公司就已经有大量应届生来考察加盟,但他们甚至不懂什么是特许经营资质。”据蒋玉介绍,他们快招公司对成熟创业者采用的是伪造资质,而对应届生干脆出示“品牌咨询合同”以此规避风险。
“中午饭点的时候,我尝了他们旗下的几种小吃,并看了他们在几个点位的视频,觉得蛮合适的。”参观完一家快招公司后白芳缴纳了一万元定金,当天下午就在快招公司提供的几个点位中选择了一家超市档口,“他们派了一个所谓的指导老师,但实际上几乎什么都没教,只是要求我尽快把剩下5万元保证金交了,合同签完才能进货。“
“他们提供的视频看起来非常完美,门店在某二线城市黄金位置,现场人头涌动,还有明星代言和网红探店。”这是白芳最终签约的原因。但她不知道的是,现场的火爆基本都是假象,雇人排队基本是所有快招公司的必备动作,而白芳所信任的明星只是收钱代言,对品牌几乎毫无了解。
缴纳完各种费用之后,白芳发现曾经热情的招商经理几乎失联,“除了每个月收钱的时候比较积极,其他的事情能拖就拖。”甚至,报销两千元交通住宿费用的承诺也没了下文。
“对于应届生来说,快招公司在法律层面遇到的风险极低,”蒋玉对作者表示,“即便不使用其他手段,应届生在连锁餐饮行业倒闭的概率也极高,同时他们也缺乏维权的途径和动力。”
去年年底,先后成为快招公司加盟商的三个人分别迎来了最终命运。
徐平的创业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缴纳了定金和相关保证金后,就等着公司来帮助挑选点位,但之后一直没有消息。时隔一周再去这家公司时,已人去楼空。”
压倒卢漳和白方的最后一根稻草完全相同:在本应该独享的区域内出现了新的竞争对手。
“当时签的是该区域内独家代理,甚至还花高价买了招收下级加盟的资格。但现在我们店的对面就是一个品类几乎完全一样的火锅店,而商场根本不承认曾经和快招公司签的合同。”面对新对手的强力竞争,卢漳选择了退出,他将手中剩余的耗材和器具低价卖给了对面的火锅店。
和卢漳相比,白芳还有些许幸运,毕竟她没有身背高额贷款,“不过也花光了父母能够拿出来的所有创业基金,还失去了应届生身份,不知道未来怎么办。”
卢漳还在一个几十人的维权群里不断呼唤,试图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但收效甚微;徐平和白芳则干脆放弃了维权努力,“就当作花钱买了个教训。”
大牌难加,快招难避
在快招泛滥之前,商业特许连锁加盟一直是普通人创业的最好机会,既能让特许企业快速扩大品牌,又能让创业者使用成熟的商业模式进行创业,少走弯路。
某中式烘焙领军企业前中层韩庆,曾开过一家奶茶店。“赚钱很容易,不是什么大品牌,就是随便找了一家连锁品牌加盟公司。”
韩庆回忆到,“加盟费50万包含本地代理权,由于开的早,当时月销售额基本超10万,当年回本。”
更赚钱的则是代理权,“本市有其他加盟店,加盟费八成归我,两成归品牌;日常耗材物料由公司供给加盟店,给我返点5%。”但在第二年,韩庆发现城市里有几家极其相似的品牌开了门店,经过查询发现背后均是这家快招公司。
韩庆选择了退出。
对于仍不断试图进入餐饮行业的创业者来说,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且违法的快招公司将受到更严厉的惩罚。
今年2月,最高检发布餐饮加盟诈骗典型案例,全国5800多名加盟商,累计被骗4.4亿余元:2018年起,金某等人在不具备运营能力及相关资质的情况下,通过自营或合作的模式,短期内频繁更换品牌,对外招商加盟;在大量加盟商经营失败,产生加盟纠纷民事诉讼后,又通过转移资金方式逃避退款义务。
最终上海市松江区法院对涉案人员分别处以有期徒刑十四年六个月至三年一个月不等,并处相应罚金。
某法律界人士对作者表示,这代表了对快招行业的管理进入全新阶段,“过去加盟产生的纠纷往往都以合同纠纷处理,被定性为诈骗的极为少见。”
另外,更多大品牌正在以更开放的心态拥抱加盟商,并降低门槛。以行业内最成熟的新茶饮行业为例,2022年11月喜茶官方开放事业合伙人计划,随后不断有品牌开放加盟渠道。据作者不完全统计,除茶颜悦色等极少数品牌外,古茗、沪上阿姨、奈雪的茶等均已开放加盟。
但正如徐平在试图开启创业之旅时遇到的困境,对于小微创业者而言,大牌依然是“太难进了”。曾有多位开放加盟的连锁餐饮相关人士对作者表示,不欢迎“毫无经验的小白”,“餐饮行业现在的价格战主要就是因为跨界者‘盲目加入’。”
同时,尽管多个头部品牌降低了投资门槛,但依然高达几十万的启动资金还是不符合中国绝大多数创业者的投资预算,这让专注于快速招商、快速启动的快招公司永远不缺乏客户。
蒋玉也对作者表示,更多的开放或许意味着快招公司在短时间内会找到更疯狂的机会,“在几年前,鹿角巷只有一百多家,山寨门店却有千家;在东北某省会城市不足一百米的街道上,和茶颜悦色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的奶茶店有三家。”据媒体报道显示,今年上半年,蜜雪冰城以及星巴克等品牌均出现“李鬼”。
在蒋玉看来,快招公司本质上更像是一个中介公司,提供创业者以低成本迅速进入餐饮行业,“但快招公司极难与创业者共赢,因为快招公司并没有实质上创造任何价值。”
好消息是,这条灰色产业链正被逐渐斩断。
去年6月,商务部会同相关五部门发布《关于完善综合监督制度促进商业特色经营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就特许经营的有关工作要求进行公示、规范,其中饮品、餐饮、零售等行业,将依法依规实行重点监管。
但对于餐饮行业来说,正常品牌连锁加盟和快招公司彼此间的斗争仍将长期存在。在韩庆看来,“中国餐饮市场目前处于连锁化、规模化极差的初级阶段,未来一定还会有更多的餐饮企业开始加盟、连锁化,也会有更多快招公司从中渔利。”
“目前中国有95%餐饮企业依然是粗放经营式的夫妻老婆店,只要小微创业需求一直存在,快招公司就很难实际消亡,只会更加正规化、更加隐蔽化而已。”在对话的最后,蒋玉如此对作者表示。
(应被访者要求,卢漳、韩庆、徐平、蒋玉、白芳均为化名)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