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蜂鸟 | 对话韩路:会站在流量杠杆的两端,也会孤独

新浪蜂鸟 | 对话韩路:会站在流量杠杆的两端,也会孤独
2024年10月31日 19:45 蜂鸟

作者 | 江舟、胖虎胖

编辑 | 李固

因为参加新浪的跨域讲座,韩路在10月30日下午出现在了新浪总部大厦的会场。

200个座位座无虚席,不少人坐在走廊上。尽管看不到讲台,只能听到他的声音。

在年轻的互联网人眼里,网站编辑出身的韩路是励志与成功的代表。

在3个小时的分享中,“杠杆”“算账”“可持续性”“商业先行”“让每人获利”等,是他最常提到的概念。

他坦言自己有一条杠杆,可以站在一端,翘起更多想做内容的年轻人。

他格外重视现场的问答。第一个提问者起身后,韩路会示意工作人员传递一下话筒。

一个年轻的女孩举起手时,主持人正在宣布环节结束。

韩路为她申请下了这个机会,像是为拖堂感到不好意思,他没有要求工作人员递上话筒,自己欠身向前,努力听清女孩的问题。

在讲座的下半场,他习惯把其他领域的博主,称作“顶级老法师”,停顿了几秒后,他简单地分享了关于这个圈子的“攻防。”

“这个岁数肯定会孤独,因为你的朋友变了一茬又一茬……多少会揉(进)一些利益……因为到这个岁数人人都看利益,我觉得对抗孤独很好的办法,就是明白你现在的任务到底是什么?”

独自坐在《新浪蜂鸟》对面时,他静静地说道。

天色转暗后,温度开始变低,参与最后录制的人都批上了外套。

韩路始终穿着深蓝色的短袖T恤。一双旅游鞋,一块智能手表,既像是互联网人,也像是担心自己太重,等待被再次翘起的博主。

以下为对话过程

《新浪蜂鸟》(以下简称“蜂鸟”):网上关于你个人的资料非常少,只有出生日期,北京海淀区长大等,你小时候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

韩路(以下简称“韩”):我是1982年11月出生,就在玉泉路附近。因为爷爷、奶奶都是科学院体系的,所以我属于标准北京高校大院长大的。大概有一平方公里的大院儿,有食堂、泳池,旁边就是军队大院,和北京电影里拍的一些大院场景基本一样。

蜂鸟:青少年时期的韩路是什么样?

韩:我的父母没有给我太多条条框框。我从初中起,就开始学航模、玩航模,也打过一些比赛,算是这个行业里的专业人士了。

小时候的性格,内向和外向各占50%吧。因为玩模型,玩到一定水准后,会发现和周围的小朋友玩的东西不太一样,一定是孤独的。但这肯定不是本我,我觉得我还是喜欢热闹一点儿的社交,和大家没事唠一唠。

后来高三开始,我就做了一个航模的小网站。一个是兴趣爱好,再一个当时还是小孩,感觉到有些航模信息没有(可以)看的地方,一些模型的零部件也没法交易。那时互联网刚刚兴起,都比较简单,用from page做,那时还是ICQ、263聊天室什么的。

蜂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爱玩航模的男孩,对互联网、商业有了启蒙?

韩:一个是因为我自己弄的那个网站。那时还没有电商平台,为了比赛,我们会自己进一些航模的配件。也有一部分,自己组装好了,通过小网站再卖给客户。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已经了解了一些进销存的知识。

另一个就是有车之后。也是源自于航模网站的小收益,加上父母的小支持,我大学时买了一辆吉利的车,我攒了2万,父母给了2万。

有了车之后,你的活动半径就从骑自行车的5公里变成了500公里,指数级的增长。也因为你有了车,我就能比较好地维护和周围人的关系。好像在其他人的眼里,你的资源多一点点。那时我的体育老师会跟我借车去约英语老师,会到这种程度。然后你有了车,就可以休息时带着朋友们去滑雪。大学就可以去自驾了。

慢慢地你的资源会一点点变多,你接触事情的复杂程度也会多一点。外加上确实那时买卖航模每个月能有个稳定大几千的收入,属于稍微见过一点点钱,然后当时PC泡泡数码网站的领导,也在我这买航模,就对我说:”你小伙挺好,过来跟我干数码网站吧”。

蜂鸟:你拒绝的原因是?

韩:我当时想法是,数码好像在那个年代基本泛指装电脑。在20多年前,我算了下,最贵的电脑也就卖3、4万,我说这不行啊,3、4万好像不是特别贵,我就没去,我觉得这个决定还是很对的。因为那时数码网站已经开始下行了,因为数码开始向消费品走了,你买普通消费品是不需要看评测的对吧。

然后又隔了半年,这个大哥又跟我说,他的一个合伙人叫李想,做了一个网站叫汽车之家,是汽车网站,你来不来?那时汽车我想最便宜卖3、4万,好像能有得搞,所以我就去了。

蜂鸟:能在汽车之家脱颖而出的原因是?

韩:首先是我去得早,算是社会招聘的,第一波大概就 3 个人。

我大学的专业也是计算机应用,会写点儿小代码。但当时我们管技术的大哥是大牛,人家自己就写了一个支架的网站。最大的短板还是基础内容生产,内容填充、照片拍摄参数配置填充之类的,这些都是我原来在干。

早期100万张图几乎都是我拍的,拍废了7、8个相机快门,因为全是我实操的,最终我定的每一个点位的车怎么拍的具体的角度,写成文档,然后培训给后面的每一个新员工。

另外,作为一个自己做过网站的小同事,基础的内容逻辑我是明白的,要看时效性。我就敏锐地发现,21年前这个行业竞争非常弱,汽车媒体老师们,内容生产效率是以三周为单位的。他们参考的是纸媒老师,大概是以一个月和一个半月为生产周期,精美的铜版纸,20、30块一本的汽车杂志。

互联网汽车媒体老师转变比较慢,他们认为三周就比纸媒一个半月要快了。我当时做一个小同事,不怕天高地厚,人家晚上吃饭、喝酒、捏脚去了,我本来也不去,那我干嘛呢?那时21岁,我就夜里写文章。

那时厂家有试驾会,新车到一个地儿,白天媒体开和拍摄,然后出素材。如果活动在外地,大家拍完后都回北京了,大概三周才把文章生产出来,发在网站上。我就当天夜里写。生产力的效率就从三周变成了一晚上。

我的同行们没有跟进这件事,他们会觉得我熬不住,一晚上写的文章,说实话,质量也不高,很刺眼,但我那时就坚信一个事,就是有和没有,与好和坏是俩事。好和坏是1~100,有和没有是0~1。

蜂鸟:你是内容人的身份进入的,当时纸媒还比较多,内容人比较看重的是新闻理想,你后来是如何产生了对产品、运营的兴趣?

韩:我好像还真挺俗的,真没有什么特别远大的理想,改变中国汽车报道行业,让老百姓不用看杂志,能看互联网什么的,好像倒没有想这么多。

我那时想玩的事很多,航模已经不玩了,玩的挺多就不想玩了。单板滑雪、玩速降自行车都挺费钱的。然后又想换好车,因为你接触车了,又想换好点的。

我觉得我是能看到机会口,因为竞争好像很弱,我的这些同行们好像这个生产效率也挺低的,然后我能明显感觉到网站流量咔咔在涨,就是借这个风。

借风这个概念,我是小时候就能看明白的。因为我原来自己做小网站,流量每天长什么样我明白,每天400人来,已经在航模(网站)里算最多的,最多时候每天1000人。但是汽车之家的年代是每天DAU暴涨,没有花钱,没有用恶性手段,每天涨二三十万的新用户,今天比昨天又多二三十万,很快就从每天大概100万DAU涨到了将近2000万。所以这个过程你是能看明白,也能感同身受。

比如你一篇文章,7万阅读,200个留言,第二天同样类型的文章可能就14万阅读,然后变成400个留言,每天就这么暴涨。可能对你心智、自信心的塑造都会有影响,那时我觉得,得出人头地。

蜂鸟: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意识,打造韩路个人名片的?

韩:好问题。我其实一直没放,哈哈(笑)就一直没放弃。我一直在自己写文章,我担心说我不在一线工作,我不了解一线的这个逻辑的话可能会有些小偏差。

毕竟内容生产还是一个技术工种,存在着信服与不信服,不服管理这个工种(的情况)。如果你不是一个实操层面的顶尖的话,那底下可能管不好小编辑,会觉得自己天晴了,雨停了,他又行了。并且那时流量很大,流量灌到任何一个小编辑的身上,哪怕他刚来了两三周,他也会得到一个比较大的基础曝光,就会迅速(让)这个人比较膨胀。

那我作为团队的管理者,我必须要有不比他差的流量池子及流量能力。我得明白最前沿的业务,所以那时一直没放(弃)。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我做了一个节目叫韩路游记,在全国各地拍图文(写)游记。我觉得通过这个游记可以塑造出一个比较有血有肉的人,要不然你只是一篇文章署名叫韩路的人。但公司并不特别支持,因为开始时没有办法商业化,虽然成本还可以。

我坚持了大概两三年,虽然游记很少出现自己,但很多人通过你游记的描述,能大概知道你的一些价值观,已经个人化了很多。后来突然有一天,这个图文游记的形式成为一个商业产品卖出去了。我印象里是在2007年,客户应该是丰田,但是作为硬广配送资源,而不是彻底地单买这个节目。

蜂鸟:图文形式的韩路游记是这张名片的重要节点吗?

韩: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我写内容写得早,积累的原因。我挺羡慕那些新闻记者的,当时他们写一篇特稿,就会让大家认识。

我是一天一篇文章,强度太高了,你又没那么多地可看,只能老看这个叫韩路的人写的,强度太高了,量太大了。

但大家会开始更丰满地去看你,更有血有肉地去看你了,不再是之前比较有意思的、挺认真地写测评的小伙子了。

蜂鸟:从汽车之家到,到今天的韩路,你的关键时刻是什么?

韩:就是没去那个it网站,去了就到了另一个行业。如果短时间之内,自己再没思考清楚,没逃出来的话,就顺着行业下去了。现在马后炮,我觉得可能我会跳回来,但是那个年代不敢打包票。我是一个小编辑、小同事,错过了那两年,和我直接进去肯定不一样,那个年代可能又冒出别的韩路了,就把资源吃干净了,还有你什么事?所以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

蜂鸟:现在想起这里,你会害怕吗?

韩:我会非常害怕。这些年,很多人问我,关于关键时刻的判断,死命回想,我觉得就是23年前的这个事儿。

蜂鸟:现在跨界做视频版的《韩路游记》会成为下一个关键时刻吗?

韩:其实在我们本行业来说,我认为做游记没跨域,这还是个汽车领域的事。因为都是自驾游,然后厂家买单,客户也是汽车厂。基本上东西也是以自驾路上发生的事为主。

只有(多)了一些女性用户。我跟韩寒关系还不错,他说我这东西就属于最廉价的公路片,走一条路产生的事。只不过因为成本低,没法像电影(那样)制作出那么多矛盾,或者说一个故事点没法做深。

《韩路游记》其实也不算我们(视频内容)的终极目标,终极目标应该接近于影视飓风。它是一个影视公司,也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和以剧情为主的节目,它是一个从影视杀进来的领域。

他的创始人叫Tim,属于像你说的理想主义者,不以收入为主的小伙子。我确实想在理想层面,进入下个阶段。但我们会有些区别,就是会收回一些理想,再叠加上一些利益,会做一个新的平衡点,但是会比现在再多付出一些成本。

蜂鸟:现有的平衡点不可持续吗?

韩:只有你的公司想要(做)的事更大,天花板更高,才有更多的空间和想象。

另外我们现在节目本身的议价能力,包括节目的类型已经固定挺长时间了,客户买买也就疲了,也没有新的发展方向了。

刚刚的跨界讲座上,我团队的情况已经说得那么清楚,账面都分析得这么清楚了,基本上也就知道,复刻很难,没有什么太多秘密。

付出更多的成本,达到更高的阶段的话,反而是一个新的坑位的出现。现在我们团队里每个人都已基本固定了,也不太有新的坑位跟晋级(空间),以及更大的资源了。

蜂鸟:你提到团队时,经常会提到你先有能力撬动好的内容生产者,但你本身也在杠杆的另一端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你与杠杆两端的关系是什么?

韩:我们公司大业务不是我的个人IP,是社交媒体里汽车内容投放最大的代理公司,那是正正经经企业家的业务。

那个业务不归我直管,只不过我是公司股东里比较重要的一个。我主要负责我自己的内容生产以及一些博主孵化这种分公司的业务,大概占20%-30%。

其余的业务很大,还包括技术公司、专门做社交媒体等业务。我们和自媒体团队的逻辑也完全不一样,因为还服务各种账号,各种各样的大小博主都在公司体系里。但是公司在做内容的团队,长短视频加在一起,项目执行加在一起得有将近100人出头。平均算下来服务韩路的项目上,起码得有50人 。

另外,我们这么多年一直是汽车行业最大的长视频MCN的公司,现在不是了,因为现在我们过了那个劲了,但还有一些小博主也在我们的孵化体系里面。

所以我日历里每天都会排满,这个杠杆已经上到了这种地步。

蜂鸟:孵化出下一个“韩路”还需要多久?

韩:其实刚才在分享的过程中,我讲得很清楚,最终一个博主能不能出山,内核是靠你自己。

你是小说作家,这个小说不是你爸逼你写的,也不是出版商逼你写的,而是你确实自己想写这个小说。每个博主是书写自己这本小说的核心撰写者,这个事是改变不了的。

别人是给你上杠杆的,博主能不能孵化出来,不取决于MCN到底怎么教你怎么定位,而取决于你自己到底想干嘛。

MCN公司是一个给你上杠杆的,永远是乘号后面那个部分,MCN可以用成熟的商业体系,用已有的客户,用成熟的拍摄机制、体制团队来给你前面的那个想法上杠杆,但是你前面的想法也不能太胡来。

我比较痛苦的是在我们公司里,这些博主眼瞅着我有一些好经验或者好想法,包括我能一秒钟就给他们点透的东西,我自己实现可以,但小博主们,就是很难懂。

我给他讲,他说:“噢,是,对”。然后一点都不会举一反三,可能骨子里面的DNA不是当博主的料。这会让我觉得挺痛苦,明摆着很多的赛道,很多的领域,包括跨域里的很多资源是大家能用的。

我以为自己用挺好,但是我没法说服第二个人能好好用上这件事,那源自于他自己那个乘号前面的意识和能力不到位。我会觉得特别遗憾。

蜂鸟:在无法发力的杠杆的这一头,你会有孤独感吗?

韩:这个岁数肯定会孤独,因为你的朋友变了一茬又一茬,并且现在也没有那么彻底地义无反顾了。像小时候那种的朋友很少了,四五十岁这个年龄,大家的朋友都开始变少,多少会揉进一些利益。并且我原来的朋友多少会因为一些利益产生一些纠葛和变化,这让我心里挺难受。老说和朋友别做生意,别一起工作之类的,这就是惨痛经验。

肯定会没有那么的快乐。(思考)你要非说不快乐的地方,我觉得这个就在我骨子里面,这种感觉不是那么的快乐。

很多事情我都是经历过的。人人都看利益,得给自己一个保障和后路。我觉得一个对抗孤独很好的办法,就是你想明白你现在的任务是什么?

我也见过很多周围的人,这几年创业失败了,买股票自己上杠杆,包括自己有些亲戚因此破产借钱,然后因为一些钱的事情,和原来一些好朋友的关系疏远了,所以说在这个里面,我觉得尤其在家庭方面,归根结底你给家庭的保障是可持续性的,家的一个现金流入对家庭是一个最底线的保障。我现在陪伴家庭时间也不多,天天漂在祖国大山大河里面,除了情绪价值之外,你能带来什么呢?

蜂鸟:你觉得现在韩路的品牌处在流量的什么位置?

韩:韩路的社会知名度之类的,我觉得属于不高不低的状态,知名度有点低,自己也不满意,外加商业不太好弄。但高了,又会跨到一个明星池子里,对你的一言一行、每一个动作又太过于较真,并且在那种流量的情况下,很多时候商业转化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所以我觉得现在(处在)这么不高不低的状态,有一点知名度,然后又没有夸张到下一个(流量池),用放大镜去看你每一个细节。

蜂鸟:如果给自己打分的话,你的分数是?

韩:我觉得可以给一个75。

蜂鸟:25分丢在什么地方?

韩:中间还是耽误了最核心的两三年时间,干了别的事,做过一些无人机创业的项目,做过一些兴趣社区之类的。有些是该坚持没坚持,有些是没坚持就傻坚持的一些事儿,还是耽误了一些时间和精力,否则现在的状态、规模、个人知名度,或者具象到商业利益上,会比现在起码再有一倍的涨幅。

当时还是稍微没有想太清楚,中间的阶段,从汽车之家走之后是最顶流了,你只能把天花板顶得再高。最近这几年,我们开始使劲,还得要这么搞。但早几年弄,或许你就出圈了,你可能就到了下一个阶段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