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众多机构、媒体、学者、企业家发布了2025年度的展望与预测,这些站在信息差顶层的人们,眼中的2025是什么样的?新增长学院将一一揭晓。
3/4 篇 周小川、陆铭、何帆、李丰、邓旻眼中的2025


周小川:全球变局下的“不变”趋势
尽管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复苏充满变数,但全球南方的崛起、亚洲国家推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推动改革开放的决心是不会改变的。这些“不变”的趋势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世界经济复苏的变数:2025年,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依然坎坷。贸易和科技“脱钩断链”导致的贸易阵营化,将迫使全球产业链加快重塑。同时,全球公共债务即将突破100万亿美元,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面临外部融资成本上升和汇率贬值的压力。数字化加密资产对全球金融稳定和安全的潜在威胁也需要警惕。
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2024年,全球煤炭消费量创下历史新高,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度,极端天气频发。2025年,巴黎协定面临威胁,油气开采放开,传统能源依赖路径的延续,将给气候变化带来长期深刻的影响。同时,气变投资资金严重不足,自然灾害带来的保险损失持续攀升,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资金缺口不断扩大。
全球南方壮大的大势不会变:全球南方国家加快融入全球经济发展进程,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在全球经济版图中已占四成份额。全球南方成为捍卫多边主义和推动实现平等有序世界多极化的中坚力量。
亚洲国家推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面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全球货物贸易仍展现出强大韧性,稳步推进的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力保障了供应链畅通,东盟和中国继续成为亚洲货物贸易的重要枢纽。区域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跨境电商“跑”出新速度,亚洲国家将共同推动重构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陆铭: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
中国经济将呈现出明显的结构转型趋势,其中服务业的崛起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人口空间分化与服务业需求增长:中国人口的空间分化是一个长期且不可逆的趋势。人口正从农村向城市、从小城市向大城市、从大城市外围向中心城区集中。这一趋势的本质动力是对服务业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大城市和中心城区凭借其丰富的消费场景和高质量的服务供给,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目的地。例如,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希望子女能在县城或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这种需求推动了教育资源的集中化和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消费结构升级与服务消费的崛起:消费结构的变化是2025年经济转型的重要特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制造业消费(如家电、汽车等)逐渐饱和,而服务消费则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例如,青年群体在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方面的消费增长迅猛。这种消费结构的升级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政府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鼓励服务消费等方式,进一步刺激服务消费的增长,从而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
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赋能作用:服务业与制造业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能拉动制造业的需求,还能为制造业的升级提供支持。例如,生产性服务业可以通过创新、品牌和技术进步,帮助制造业提升品质;生活服务业则通过创造新的消费场景,带动制造业产品的销售。因此,2025年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通过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何帆:新技术革命与人口结构变化
未来将出现三大确定趋势:新技术革命、老龄化与出海业务。
新技术革命:新技术革命是未来最确定的方向,包括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新能源等领域。电动汽车对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改变尤为深远,它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移动的生活空间。新能源的普及也将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因为它背后是整个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能源转型。
老龄化带来的机遇:中国老龄化分为两个阶段:60岁左右的“老人潮”和70岁、80岁的高龄老人。前者仍有消费能力,但对适老化产品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后者则需要更多医疗和生活服务。老龄化带来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机会将推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企出海的必然性:中国制造业的强大供给能力需要全球市场来消化。中国企业出海的优势在于结合海外劳动力资源,弥补国内劳动力短缺的瓶颈。未来“中国制造”的标签可能会减少,但全球制造中的“中国浓度”将越来越高。
活下去、静水流深:尽管新技术革命、老龄化和出海业务是未来的大方向,但这些领域目前仍处于“看得见、摸不着”的阶段。企业和个人需要准备两套方案:一是保证先活下去,从山顶走下来,熬过低谷,向着确定的方向前行;二是保持自己的专业深度,期待静水流深,待到花开的那天。

李丰:消费市场的理性回归与分级
尽管当前消费市场面临信心不足和情绪低迷的挑战,但理性消费的崛起、消费分级化以及政策与市场的变革将为消费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消费市场的理性回归与分级化:2024年消费市场整体表现平淡,消费者在花钱上更加谨慎,消费增长速度甚至没有跟上GDP的增长。然而,这种谨慎并非完全消极,而是理性消费的回归。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和体验感,不再盲目跟风,而是回归真实需求,注重功能性与实用性。这种理性消费的趋势将在2025年继续深化。
同时,消费分级化将成为2025年的重要特征。消费市场将从单纯的“卷价格”转向“卷品质、卷服务”,甚至“卷客户价值创造”,市场将进一步分化为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消费升级与降级:中期来看(未来5~7年),消费升级仍将是主流趋势。消费升级并非单纯追求高价产品,而是追求更高品质、更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例如,从桶装水到瓶装矿泉水、从预调饮料到现制咖啡饮品,这些变化都反映了消费升级的趋势。
然而,消费降级的现象也并非完全不存在。消费降级更多是消费者主动选择高性价比产品的结果,而非被迫选择品质较差的产品。例如,一些品牌通过优化供应链效率,提供“高端性价比”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品质和价格的双重需求。
服务消费与零售业的融合:未来消费市场的增长点将更多地集中在服务消费领域。随着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逐渐接近美国的规模,服务业增加值的提升将成为未来10年的重要增长方向。例如,医疗、教育、金融、体验型娱乐等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零售业的服务化和服务业的零售化将成为2025年的重要趋势。零售企业需要在产品和销售链条上增加体验感,而服务业则需要通过数字化和供应链弹性提升效率。例如,超市通过增加食堂等服务场景吸引消费者,而餐饮企业则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标准化管理。

邓旻:品牌增长的四大要素
2025品牌增长的四大关键要素是:渗透、创新、增值与全域。这些要素不仅是品牌应对市场竞争的策略,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
渗透,触达更多消费者是增长的核心:品牌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触达更多新的消费者,尤其是那些尚未被充分开发的市场。以宠物食品为例,尽管市场规模已达1700亿,但猫粮在中国家庭的渗透率仅为16%,远低于美国的40%。这意味着品牌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渗透率的提升不仅能扩大市场份额,还能为品牌带来持续的增长动力。
在实际操作中,品牌需要不断寻找新的渠道和市场,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例如,通过社交媒体、线下活动或新兴电商平台,品牌可以更有效地触达目标消费者,从而实现渗透率的提升。
创新,解决内卷与实现跨越周期增长的关键:创新是品牌应对激烈市场竞争和实现长期增长的重要手段。创新不仅能帮助品牌突破内卷,还能在经济下行期间实现跨越周期的增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品牌需要持续投入创新,尤其是在产品功能、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上。
增值,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和功能的需求:增值是品牌实现溢价和差异化的重要策略。品牌需要通过提供更高品质、更具功能性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健康和体验的需求。品牌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增值:解决消费者痛点,提供情绪与文化价值,提供社交与身份认同。
全域,多渠道发展是品牌增长的必然选择:在渠道多元化的时代,全域发展成为品牌增长的重要策略。品牌需要在不同的渠道和消费场景中,为消费者提供一致且优化的体验。全域发展的关键在于:理解消费者动机、优化渠道组合、持续创新与调整。
关于2025,谁还有话说?欢迎和我们连麦。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