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虚拟电厂:运营机制及关键技术

一文读懂虚拟电厂:运营机制及关键技术
2023年09月11日 13:51 辰鳗科技

一、虚拟电厂提出的背景

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驱动下,我国能源绿色转型进度加速。然而,新能源发电严重依赖于光照强度、风力强度等自然因素指标,总体上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与此同时,新能源装机比例及用户侧间歇性负荷的进一步增长,对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带来的挑战 -

▲资料来源:恒华科技《综合能源服务的内涵与外延》

传统“源随荷动”的运行模式亟须向“源荷互动”转变,“虚拟电厂”应运而生

- 电力系统结构变化示意 -

▲资料来源:曾凯文《虚拟电厂的电网应用场景探讨》

二、虚拟电厂的定义

虚拟电厂顾名思义就是虚拟化的电厂,起到发出电能,参与能量市场;通过调节功率来参与辅助服务市场调峰、调频等作用。

其核心思想是依托互联网和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把分布式电源、储能、负荷等分散在电网的各类资源相聚合,进行协同优化运行控制和市场交易,实现电源侧的多能互补、负荷侧的灵活互动,对电网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

- 虚拟电厂与真实电厂的比较 -

▲资料来源:国家电网

所以,虚拟电厂本质上是一套软件平台系统,它聚合了现有的分布式资源,并通过协同控制,参与电力市场。

三、虚拟电厂的原理及关键技术

虚拟电厂可以看作需求侧响应的延伸版。需求侧响应主要是削峰,主要针对用户负荷;虚拟电厂则是削峰和填谷兼顾,部分具有储能特征,源、网、荷、储都包含在内。

- 虚拟电厂结构示意图 -

▲来源《虚拟电厂基础特征内涵与发展现状概述》_钟永洁等

- 虚拟电厂平台架构示意图 -

▲资料来源:曾凯文《虚拟电厂的电网应用场景探讨》

虚拟电厂运行的关键技术有以下六方面构成:

1)协调控制技术

协调控制多样化DG、可控负荷、储能、充电桩等分布式能源,实现对系统高要求的电能输出,保证电能质量和经济性;

2)精准决策技术

构建不同应用场景下以经济性、可靠性、低排放性的多目标调度决策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神经网络等智能算法求解虚拟电厂不同时间尺度的运行调度策略;

3)虚拟电厂系统指令自动分配技术

依据历史负荷特征和负荷预测量,预测电网不同运行场景下多种资源响应的可信容量,针对电网的调控目标,基于多种资源的可信容量,自动分解为每种资源的调控指令,形成调控方案库,依据实际运行情况,自动生成调控指令;

4)多元资源聚合优化技术

对多元资源特性进行分析,采用聚类算法、聚类中心识别技术,构建出针对电网不同需求场景的聚合资源库,并形成聚合资源调控的优先级顺序,为虚拟电厂协调控制提供支撑;

5)信息通信技术

双向通信,接受各单元实时状态信息,发送控制信号。采用多种通信技术实现与其他平台和系统的无缝对接;

6)智能计量技术

实现虚拟电厂对可控负荷、 DG等分布式能源的实时监测和控制,远程测量实时用户信息,合理管理数据,用户能直观看到消费或生产的电能以及相应费用等信息。

四、虚拟电厂的运营机制

依据外围条件的不同,虚拟电厂的发展可分为邀约型阶段、市场化阶段、自主调度型阶段

我国虚拟电厂处于邀约型向市场化过渡的阶段。邀约型阶段运作机制:“邀约—响应—激励”模式:

(1)政府部门或电力调度机构发出邀约信号;

(2)虚拟电厂组织资源进行需求响应,激励电力用户调整其用电行为。

- 虚拟电厂的发展阶段 -

▲资料来源:《虚拟电厂基础特征内涵与发展现状概述》_钟永洁等,《虚拟电厂参与调峰调频服务的市场机制与国外经验借鉴》_李嘉

在第二阶段,电力市场建设较为完善,负荷聚合商可以直接参与到电力市场进行交易,报价机制更为市场化。

在第三阶段,负荷聚合商可实现跨区域自由调度。

五、虚拟电厂的收入模式

虚拟电厂商业模式是参与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提供需求侧响应或容量服务赚取削峰填谷收入,或为通过优化管辖内用户用电计划,获取溢价分成

- 虚拟电厂收入模式 -

▲资料来源《虚拟电厂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范例分析》_毛田等

欧洲和美国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已比较成熟,虚拟电厂已完全实现商业化。我国虚拟电厂发展处于试点示范应用阶段。

- 中国虚拟电厂发展现状 -

▲资料来源:《虚拟电厂“有效”实践》赖晓文等

现阶段,我国的虚拟电厂多作为可控负荷聚合商,通过调度灵活性资源提供调峰、备用、需求响应等电力辅助服务,获得补偿收入。

目前江苏、浙江、上海、冀北等地区已开展虚拟电厂实践,主要响应资源包括储能设施、充电桩、居民、楼宇等。

- 我国虚拟电厂实践案例 -

▲资料来源:《虚拟电厂基础特征内涵与发展现状概述》_钟永洁等,《虚拟电厂参与调峰调频服务的市场机制与国外经验借鉴》

六、虚拟电厂的前景

电网调峰压力持续增加,2022年我国全国调度最大负荷为12.9亿KW,增速8.2%。按照这个增速计算,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今年2023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 13.7 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左右。

据中电联预计,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达9.5万亿千瓦时,而最大负荷将达到16.3亿千瓦。考虑项目可行性,按照5%的可调节能力测算,虚拟电厂可构建的可调资源潜力按照响应能力需求容量、投资成本按1000元/千瓦计算,预计到2025年,虚拟电厂投资规模有望达815亿元

七、小结

能源智慧化已成全球能源转型重要趋势,作为能源智慧化的关键技术,虚拟电厂应用前景广泛,全球都在抢占先机、争取战略主动。

随着技术进步、政策完善,市场将逐步成熟,未来虚拟电厂的参与主体将更多元,运营规则日趋完善,政策支持更有力,经济收益更合理,市场竞争力更强,市场潜力巨大。

但也要注意到,国内相关产业刚刚起步,虚拟电厂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缺少全国性的虚拟电厂平台,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