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渠道控价 设目标保结果

品牌渠道控价 设目标保结果
2025年07月21日 09:22 力维品牌控价维权

渠道控价,本质是对渠道中低价、窜货链接的治理过程,最终目标是推动这些链接下架或改价。但控价绝非单一的 “打击” 行为,而需从全局视角出发,结合品牌自身需求对渠道数据进行多维度处理,才能实现有效的价格管控。

品牌在控价前,需先明确自身管控目标,若品牌的目标是对渠道进行 “禁售”,即不允许任何渠道销售产品,那么链接是否低价便不会影响品牌的管控目标,自然无需花费时间和精力在价格监测上。若品牌的核心目标是 “治理乱价、低价链接”,则必须启动全面的渠道监测。此时,监测是控价的基础,也是确保后续治理有效的前提。

当目标为治理乱价时,需构建 “全面监测 + 差异化处理 + 多元打击” 的闭环体系。监测范围必须覆盖所有产品销售涉及的渠道,包括常规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直播平台(如抖音、快手)、团购平台(如拼多多、社区团购)等。只有实现 “无死角” 监测,才能确保低价信息的完整性,避免因遗漏平台导致乱价问题蔓延。

监测到低价数据后,不能一概而论地打击,而需根据链接属性分类处理。授权店铺的低价链接:以内部管控为主,通过规则约束、沟通调整等方式规范价格,维护合作关系。非授权的低价链接:需快速高效打击,因为这类链接往往是乱价的主要源头,拖延处理会加剧渠道价格混乱。

单一打击方式可能存在局限性,因此需组合多种手段,如平台投诉、法律维权、渠道沟通等。即使某一种方式暂时失效,也需通过其他方式持续治理 —— 若因单次失败而放弃,只会让乱价问题恶化,损害整体渠道控价效果。

各品牌需结合自身需求和体量,先明确控价方向:是聚焦核心平台,还是全渠道覆盖?是严格管控授权体系,还是重点打击非授权渠道?

在此基础上,通过 “持续稳定的监测” 掌握实时价格动态,以 “针对性的治理行为” 应对不同场景,最终将渠道价格维持在可控范围内。控价不是一次性动作,而是长期工程,唯有通过稳定、连贯的操作,才能实现渠道价格的持续有序。

1条评论|1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咨询电话/微信 :19703659020
7月21日09:22举报回复
最新评论
咨询电话/微信 :19703659020
7月21日09:22举报回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