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早筛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规模统计、供需态势预测(智研咨询)

胃癌早筛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规模统计、供需态势预测(智研咨询)
2025年04月16日 13:51 智研咨询-产业研究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加剧,40岁以上人群对胃癌筛查的需求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也凸显了胃癌早筛在预防和治疗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为胃癌早筛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液体活检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创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筛查的准确性和便捷性,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受益于早期的筛查和诊断,带动胃癌早筛市场规模的发展。2023年,中国胃癌早筛行业市场规模为49亿元,同比增长4.26%。

一、定义及分类

胃癌早筛是指通过一系列检查方法,对没有症状或早期症状的人群进行胃癌的筛查,以便尽早发现和治疗胃癌。由于早期胃癌通常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只有通过筛查才能及早发现,因此胃癌早筛对于提高胃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胃癌早筛检验技术根据检验样品及检测方式不同,可分为内镜检查、呼气检测技术、血清学免疫检测技术和分子检测技术。

二、行业政策

近年来,中国胃癌早筛行业在政策扶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明确提出,要推广癌症早诊早治,强化筛查长效机制,并特别针对胃癌等重点癌症,组织完善筛查和早诊早治系列技术指南,在全国推广应用。政策扶持不仅体现在国家层面,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针对本地区高发、早期治疗成本效益好、筛查手段简便易行的癌症,逐步扩大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范围。此外,医保政策的调整也为胃癌早筛提供了有力支持,部分省市已将部分癌症早筛项目纳入当地医保,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三、发展历程

中国胃癌早筛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2010年以前的萌芽期,在早期,胃癌筛查主要依赖传统的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技术手段相对单一,筛查普及率较低。公众对胃癌早筛的认知不足,筛查主要集中在高发地区和高危人群。

2010年至2014年的初步探索期,这一阶段,胃癌早筛技术开始逐步发展,血清学检测和幽门螺杆菌检测等非侵入性筛查手段逐渐被引入临床应用。2014年,《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发布,为胃癌早筛提供了初步的指导和规范。

2015年至2019年的快速发展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胃癌早筛市场开始迅速发展。2018年,中国胃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渗透率达到19.7%,并逐年上升。同时,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胃癌筛查被纳入部分地区的公共卫生项目,推动了筛查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2020年至今的技术成熟与市场扩张期,近年来,胃癌早筛技术不断创新,如胃功能三项检测(PG I、PG II、G-17)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筛查的准确性和便捷性。2024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明确了筛查目标人群和具体措施,进一步规范了胃癌早筛流程。

四、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胃癌早筛行业对检测技术的要求极高,技术成熟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接受度。首先,胃癌早期筛查需要从血液中检测低浓度的循环肿瘤DNA(ctDNA),但早期肿瘤释放的ctDNA含量极低,检测难度大。其次,液体活检等新技术虽然发展迅速,但其标准化和可重复性仍面临挑战,不同实验室的操作流程差异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一致。此外,新技术的临床验证过程复杂且成本高昂,需要大规模前瞻性研究来证明其准确性和有效性。这些技术难题不仅限制了产品的开发,也增加了企业的研发成本和时间投入。

2、人才壁垒

胃癌早筛行业涉及多学科交叉,包括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临床医学和数据分析等。企业需要具备跨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来推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然而,相关领域的高端人才稀缺,培养难度大,且竞争激烈。例如,基因检测技术的研发需要具备深厚基因组学背景的科研人员,而数据分析则需要掌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专业人才。这种人才短缺不仅限制了企业的研发速度,也增加了运营成本,形成了较高的人才壁垒。

3、品牌与市场壁垒

胃癌早筛市场中,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形成了较强的市场壁垒。新进入者需要在品牌建设、市场推广和渠道拓展方面投入大量资源,才能获得市场认可。此外,下游终端客户(如医院、体检中心)对产品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品牌的产品。这种品牌和市场壁垒使得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限制了行业的竞争格局。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胃癌早筛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涉及原材料、设备和基础技术等,其中原材料包括诊断酶、引物、抗原和抗体,设备包括PCR仪、高通量测序仪等,技术包括血清学检查技术、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等。产业链中游为胃癌早筛产品的制造商。产业链下游为医院、体检中心、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最终的受检者。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江苏康为世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康为世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分子检测底层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生物科技企业。康为世纪在胃癌早筛领域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幽门螺杆菌(Hp)检测和相关分子诊断技术的开发。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分子检测技术,开发了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分子检测试剂盒,为胃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公司还建立了包括荧光定量PCR、二代测序和核酸质谱在内的多种分子检测技术平台。2024年前三季度,康为世纪营业收入为0.98亿元,同比下降35.11%;归母净利润为-0.96亿元,同比增长169.09%。

(2)杭州安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安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体外诊断试剂、POCT仪器及生物原料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安旭生物的胃癌早筛业务主要集中在开发和生产相关的体外诊断试剂和检测设备。公司依托抗原抗体自主研发生产的生物原料技术平台,以及成熟的免疫层析及干式生化诊断技术平台,开发了覆盖肿瘤检测、慢性病检测等多个领域的POCT试剂。此外,公司还积极布局国际市场,产品畅销欧美、澳洲、亚洲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前三季度,安旭生物营业收入为4.03亿元,同比增长27.56%;归母净利润为1.36亿元,同比下降27.33%。

六、行业现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加剧,40岁以上人群对胃癌筛查的需求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也凸显了胃癌早筛在预防和治疗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为胃癌早筛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液体活检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创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筛查的准确性和便捷性,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受益于早期的筛查和诊断,带动胃癌早筛市场规模的发展。2023年,中国胃癌早筛行业市场规模为49亿元,同比增长4.26%。

注:本文转自智研产业百科平台,如需获取更多行业信息和定制服务,可进入智研咨询搜索查看。

智研产业百科是智研咨询推出的产研工具平台,致力于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百科式产业信息查询服务。智研咨询践行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的企业使命,完善和丰富企业方法论,依托产业百科平台提升信息价值,持续为行业发展及企业投资决策赋能。胃癌早筛产业百科作为胃癌早筛产业一站式系统化研究工具,全面归纳了胃癌早筛产业知识信息,内容涵盖胃癌早筛产业的定义、分类、政策、产业链、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并依靠信息技术建立智能互链的行业知识图谱,为行研从业者及相关投资者提供深入的洞察力和全面的信息。

智研咨询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并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