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陪跑”对于我们一个搞技术的企业,是一个严肃的词语,也是一个有温度的词语。为怀念李政道老先生,我们借用他的经典语录:“在探索知识的过程我们必须记住,即使到了如来佛手指的底部,我们离绝对真理还很远、很远。”其实很多东西是共通的,技术也一样,一个技术产品的研发应用,即便是验收上线了,也离真正的应用很远很远,除非我们是将就着用,否则要实现真正的技术应用价值,产出可量化的生产力,那么一定离不开验收上线后的“技术陪跑”。企业是动态的,像一个人一样,有基因,有特长,有影响健康的诸多因素,有当下的责任,还有未来的使命......那么技术产品也要为适应企业进行动态地,持续地优化、微调和新增,将技术在企业正常业务开展的细枝末节处理得恰到好处,实现技术产品与企业的融合,这个过程像我们物流里面讲的“最后一公里”,也像孩子在掌握新技能(走路)前,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搀扶着,鼓励着.......
利红数字化系统:向技术问价值
一直令我困惑不解的是,系统开发作为一种技术,为什么对于身边的大部人来说,都有一种可有可无,或者10几年就有了,不需要更新、不需要购置的弱存在感呢?或者因为企业发展的需要,想新进一套系统,而让决策人和使用人战战兢兢呢?究其原因,只有一个,技术的最后落地应用是否解决企业核心问题,是否适应企业现状,是否具备投入价值,只有参透这个现象的本质后才会有答案。
在传统的系统技术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列出详尽的功能清单、绘制标准的业务流程、专业的售后使用培训。但是,在近十年的观察中,我发现大量的技术项目,常常遇到用不起来,开发超额又超期,甚至烂尾等情况,即便用起来了,也是勉强用,最终导致系统越开越多,工作越来越忙,甚至让企业产生自我怀疑,是不是我们的现状太复杂,抑或是太Low,还是我们员工素质有待提高......,一个让企业望而生畏,让全体企业成员“掉一层皮”的传统系统开发全过程,只会让企业不敢用,当技术产品没能发挥出作用,那么弱化其存在感,相关技术从业人员得不到尊重也是在情理之中。
如何做到解决企业核心问题,适应企业现状,具备投入价值呢?在项目成立之初就应该明确了。系统一定不是一个有,也就是说一定不是为了满足企业负责人“肉烂在锅里”的心里安慰。往往大部分企业会一次又一次的过功能清单,功能清单越厚感觉技术公司越专业、心里越有底。这时候的软件开发公司也同样过于注重功能的堆砌,而忽视了产品实际落地后的使用效果和在企业现状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需求。
对此,我司立足于技术行业,首推“技术陪跑”,为什么要技术陪跑呢?其实一个技术产品实现其价值,几个节点非常重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了吗?
关于“做什么”和“怎么做”,是技术的事情,也是十分专业的事情。就算技术做了不该做的,或者按功能清单全做了,抑或是按设计流程全通了,这时候也不能确保“做到了”。就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企业也是,哪怕是业务、规模差不多,但是,每家企业都会有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就像一台车子正常是四个轮子,我们按功能清单也是四个轮子,可是到了实际应用,有的企业可能需要5个,有的可能需要3个,或是3.5个等等,存在即合理,所以要求绝对个性化的企业去适配一个标准化的系统产品,是本末倒置的,是不可能实现技术赋能的。
而“做到了吗?”是通过技术陪跑,让企业的执行和管理团队在实实在在的业务开展过程中去感受技术所带来的快捷与方便,以数据为依据为团队的协作、管理的及时性、企业整体和个体效率打分,把技术产品的评判大权交给企业。
小记:关于“技术陪跑”,这是我在今年1月11日为承诺一个不大的公司而首次提出来的技术服务理念,属于行业首创。同时我们在多个项目交付和应用的过程中也得到充分的验证,看到其必要性。同时也是对我们的技术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对客户(用户)在履行合同之外增加的附加承诺,这种对结果负责的技术公司和团队还会让技术应用没有存在感吗?技术员还会不受尊重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且自认为技术这条道路才刚开始,任重而道远......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