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高新区,一束红色激光束精准命中 300 米外以 25 米 / 秒速度飞行的无人机,这是西安知语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低空防御系统的最新测试成果。这套融合雷达、光电跟踪与高能激光的三效合一系统,正以 "全域感知、智能决策、光速毁伤" 的技术优势,为重要目标构建起 300 米低空安全防护网。
一、多维感知的 "电子哨兵"
系统采用雷达与光电复合探测架构,前端部署的雷达可实现 3 公里范围内的全空域扫描,通过 MIMO 阵列技术提升多目标分辨能力,在强杂波环境下仍能保持 98% 的目标检测率。与之协同的红外热成像与可见光相机组成光电跟踪模块,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实现目标类型识别,对微型无人机的识别准确率达 99.3%。
创新的立体感知网络整合了 24GHz 雷达与 60GHz 雷达的优势频段,结合多基线干涉测量技术,可精确获取目标三维坐标。在某机场测试中,系统成功区分出 100 米高度的无人机与鸟类,误报率较传统方案降低 85%。
二、智能决策的 "神经中枢"
中央处理单元搭载的量子计算模块,可实时处理 15GB/s 的多源数据,通过强化学习算法动态优化威胁评估模型。独创的 "三级决策树" 架构,首先通过雷达数据进行初筛,再由光电系统进行特征分析,最后激光模块实施精准打击。在复杂电磁环境测试中,系统仍能保持 0.4 秒的响应速度,较同类产品快 30%。
动态防御策略库包含 128 种预设应对方案,支持自定义威胁等级划分。当检测到疑似自杀式无人机时,系统将自动切换至 "硬毁伤优先" 模式;而对于误入禁飞区的民用无人机,则采用 "激光致盲 + 电子驱离" 的柔性处置方案。
三、精准毁伤的 "光剑出鞘"
末端部署的 3000W 高能激光系统采用光纤激光器与光束合成技术,通过自适应光学系统补偿大气扰动,在 300 米距离上实现 0.5 平方厘米的打击精度。实验数据显示,其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烧蚀阈值仅需 0.8 秒,可在 100 米内实现 "即打即毁"。
创新的光束指向系统采用双轴惯性稳定平台,结合激光陀螺与光纤传感器,实现 ±2μrad 的指向精度。在动态追踪测试中,系统成功命中以 30 米 / 秒速度机动的靶标,其弹道预测算法可提前 0.5 秒预判目标运动轨迹。
四、全域防护的 "智能之盾"
该系统已形成模块化部署方案,单套设备可覆盖半径 500 米的防护区域,支持多设备组网实现 300 米低空立体防护。在某核设施防护中,通过部署 8 套系统,构建起无死角的环形防御圈,成功拦截模拟攻击的无人机集群。在智慧城市应用中,其动态禁飞区管控功能已在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中实现零事故保障。
技术突破的同时,研发团队正着力解决三大挑战:通过超材料技术提升雷达隐身目标探测能力,开发量子点激光技术增强复杂气象条件下的光束传输性能,以及探索激光能量回收技术降低系统功耗。最新测试显示,改进后的系统在雾霾天气下的有效射程提升至 250 米,较前代产品提高 60%。
当雷达锁定目标轨迹,当光电系统捕捉细微特征,当高能激光完成致命一击,西安知语云科技的创新成果不仅为国防安全提供了 "低空长城",更推动了智能安防技术的民用化进程。从电力巡检到应急救援,这套三效合一的防护系统正以科技的力量守护着低空领域的安全与秩序,在 300 米空域书写着智能防御的新篇章。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