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人机技术向微型化、集群化演进的当下,低空安全防护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西安知语云智能科技依托军工级技术积淀,创新推出覆盖 50-300 米全距的激光防御系统,通过多维度技术突破,为重要设施构建起动态化、精准化的立体防御网络。
一、全域感知体系:50-300 米级精准探测
系统采用 "雷达 + 光电 + 频谱" 复合探测架构,构建分层级感知网络。毫米波雷达实现 5 公里广域扫描,可捕捉 0.5 厘米级微型目标的细微姿态变化;多光谱光电转台集成可见光、红外与激光雷达,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实时提取目标轮廓特征。创新时空同步算法将多源数据误差校准至毫米级,配合动态轨迹预测模型,即使面对时速 150 公里的高速目标,仍能保持 0.3 米的跟踪精度。在实测中,系统可在 800 米外识别伪装成鸟类的微型无人机,轨迹预测误差控制在 0.3 厘米以内,误报率低于 0.01%,为精准打击奠定基础。
二、智能毁伤矩阵:全距段精准打击
针对 50-300 米不同威胁距离,系统构建 "干扰 - 致盲 - 摧毁" 三级响应体系。在 300 米预警圈外,迫使无人机返航或迫降;进入 200 米防护圈后,中功率激光启动 "光子聚焦" 算法,动态调整能量分布,实现光斑直径小于 1 毫米的精准聚焦;在 100 米核心区,3000W 高能激光系统启动 "三步毁伤" 机制:通过频闪激光干扰光学传感器,中功率光束破坏飞控电路,最终以高能激光熔毁动力系统。实测数据显示,对碳纤维材质无人机的毁伤时间仅需 0.6 秒,且无碎片产生,避免了传统拦截方式可能造成的二次伤害。
三、多场景化部署:全环境适应能力
系统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灵活部署,可在 - 40℃至 70℃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在机场、核电站等敏感区域,系统与现有安防平台无缝对接,构建 "空天地" 一体化防御网络,对伪装成鸟类的微型无人机集群拦截率达 97.6%。针对电网变电站等特殊场景,其多光谱特征分析技术可精准识别挂载导电物体的穿越机,定向清除输电线路隐患。在军事禁区与边境线,系统联动电子干扰设备形成 "致盲 + 毁伤" 双重防护,响应速度较传统方案提升 40%。
四、技术革新与行业影响
该系统突破了传统反制装备的效能边界,其毫米级精度、秒级响应与高速拦截能力,标志着我国在定向能防御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云端协同与自学习能力,系统可动态优化打击策略,适应无人机技术迭代需求。目前已通过国家多项安全认证,并在军事防护、能源设施、城市安防等领域落地应用,为智慧城市低空安全提供 "中国方案"。随着太赫兹光谱、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融入,该系统正持续拓展应用场景,推动低空防御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升级。
这套覆盖 50-300 米全距的激光防御系统,以 "全域感知、智能决策、精准毁伤" 的技术优势,重新定义了低空安全防护标准。当 3000W 激光束在暴雨中精准命中目标,当量子计算模块在毫秒间完成威胁判定,科技的力量正以光速守护着空域安全,在 50-300 米的垂直空间里书写着智能防御的新篇章。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